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写在22年的七八月份,在减速机之后,系统地看了最上游的机床,车铣钻镗刨磨,主要公司挨个过了一遍。还包括数控和刀具等衍生行业,更高端的称呼工业母机还不是特别流行。
做了行业比较(结构/单价/毛利率),基本数据的搭建(看PPI/PMI各分项,金切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产量)。
这也是我第一次关注到海德曼,当时很小一家公司,十几二十个亿,基本没人关注。把一个外资厂搬到玉环,精度是当时国内最好的。现在不知道怎样了,看了看还新高了。
机床(machine tool)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也被称为“工作母机”、“工业母机” 或者工具机。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 40%~60%,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机床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响着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机床行业下游客户包括传统机械工业、模具行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工业、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它加工工业。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根据加工方式的差异,机床工具行业可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床附件及其他机械四大子行业。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中经济规模最大、地位最显著的工业领域。
金属切削机床占比约63%,2020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86.66 亿元。金属成形机床在金属加工机床中占比约37%,2020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31.19 亿元。
根据机床控制系统分类,机床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机床及数控精密机床两类。数控机床是指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据发那科,国内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率占比已经超过六成。而金属成型机床的数控化率只有5%-10%,市场也较为分散。
金属切削机床包括车、铣、钻、镗、磨等主要品类,其中以铣床为主(在铣床基础上加数控、自动换刀刀台后称为加工中心),其次为车床。金属成形机床包括折弯机、剪床、冲床及钣金自动化柔性加工设备、卷板加工机械等,其中以压力机为主。
普通数控机床在自动化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刀具的更换与零件的装夹仍需人工来完成。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将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钻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零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将其大部分加工面进行铣、镗、钻、扩、铰及攻螺纹等多工序加工。由于加工中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多次安装造成的定位误差,所以它适用于产品更换频繁、零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不大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车床的工件通常水平放置并随着主轴高速旋转,刀具根据加工需求相对工件移动,从而车削工件表面实现机械加工。车床可完成内外圆加工、钻孔、车螺纹、切断车槽、端面加工、车外圆、钻中心孔、车孔、绞孔、车圆锥、车成形面等加工工艺,一般对圆柱形态的工件进行加工。
车床在加工过程中,工件通常水平放置,并且随着主轴高速旋转。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汽车行业为车床下游最核心应用,占比超50%。
铣床与车床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铣床的刀具进行高速旋转,而工件基本不动,而且多数铣床都是立式的,主要用于切削工件平面。铣床在加工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高速旋转并根据加工需求在工件表面移动而铣削加工。由于是多刀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率较高。
铣床是使用最广泛的机床种类,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同时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还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加工操作,特别适合加工汽车、国防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所需的金属零件。
钻床指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钻床更换特殊刀具后,还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在摇臂钻床上配有工艺装备时,还可以进行镗孔,在台钻上配上万能工作台还可铣键槽。
钻床和铣床比较相似,但是实际有一定区别。钻床主要是以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牙为主的,加工方向是轴向的。铣床以铣平面、沟槽、分齿为主,可以实现平面上的运动。铣床的强度更高一些可以作为钻床使用,但是针对钻孔而言,没有钻床方便。目前很多工厂使用钻铣一体设备,普通钻床的应用比例会越来越小。
镗床是指主要用镗刀对工件已有的预制孔进行镗削的机床。通常镗刀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能精确镗削尺寸较大的孔和平面,使用不同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削、铣削。镗床切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高于钻床, 通常对住、锻、钻的孔做进一步加工,用于扩大孔径、提高精度,特别适合于多孔的箱体类零件,是大型箱体零件加工的重要设备,还能加工平面、沟槽等。
镗床与铣床的工作原理和性质相似,但是镗床可加工大直径台阶孔以及大型箱体零件上不同位置的孔等,因为镗床的刀盘和镗杆刚性较高,加工精度也更高。铣床加工的孔的直径比较小,精度也更低,一般用于加工平面、成形面和槽等。
刨床是利用刨刀对工件表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直线运动机床。对于普通的牛头刨床,加工时其工作台会带动工件做进给运动,刨刀通过往复的直线运动来实现加工。
刨床的刀具和加工流程简单,但是刨刀返回时不进行切削,所以生产效率低(加工窄长表面时效率较高),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及机修车间,大批量生产中多数情况被其铣床代替。目前多数大型机床企业已经不再生产刨床。
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会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
磨床可以加工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平面、齿轮齿廊面、螺旋面及各种成型面等各种表面,还可以刃磨刀具和切断,支持多种类型的工艺。磨削加工的加工精度比较高,主要用于零件精加工,尤其是淬硬钢件和高硬度特殊材料的精加工。
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分为结构件、控制系统、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及刀具光栅尺等五大类。其中结构件占35%,控制系统占22%,传动系统占20%,驱动系统占13%, 总计达到90%,为整个机床的价值核心。
结构件主要是铸铁、钢材等产品,对机床起到支撑作用,国内具有完备的生产能力,已实现中低端产品的国产替代。但是由于是我国工业基础比较差,大量底层技术不足,在产品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距离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高端机床的结构件依然需要依赖进口,包括床身、床鞍工作台、立柱等基础大件。
控制系统(数控系统)是一个系统平台,包括用于控制机床运转的模块、数控系统控制板卡/微处理器等。
传动系统包括滚珠传动/导轨/主轴/液压系统/启动系统等,是重要的机床辅助部件。
驱动系统包括伺服系统以及主轴电机、进给电机。主轴电机主要负责主轴的转动,以旋转运动为主,主要控制速度。进给电机用于控制零部件的移动,以直线运动为主,需要控制速度和位移量,对扭矩和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车床里是反过来的,主轴控制零部件的移动)数控机床由一台CNC数控系统作为控制部件,同时由一套主轴伺服系统控制主轴运动,另外配备 2-3 个伺服系统控制进给传动以完成精确切削任务。
此外,刀库、刀塔是执行部分重要的辅助部件;光栅尺作为机床的传感器,用于检测位置,对机床的精度有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提出了明确规划:到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主轴、丝杆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数控系统是整体数控机床的“大脑”,是最核心的机床部件之一,也是我国机床长期以来的一个短板。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数控系统企业主要是海外企业为主。从全球角度来看,数控系统主要为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德国海德汉、日本三菱等企业所占据,其中从市占率和技术上来看发那科综合实力是最强的。
数控系统根据其电机类型、加工方式、开放程度、配套平台等可以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高档型。高档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全闭环控制、五轴以上联动功能,其加工精度和开放性都明显更具优势,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目前各个发达国家严格管控甚至禁止对外销售高档数控系统,或者对高档数控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限制。举例来讲,日本发那科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并未对国内企业开放;美国机床会对用户进行定时核查,掌握设备使用情况;日本机床设备在移动位置后,其数控系统可能会自动锁死;德国数控机床必须上网注册后才能使用。日本管的比较严,德国的西门子通过一些办法绕开了禁令,所以国内的顶尖机床(军工、五轴等)用的以西门子的系统为主。
【闭环: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中高端机床数控机床采用的数控系统。因为机床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等原因,刀具走位和程序值会有细微偏差,因此需要一个反馈回路来形成一个全闭环的控制回路。在完整的全闭环控制回路中,检测装置会反馈实时的数据给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对比反馈的数据信息和程序值可以得到修正信息,从而可以使得驱动系统不断修正执行操作,从而实现精准的加工,这也是业内公认保证机床精度的方式。】
我国在中低档数控系统取得明显突破,在中高端市场,国际品牌的优势更为突出。国内低档领域里面,主要是一些两轴的、精度比较低的车床,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国产的数控系统。举例来讲宝鸡机床(秦机子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低端机床使用广州数控和华中数控的数控系统。其中广州数控在中低端数控系统竞争力比较突出,年销量可以达到十万多套,这也是广数市占率比较高的原因。但是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国外品牌中高档数控系统占有率70%以上,高端数控系统更是达到90%以上。
国内中高档数控系统的代表企业是华中数控。在国内企业中,华中数控在中档和高档数控系统的占有率都是行业领先的,中档数控系统还有北京凯迪恩、大连大森在做。高档数控系统还有科德数控在做。近两年国家对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控系统国产化替代的速度在加快。
国内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
华中数控是以数控系统为主业的唯一上市企业,广州数控和苏州新代都没有上市。华中数控原来是华科下面的校企,20年开始武汉卓尔的阎志成为大股东,华科目前是二股东,进展有待观察,业绩不好,今年还在亏损;另外并不信任这种跨界的多元化集团(卓尔又有医药、金融以及跨境电商等板块,还有足球队),类似近期的舍得、复星文旅以及复星医药都受到了复星集团的拖累。
科德数控的五轴加工中心使用自制数控系统,主营还是机床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任何规格类型的金属切削机床,都必须依靠刀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刀具也被称为工业的“牙齿”,直接影响工件材料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刀具一般由刀柄、刀杆(或刀盘)和刀片组成,其中刀片作为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核心部件,是需要定期更换的耗材。硬质合金刀具处在钨产业链的最下游,占中国整体钨消费的50%。
刀具行业的企业可以分为三个阵营,目前国内企业处在格局分散的第三阵营:
第一类以山特维克、肯纳金属和伊斯卡为代表的欧美企业,种类丰富、价格较高,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在高端应用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三家合计全球销售收入在600亿元以上,占全球份额的近 30%;
第二类是以三菱、京瓷、特固克、克洛伊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定位于提供通用性高、稳定性好、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在我国的营收为 3-10 亿元,价格略贵于国产刀具(~30%);
第三类是中国刀具企业,有四家上市公司,欧科亿、华锐精密、厦门钨业(子公司厦门金鹭)、中钨高新(子公司株洲钻石)。厦门钨业和中钨高新自己家里有钨矿,厦钨旗下的厦钨新能独立上市,在高电压中镍路线较为领先。此外还有一些小公司做超硬合金刀具(钻石)的细分市场,如沃尔德,因为赶上了培育钻石的风口涨了。
机床主轴是在机床上带动刀具或工件进行旋转从而产生切削运动的运动轴。按照主轴驱动方式的不同,机床主轴可分为机械主轴和电主轴两大类。
机械主轴的部件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装置(包括变速齿轮、皮带或联轴器) 等组成,在机器中通过主轴电机与中间的传动装置带动主轴旋转进行工作,其输出扭矩和功率大,但转速、精度和平稳性相对较差。
电主轴的高速电机置于主轴部件内部,是一种将机床主轴功能与电机功能从结构上融为一体的新型主轴部件。 电主轴由内装式电动机直接驱动,通过控制系统,使主轴获得所需的工作速度和扭矩,因而也被称为内装式电主轴。电主轴省去了皮带、齿轮或联轴器的传动环节,将机床主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实现了机床的“零传动”,有效改善了主轴高速情况下的整体性能。
昊志机电为国内领先的电主轴厂商,近期也切入了谐波减速器环节。海天精工主营业务是铣床(加工中心),自己做主轴。另外传动系统中的精密轴承、丝杆导轨国产化率也比较低,但是总体空间不是很大。
整体的图谱情况:(整机的市场份额应该是按台数算的,创世纪主要是钻机,比较便宜,量比较大)
我国机床工业一般视为从建国以后才开始发展,回顾过去的 70 年发展历程,从技术、产量、规模、政策等角度,可分为产业起步阶段(1949~1958年)、混乱阶段(1959~1976年)、行业整合阶段(1977~2000年)、行业爆发阶段(2001~2011年)、 行业下行阶段(2012~2019) 五个时期。
建国之初,我国机床工业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机床保有量在9.5万台左右。1952年,金属切割机床年产量仅1.37万台,只有上海、沈阳、昆明等城市少数企业有制作皮带车床的能力。比较而言,欧美国家在1797年便设计出丝杆传动车床,1952年已经研发出了数控铣床,我国此时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差距都非常明显。一五时期我国对机床工业十分重视,关注机床技术和人才的培养,派出很多人去苏联学习。这段时期,我国成功打造了一批骨干企业(俗称的“十八罗汉”),还逐步成立了 7 个综合性机床研究所、37个各类专业机床研究所,为我国机床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我国机床工业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
【机床销售的高点在四万亿出台之后的11-12年,十年的生命周期之后,机床也进入了换新的高峰】
改革开放前,我国机床产业走了一些岔路,机床技术再次远远落后于国外。在市场竞争下,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机床企业开始进行转制重组。大连机床合并了大连主要机床企业,成为了大连机床集团。1994年沈一机床合并了沈阳第二机床厂、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器厂为沈机集团。1993年昆明机床成为股份制, 1994 年上市。齐一机床在 2000 年改为齐重数控。南京机床厂在 1998 年重组为南京数控有限公司。上海机床厂也从1996年开始改制。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沈阳机床为代表的企业订单明显增加,到2002年底,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2007 年,沈阳机床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规模扩张迅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场疲软,但国内在政策的刺激下保持了较好的景气度,使得机床行业延续了增长势头 2009年我国机床产值和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直至2011年达到顶峰。2011年沈阳机床以180亿元营收(27.83 亿美元)登顶行业第一,这也代表着我国机床行业从规模上达到了顶峰。
从产值上看,从2003年开始,我国机床产值增速常年保持两位数,远高于其他国家。 但是我国主要生产的都是偏低端的产品, 国外产品在中高端数控机床上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机床行业爆发期,我国机床龙头主要依靠扩大规模来实现发展,规模大小成为评价成败的标准,导致企业举债扩产。以沈阳机床为例,在扩展规模的过程中,其重要的产品是通用类机床,主要靠走量,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收到的波及很大。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兼并重组之后,行业鼎盛期十八罗汉转为四大金刚,分别是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昆明机床和秦川机床(60年代三线建设期间由上海机床厂的一部分内迁设立)。而在行业下行期间,四家代表机床企业也全部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昆机首先被沈机收购,然后早于沈机破产;沈机和大连机床分别破产重组,然后被并入到大型央企通用技术集团;秦机也一度到了退市边缘。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体现在低档数控机床的产能过剩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供应不足。由于低档数控机床行业门槛低,进入企业多,加之近年来低档数控机床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该领域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逐步普及,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供给侧难以满足其需求。
由于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产能不能满足需求,高档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局面仍然凸显。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同时,国际巨头对中国高精尖的数控机床实行禁售、限售政策,国内军工、航天航空等行业对高精尖的数控机床有迫切的需求。
国际来看,机床行业前十主要由日本和德国企业占据。很多都是家族企业,没有上市,资料比较少,营收只有2019年的数据。
对比一下中国21年的,差距还是不小,中国机床上市公司里面营收规模最大的是创世纪,21年营收52亿人民币。
创世纪主营钻机,海天精工、国盛智科、纽威数控、科德数控主营都是铣床(加工中心)。科德营收最少,但是国内极少数能做五轴的,在东北,主要供军工,一度PE给到几百倍。华辰装备主营磨床细分中的特种磨床-轧辊磨床,主要给各大钢铁厂供货,占据了轧辊磨床细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宇环数控的磨床主要应用在3C领域,外壳表面磨光,近期热度非常高,一是说设备可以应用到SiC,二是切到工业机器人,三是切到汽车齿轮。
上面列到的几家,除了秦川机床一直是国企,亚威股份即将通过定增引入中国中车成为大股东,剩下的都是民企,主要在江苏、浙江一带,前身大部分是当地的机床厂或者农机厂。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数据
2021年:
协会重点联系企业2021年1-12月累计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2%,增幅比上年扩大23.2个百分点。所有分行业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21.5%,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8个百分点,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4.6个百分点;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5.6%,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0.0个百分点,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2.8%,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8个百分点。
22年H1: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2%,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同比下降8.4%,金属成形机床分行业同比增长24%。
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7.3%,在手订单同比下降3.1%。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4.7%,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5.2%。金属成形机床订单情况好于金属切削机床。
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4.7%,产值同比下降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产值同比增长30.9%。产量和产值变动方向的明显分化,与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单台价值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相关。
上半年重点联系企业的各项存货指标同比均有两位数增长。当前产成品库存增加,主要有疫情影响和市场需求减弱等原因。在近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上涨情况下,原材料库存的增加尚有一定合理性,但产成品库存同比大幅度增长应引起关注。(没给具体数据)
从过往景气周期看反转时点:
工业机器人链:景气回暖,疫情扰动下中游短期有回落压力;2021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 19.6%,疫情对中游的冲击未充分体现;上游氧化镨钕价格 4月继续回落,疫情导致短期需求下降;中游3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16.6%,伺服系统、变频器订单同比下降,控制器订单继续上升;
前瞻判断:21年11月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有周期触底迹象,根据其领先国内订单1-2个季度的规律+历史上较为稳定的周期长度(36-42个月)判断,2Q22疫情改善后有望确认景气拐点。
数控机床链:景气走平;中游3月金切机床产量同比继续回落,金成机床产量同比跌幅收窄;
前瞻判断:21年12月日本机床订单有周期筑底迹象,根据日本机床订单领先国内订单2-7个月的历史规律+历史上较为稳定的周期长度(38-46个月)判断,3Q22或迎来景气拐点。
(看图的话,时间差不多了,离景气反转的日子不远;但是下行的幅度还比较温和,还没有出现20%-30%的下滑)
浙海德曼位于浙江省玉环县(和双环传动都在台州市),前身为玉环县华丰机床厂。现有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三大品类、二十余种产品型号(均为数字化控制产品)。20年9月上科创板,是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通用设备、军事工业等行业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双环传动、万向钱潮、经纬纺织以及西北工业集团等。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高长泉家族,高长泉曾在玉环县任中学老师,后下海经商。郭秀华为高长泉之妻,高兆春为高长泉之子。虎贲投资和高兴投资为公司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
公司的多位高管出身宁夏小巨人机床公司,小巨人是全球机床龙头山崎马扎克在华设立的五家独资公司之一,于1999年成立,法定代表人是日本人清水纪彦。仔细看的话基本上把整个小巨人搬过来了:
总经理白生文,1964 年 8 月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专业。1986年至1999年任职于宁夏大河机床厂,1998年任宁夏大河机床厂总工程师,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于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总经理;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董事、总经理。
副总经理葛建伟,1979年12月出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1999 年 9月至2011年5月,历任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班长、科长、机加工厂副厂长; 2011年6月至 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副总经理;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张建林,1976年11月出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发行人副总经理。1995年 12 月至 2001年 10 月,任宁夏大河机床厂员工; 2001 年 11 月至 2011 年 5 月,任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机加工厂科长; 2011年6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副总经理;自2015 年 11 月起至今, 任公司副总经理。
生产总监雍树玮(现升任副总经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2月至2009年10月,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11月至2015年3月,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宁夏诚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任经理;2018年2月起,在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任生产总监。21年4月起,任公司副总经理。
研发中心主任石鑫,1978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程师。2004年6月至2012年4月,任宁夏小巨人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卧式加工中心设计室主任;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技术部部长;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研发中心主任。
这些人不仅工资比较高,而且员工持股平台里面持有了很多股份。白生文通过两个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1.3%的股份,年薪140万。几个副总经理大概七十万,研发中心的六十万。
公司通过高强度和持续性的投入,建立了数控车床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自主化平台,实现了数控车床主轴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等核心部件的自制。
自主化生产的上述核心部件中,除外购少量标准件零件和电气元件外,均为发行人采购铸件毛坯、不锈钢件、合金钢等原材料经过深度加工而成。主轴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的自制以矩阵型方式组成了公司高端数控车床的基础平台, 保证了公司高端数控车床的高精度、精度的稳定性和精度的保持性。
大部分高端车床采用的是西门子的数控系统,也有一小部分用的是广数的。低端的车床全部采购广数的。
公司车床的效率和精度,可与哈挺、马扎克等海外知名机床厂产品比肩,领先日发精机(有一半以上是飞机租赁业务,没有纳入上面表里的整体比较)、海天精工、沈阳机床等的同类产品。
从影响效率的X轴进给速度看,发行人与竞争对手美国哈挺产品的技术参数相同,略低于日本马扎克同规格产品,优于国内竞争对手;从影响效率的Z轴快进速度看,相关技术参数与日本马扎克相同,高于其它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
从影响精度水平的定位精度看,执行的定位精度标准高于可获取数据的日发精机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实测数据显著高于日发精机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从影响精度水平的重复定位精度看,执行的重复定位精度标准高于可获取数据的沈阳机床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实测数据显著高于沈阳机床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
高端数控车床产品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将相关精度指标提高50%以上,实施远高于国家标准的精度标准。
海德曼的主力机型用的是电主轴,其他家的主力车床机型还都是机械主轴;刀塔的换刀速度也领先国内同行。
募投项目三个亿,建设期两年,已经完成并投产。
1)高端数控机床扩能建设项目建成,新增900台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
900台高端机型扩建后,按照20万+的均价,可以带来2亿元左右的收入,3000万的利润。(按照15%的净利率算,高端机型的净利率理应高于普通型机床;另外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不好也没有太影响盈利能力)
2)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研发方向有:主轴动态精度测试的深度研究、伺服刀塔部件模块化设计、数控机床热补偿技术进一步研发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并行复合加工技术研发、直驱分度转台及极坐标旋转部件开发等。
车床的单价比较低,低端型车床单价只有几万元,高端型车床均价也只有二十万元。反观主营铣床行业的几家公司,海天精工的主力产品大型龙门单价接近150万,纽威数控的大型加工中心单价160万,科德数控的五轴单价到了185万。但是海德曼依然实现了高毛利率,低端车床毛利率30%,高端车床及自动化产线(通过对高端机床、机械手、物流、检测等要素进行自动化集成)毛利率接近40%,侧面印证了技术实力比较强。
海德曼的价格这几年比较稳定,毛利率净利率稳定主要是调结构贡献的,高端机床占比越来越高。
汽车行业占到车床下游的一半以上,不知道公司具体占多少。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汽车市场份额。
传统汽车动力总成的大量零部件均需要使用车床进行加工,而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源的改变,动力总成发生变化,不再需要传统的内燃机,相应地不再需要发动机活塞、缸套、曲轴、凸轮轴和连杆等零部件,且变速箱相应零部件需求也会减少。
公司部分下游汽车行业客户从事传统汽车发动机及变速箱零部件生产业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对上述客户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下游汽车行业客户对公司数控车床产品的需求,进而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2022年公司省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公司针对省外市场制定的销售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省外区域销售占比达到 60%,外省区域新增了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战略性客户。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上半年公司的高端数控车床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多个典型零件实现具体突破和应用,并且已经覆盖了省内外多个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公司高端数控车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 31.73%;净利润 7,300.67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37.14%。总体销售形势表现为前高后低,与宏观经济环境基本一致。2021 年普及型订单与 2020 年相比基本持平,高端数控车床订单增长贡献率接近100%。中大规格高端数控车床系列增长迅猛,随着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一系列产品将成为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主力机型。另外,公司新开发的 Hi 系列、 V 系列并行复合加工机实现了销售突破,客户使用效果良好。该系列产品将带动公司实现销售业绩可持续增长。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向高端数控机床系列倾斜优势资源,不断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的影响力和进口替代优势。
【并行复合加工机:主要用于各种复杂零部件的车削、铣削、钻孔、镗孔和攻丝等复合、并行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双刀塔均采用伺服刀塔,刀塔结构为高刚性 BMT结构,并配置大功率铣削主轴。采用双通道数控系统,两个通道可以各自加工工件,也可以互相协作同时对同一工件进行加工,采用多坐标、多轴控制。】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机床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高端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为进口产品。目前,这批设备处于更新的高峰期。2021年公司省内外市场有相当一部分销售属于这类性质的客户。随着公司核心技术及基础技术不断突破、扩展、完善,公司替代进口的产品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2021年公司完成9个品种合计40个机型开发设计工作。其中有4个品种属于成熟产品更新换代。这类产品主要是基于客户使用及产品缺陷进行全面改进和提升,尤其是伺服刀塔可靠性提升以及冷却和防护性能提升。此次改进进一步增强了 T 系列高端数控车床的竞争力;另外3个品种为大规格数控车床开发,主要是完善卧式数控车床产品型谱。其他2个品种为并行复合加工机。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属于公司战略储备产品,经过近4年的研发已经基本形成系列,其中一部分已经完成样机试制,并投放市场。
【招股书里也提到了这个,几年来进展不是很大,扩品类也不太顺利,仍以车床为主】
在核心技术的逐步突破和巩固中,公司将打造 T 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并行复合加工机、卧式加工中心(五轴五联动以及复合车削功能)四大系列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奠定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数控机床市场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高端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中国机床市场竞争的主流产品。目前,中国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等基础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具备与国外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进入了主动竞争阶段,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中国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卧式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个别企业在这类高端数控机床上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但是总体上与国外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要求;二是以汽车等行业为代表的国内高端数控机床主流市场还没有形成使用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的共识。这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尚处于被动竞争阶段,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占有率比较低。
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兵器、航空航天行业是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的核心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释放出巨大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潜能。建设“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经济结构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制造业重新布局产业链,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趋势正在形成,为高端数控机床实现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非常光明。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形势与大环境趋势基本一致。3 月中下旬部分地区疫情多发散发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分进口配件不能及时到达,出现了订单延期的情况。另外,公司的订单、发货、终验收工作也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公司充分利用在手订单充足的有利因素,积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组织和调度相关资源,争取多产出和多发货。公司实现了上半年总体运营形势稳中有进的态势,并为下半年销售形势持续好转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8,339.09万元,同比增长4.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6.53万元,同比下降15.41%。
公司根据上半年需求市场的急剧变化,集中全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端数控车床系列,高端数控车床产能提升50%以上。2022 年上半年,公司的高端数控车床系列实现销售同比增长28.5%,普及型销售同比下降33.2%,高端数控车床销售占比提升至80%。高端数控车床系列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上半年整体运营稳中有进的态势。
之前听发那科的人讲数控系统的时候提了一下国内的机床行业,里面提到了海德曼,说是从技术角度,是国产里面唯一称得上是中端的,虽然规模比较小。剩下的都只能归类成低端,高端的国产一个也没有。看下来技术确实是不错的,产品上性能的比较、管理上人员的构成以及财务上的低售价高毛利都能体现出来。
一季度1500万利润(同比-4%),二季度1800万利润(同比-23%),上海封城对华东市场冲击比较大。虽然自己说外地市场占比高,但是是浙江省外的市场。
体量比较小,也没人覆盖。现在20亿的市值,40块钱。假定三四季度回到去年最好的水平,大概全年8000万利润,25xPE,不算太贵。悲观一点上半年*2,对应33xPE。4月底极端情况拿下到过30块钱,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类似于一个期权:
1)大势转向制造业,机器人讲了
2)技术有优势
3)没有市场关注度,市值小
4)比行业要好过
担忧:
1)制造业全面持续下行,下游需求消失
2)汽车转型不成功,转新能源22年半年报提了一下,但不知道具体的量
产销率是很高的
20年9月上市
上市的募投:拟投资25,866.00万元建设“高端数控机床扩能建设项目”。本项目实施达产后,公司在现有产能上新增年产900台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包含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加工单元、并行复合加工机等产品)。
2019年产能:高端型950台,普及型3500台,自动化生产线100台
(高端型22万,普及型6.5万,自动化生产线57万)
产能总产值2.09+2.275+0.57=4.935亿
2021年产量:高端型1455台,普及型2756台,自动化生产线120台
5.6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