江苏作为中国白酒消费市场的高地,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620亿,仅次于河南,位居全国第二,预计2025年将超过700亿的规模。作为江苏省白酒市场的双雄,洋河和今世缘现在在省内的情况如何,未来又如何呢?
正题之前先说说最近的感受,面对某些人极端的言语,我个人也在自己默默的承受消化中。我本来是想在写完《今世缘、洋河各花入各眼,请理性》之后就不再把两家放在一起写的了,避免某些人的这些极端言语,尽管我写洋河就很难避开今世缘,但我内心还是想这么定的。
令我没想到,我的劝“请理性”没有任何作用,即使就在我写下了今世缘洋河各花入各眼,请大家理性看待之后,接着今世缘酒业7月27日召开的全国化战略重点市场推介会上董事长顾祥悦强调“我们只允许讲自己好话,不允许讲别人坏话,已经成为我们厂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在我的经历和评论区看来,顾董说的并没有成为你们的“行动自觉”,有些人还是在以以往的惯性上跑着,依然我行我素。是不是收了钱,事不没办完?所以得骂完黑完?还是这些人没听董顾董的话?还是公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管是哪种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是要出大问题的。
既然有些人避也避不开,那我也只能我行我素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不违法不违心,只要符合公众号的规定。
回归正题。2024年,洋河省内营收127亿,市占率约为23%,今世缘省内营收106亿,市占率约为18.5%。个人认为2024年将会是今世缘在省内的市占率与洋河的差距最小的一次,以后只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今世缘省内营收能从2020年的47亿增长到2024年的106亿,4年时间增长了59亿。而洋河省内营收从2023年144亿降到127亿。
这绝不仅仅是今世缘发展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洋河这些年战略和战术上的失策和惰性,导致没能及时作出应对,股权上的不确定问题,导致人事上的混乱。前洋河董事长张联东把重点放在了全国化和高端产品上,而放任了今世缘在省内的发展。
如今洋河新上任的董事长顾宇不可能再无视这个问题,洋河人这几年受的憋屈,不管是员工还是经销商的兄弟们不可能答应领导再对今世缘听之任之。再就是宿迁的领导不可能允许洋河再这样沉沦下去。一个地方主要收入之一的龙头企业,营收利润双双大幅下降,而现在经济环境和收入来源更是乏力,所以必是寄予厚望,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不管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问题,都会被一一排解,还顾董一个轻装上阵的洋河。洋河,一个坐了十几年中国白酒老三的品牌,一直是省内行业的大哥,现在重新把视野聚焦回省内,把部分核心力量放在省内,那么重新拾起丢掉的市场,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最近洋河新推出的高线光瓶酒火爆出圈,引爆光瓶酒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光瓶酒又一个元年。光瓶酒将会是白酒行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而洋河滴滴三年陈的光瓶酒将会收割很大这一部分的市场。这就是一个全国化品牌的影响力,这就是滴滴三年陈的真年份,这就是70万吨基酒的底气。
说到70万吨基酒就让我这位纳米级的股东压力山力。因为“洋河70万吨的库存压力非常大,导致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每年还生产十几万吨,继续增加库存;而今世缘呢,在库存上几乎为0,完全没有库存压力,产销非常好,每年生产基本能当年销完,多好的生意呀。这一对比,想想都压力山大,让人忧心忡忡。”
最近一次中国酒业协会与洋河的交流中,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强调,“真正的好酒一定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充足的、科学管理的贮能和漫长而精细的陈贮过程,是酿造高品质白酒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品质的坚守。”
所以洋河不要怕面对这样的压力,未来基酒还可以往75万吨80万吨上走。未来,更多滴滴三年陈的光瓶酒,更多三+五年的海之蓝,更多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手工班。我们相信白酒“真年份,真的好。”
顾宇首次亮相的讲话让关注洋河人放心或担心(竞争对手的担心)。顾董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洋河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质为基石,深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价值提升。近年来,洋河不仅在经典产品线上持续发力,更在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探索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生产与营销,提升运营效率;积极布局年轻化市场,推出符合新生代消费习惯的新品;持续强化品牌文化建设,讲好“梦之蓝”故事,这些都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洋河始终将品质视为生命线,从原料甄选、酿造工艺到陈贮勾调,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饮酒体验。”正好茅台董事长张德芹上任后首先强调的同样是品质,这是企业的生命线。
该文一出,估计又会面对潮水般的“攻势”,我要顶住,洋河也必须顶住,因为我们比拼的不是“歪术”,无需理会,专心做好自己,其他交给时间。
哈哈,写到这里突然想起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几句,这里就不管适不适用的借以表达一下:“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