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术机器人的胜出还有多远?

用户头像
爱学滚雪球
 · 山东  

微创机器人是我跟踪很久的企业了。我总认为国内可能会出现类似米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样的企业,可惜到现在还是没出现。

国内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天智航微创机器人算是先驱者,但还是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

我最早投的是天智航,一家专攻骨科研发、生产、销售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后来我发现,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含量不够高,没有那么高的壁垒,尤其是它不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样,主要靠卖耗材赚钱,盈利模式差点意思。所以,我就转向投资微创机器人了。

微创机器人期初的战略布局是非常宏大,它同时展开了五大领域的手术机器人研发,意图实现外科手术全覆盖。可惜,天不遂人愿,研发费用太高,而商业化进程又太慢,手头的资金很快就花光了。从这方面看,当时的公司财务管控是不到位的,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

没办法,公司开始强力改革。调整了管理层,大幅裁员(现在只有400多人,是最高峰时的1/3多一点),控制开支,研发费用向商业化进程快的项目倾斜,并加强营销力度,开拓国际化市场。应该说,改革成效是显著的。虽然研发进度是慢了点,但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了。公司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并采用多种手段融资,包括增发、融资租赁、减少支出等,基本实现了资金的正常运转。当然,资金还是非常紧张的。

到目前为止,公司的研发还是相对领先的。多孔手术机器人是最早的,单孔稍落后于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一直跟的很紧。

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精锋医疗。多孔的全科室应用和单孔注册上市,都是国内领先的,尤其是后者,比微创机器人的“图迈”略早一些。已经装机的市机器人数量,比微创机器人略少一些。但去年以来,国内销售量超过了微创机器人。今年上半年,更是大幅度领先微创机器人。当然,论起全球总量,还是略逊于微创机器人。

论起国际化,微创机器人是最好的。去年以来,国外销量,大于国内。除了主打产品腹腔机器人“图迈”,还有骨科机器人“鸿鹄”,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注册上市资格,并成功实现了销售。精锋医疗不甘落后,现在也开始国外布局。

微创机器人的远程技术是国际领先的,已获得全球首个上市资格。手术实验已经比较成熟,获得了全球多项第一。即使跨越大洋,远程操作,也完全没有任何障碍。达芬奇机器人暂时在这方面没有动作。精锋医疗紧追不舍,获得多项远程手术的成功经验。

国产替代是医疗行业的大趋势。但现在达芬奇已经跟复星医药合作,实现了国产化生产,产品成本大大下降。除了上面提到的精锋医疗、术锐等,还有威高、康多、柏惠维康等一众厂家的激烈竞争,手术机器人的王者胜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手术机器人虽然已是白热化竞争,但后续的入局者仍会出现。这不,国产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迈瑞医疗,近期宣布进军手术机器人行业。

目前看,短时间内,在国际上还是难以出现同达芬奇一决雌雄的竞争对手。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空间足够大,完全可以产生一家同达芬奇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只是,这家企业会是谁呢?

会是微创机器人吗?精锋医疗未来又会怎样呢?迈瑞医疗会后来居上吗?难道还会是新的入局者吗?$微创机器人-B(02252)$ $天智航-U(SH688277)$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RG)$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