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惊人的相似,却不会简单的重复。” 继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韶关高创”)增持中国宝安(000009)后,深圳市承兴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 “深圳承兴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承兴投资”)亦公告增持。这一连续增持动作,不禁让人联想到 “万科野蛮人夺权” 事件,这场围绕中国宝安第一大股东之位的角逐,究竟暗藏怎样的逻辑与意图?本文将从多维度深入剖析这场典型的 “A 股并购战”。 一、核心目标:争夺优质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底层逻辑 从本质来看,韶关高创与承兴投资的增持博弈,最终指向均为获取中国宝安的控制权。在 A 股市场中,上市公司控制权意味着三大核心权益,也是双方争夺的关键所在: 主导战略决策与治理架构:掌控控制权者可委派多数董事,直接决定公司发展方向、重大投资、并购重组、利润分配等核心事项,相当于掌握公司 “方向盘”。 掌控核心资产与产业平台:中国宝安作为控股型集团,旗下坐拥众多优质资产,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控股子公司 —— 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贝特瑞已在北交所上市,市值规模庞大,是宝安体系内的 “核心资产明珠”。拿下中国宝安控制权,即可间接掌控贝特瑞这一新能源领域的优质标的。 撬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上市公司作为稀缺的资本平台,可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低成本融资,为后续产业布局与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撑,这也是资本方看重的重要价值点。 二、双方背景与战略意图:产业资本与元老股东的差异化诉求 要理解这场控制权争夺的深层逻辑,需先厘清双方的身份背景与核心诉求,二者的定位差异直接决定了博弈的方向与策略。 (一)进攻方:韶关高创 —— 粤民投旗下的产业资本代表 身份背景:韶关高创是粤民投(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粤民投是由广东省政府推动、省内多家大型民营企业联合发起的大型民营投资平台,背后不仅有民营资本的力量,更承载着广东国资的产业布局意志,资金实力与产业资源储备雄厚。 战略意图:产业整合与价值重塑 产业协同布局:粤民投股东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领域,与中国宝安以高新产业投资为主的主业,以及贝特瑞的新能源材料业务高度契合。其争夺控制权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将中国宝安与贝特瑞纳入广东省产业发展版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挖掘估值洼地,释放资产价值:作为专业投资平台,粤民投大概率认为中国宝安存在 “估值折价”—— 因 “控股型集团” 的架构特点,旗下优质子公司的价值未被充分释放。通过获取控制权,可推动公司治理改革、优化资产结构,让贝特瑞等核心资产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充分体现,进而获得长期资本回报。 长期持有与深度运营:不同于短期套利的财务投资者,韶关高创作为产业资本,更倾向于长期持有中国宝安股权,深度参与公司运营,将其纳入自身产业版图,实现长期战略布局,而非短期 “赚快钱”。 (二)防守方:承兴投资 —— 创始元老股东的 “守擂者” 身份背景:承兴投资是中国宝安的创始元老股东,长期与公司原管理层保持密切关联,可视为原管理层利益与原有股东权益的代表,对公司发展历程与运营体系有着深厚的 “情感绑定”。 战略意图:防御反击与维持自主运营 抵御外部收购,守护现有体系:在韶关高创持续增持、逼近控制权的背景下,承兴投资的增持本质上是 “防御性动作”—— 防止公司控制权落入 “外来资本” 手中,避免现有管理团队被 “洗牌”,维护公司运营体系的稳定性与原有利益格局。 保留经营决策权:作为伴随公司成长的老股东,承兴投资希望继续主导公司战略方向与经营决策,按照原有发展思路推进业务,而非被新资本方改变既定规划。 长期价值认可的投资行为:除防御属性外,承兴投资的增持也源于对中国宝安长期发展前景的认可 —— 看好公司及贝特瑞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潜力,认为增持既是 “守权”,也是一项具备价值回报的投资。 三、争夺战的深层意义:A 股市场治理与资本博弈的典型样本 这场围绕中国宝安的控制权争夺,并非单纯的 “资本对决”,更折 A 股市场在公司治理、资本逻辑等层面的深层变化,其看点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野蛮人” 与 “守擂者” 的理念碰撞:韶关高创作为外部强势产业资本,虽有明确产业布局意图,但仍被视为 “门口的野蛮人”,其诉求是通过变革释放价值;而承兴投资代表内部力量,追求稳定与既有利益,二者的博弈本质是 “变革型资本” 与 “保守型资本” 的理念对抗。 产业资本主导的市场化整合趋势:此次争夺打破了传统 “创始股东主导公司” 的模式,体现出 A 股市场中,产业资本正通过市场化并购手段整合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这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倒逼公司治理升级:控制权争夺给中国宝安带来了直接压力 —— 无论哪方胜出,都需更注重股东回报、提升信息透明度、优化治理结构,否则可能面临新的资本挑战。这种 “外部压力” 实际上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最新战况与结果:产业资本胜出,中国宝安进入新阶段 截至目前,这场持续已久的控制权争夺战已尘埃落定,胜负格局清晰: 韶关高创稳坐第一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持续增持与协议转让等方式,韶关高创的持股比例已远超承兴投资,成为中国宝安的第一大股东。 实际掌控董事会决策权:在最新的董事会换届中,韶关高创提名的候选人成功当选并占据多数席位,意味着其已从 “持股优势” 转化为 “决策主导权”,实现对中国宝安的实际控制。 承兴投资退居重要股东:尽管承兴投资仍持有中国宝安大量股份,是重要股东,但已无力撼动韶关高创的控制权,最终从 “防守方” 转为 “参与方”。 总结:一场重塑 A 股并购逻辑的经典战役 中国宝安控制权争夺战的本质,是产业资本(韶关高创 / 粤民投)与元老股东(承兴投资)的战略博弈:进攻方以 “产业整合 + 价值重塑” 为目标,拿下优质资产与资本平台;防守方以 “维护稳定 + 保留决策权” 为核心,抵御外部资本冲击。最终,实力更雄厚、产业布局更清晰的韶关高创胜出,中国宝安也由此进入 “粤民投系” 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这场战役不仅成为 A 股市场控制权争夺的经典案例,更印证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规律始终存在”—— 在资本市场中,具备产业协同能力、能释放公司价值的资本,终将在博弈中占据优势,而这一逻辑,也将持续影响未来 A 股的并购重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