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的晨光里,藏着一家企业 25 年的成长密码。它从一间租来的实验室起步,白大褂是借来的,仪器是挪来的,却凭着一股 “死磕技术” 的韧劲,在半导体材料的荒原上开辟出了属于中国的赛道 —— 它就是鼎龙股份。如今再提起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1301 项专利(含申请中)垒起技术的高墙,核心产品 CMP 抛光垫在国内拿下超 70% 的市场份额,2025 年上半年 17.32 亿元的营收、42.78% 的净利润增速,更是让它成为国产替代浪潮里最亮眼的 “弄潮儿”。
鼎龙的成长,从来不是单点的爆发,而是一张 “多面开花” 的业务网。最让人瞩目的,当属它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突破。2025 年上半年,这块业务足足赚了 9.43 亿元,占总营收的一半还多,同比增速近 50%。就说 CMP 抛光垫吧,国内只有鼎龙能搞定全流程核心技术,从晶圆厂到大硅片厂,几乎都在用它的产品;更让人振奋的是,它的铜制程抛光硬垫还通过了外资厂商的测试,这意味着中国的半导体材料,终于能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了。不光如此,潜江基地的光刻胶产线正忙着试生产,15 款产品里有 3 款已在头部芯片厂小批量投产,等二期 300 吨产能落地,国内 15% 的中高端光刻胶需求都能被它 “稳稳接住”;封装材料也没落下,某头部封测厂 40% 的封装 PI 订单、长电科技验证尾声的临时键合胶,都在诉说着鼎龙在半导体赛道上的 “全面进攻”。
如果说半导体业务是鼎龙的 “冲锋兵”,那打印耗材就是它最坚实的 “后盾”。虽然 2025 年上半年这块业务营收略有回落,但 7.79 亿元的规模、49.23% 的毛利率,依然像一座稳定的 “现金流水库”。全球每三块彩色碳粉里,就有一块来自鼎龙 —— 这份市场地位带来的底气,让它在行业波动时总能稳住阵脚,更能把赚到的钱投入到半导体的研发里,形成 “老业务养新业务” 的良性循环。而在显示材料领域,鼎龙更是低调的 “隐形冠军”:京东方的柔性 OLED 屏能反复弯折却不易坏,背后全靠它的 YPI、PSPI 材料;85% 的营收增速,让这块业务成了鼎龙又一个 “增长引擎”,也让中国的柔性屏技术,有了更扎实的材料支撑。
真正厉害的企业,不仅能 “赚钱”,更能 “把钱花在刀刃上”。看鼎龙 2025 年的中报就知道,它的盈利质量藏着太多 “惊喜”:毛利率涨到了 49.23%,净利率突破 21%,更关键的是,4.39 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近 30%—— 这些实实在在的现金,成了它研发的 “弹药库”。上半年 2.5 亿元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 14.41%,无氟光敏聚酰亚胺、黑色像素定义层等新材料纷纷进入中试,每一项突破都在为未来铺路。当然,成长路上也有挑战:29.63% 的有息负债率、194.15% 的应收账款与利润比,提醒着鼎龙要警惕扩产中的资金压力与回款风险,但好在净利润与现金流的增速基本匹配,这份 “稳”,让它在快速扩张中多了份从容。
2025 年的夏天,对鼎龙来说是个 “收获季”。7 月,它的抛光垫专利拿下湖北专利奖金奖,技术实力得到权威认可;铜制程抛光硬垫通过外资测试,打开了海外市场的新空间;潜江光刻胶二期产能年底就要投产,明年的增长有了 “定心丸”。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政策的东风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持续发力,国内晶圆厂忙着扩产,全球半导体市场以 19.1% 的速度增长,鼎龙就像站在风口上的 “追光者”,每一步都踩在了国产替代的节奏上。
有人说,鼎龙的故事,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的 “奋斗史”。它用十年把彩色碳粉做到全球前三,用五年打破 CMP 抛光垫的海外垄断,如今又用八年磨一剑推进光刻胶国产化。1301 项专利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实验室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每一片抛光垫、每一滴光刻胶也不是普通的产品,是刻着 “中国智造” 的勋章。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鼎龙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借白大褂的小公司,它成了国产替代深水区的 “领航者”,也成了投资者眼中最值得期待的 “潜力股”。
或许未来,当我们拿起柔性屏手机、使用国产芯片时,不会直接想起鼎龙的名字,但正是这样一家家 “死磕技术” 的企业,在默默撑起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明天。25 年的坚守与突破,鼎龙写下的不仅是自己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倔强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