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德曼 & 津上机床中国

用户头像
周而山
 · 广东  

这是写过最短的,就只有二十几页,主要是机床那一篇写了一遍,没啥可再写的了。但是里面两个票都涨得最好。津上22年底也就三块多,有八九倍;海德曼拆了一次股,23年初那会儿差不多一直是三四十块,复权完二十来块,也有五六倍了。

写的时候开始建仓,23年3/4月,当时给海德曼打了很多电话,那头是一个很客气的中年人,我还看了高铁,玉环、天台山。不过当时一季度业绩并不好,还有点失望,现在业绩好像也没出来。

津上机床,业绩稳定,10个点的股息,几倍的PE,便宜的令人难以置信,成交也非常少。事后才发现当时港股大熊,有不少这样的公司。8月份津上的股东会也报了名,18号准备去香港,当时已经辞了要搬家,整个人也不太好,没去成。第二天搬家从楼梯上滚下去了,腰椎横突骨折,躺了很久。本来有电梯,从一层到地库,想着近走下去算了,感觉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也成了一个inflection point

23年11月,海德曼第一次大幅拉升,还在躺着,卖了。24年打算不干了,把津上也卖了,这两个都只吃了50个点。我有很多很多次想过,如果不摔,那几个月能维持之前的强度研究,是不是就会不一样,是不是就能像锂矿那样再猛吃一波,肯定会不一样。现在也想通了,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也不可以预料。

1、公司简介

浙海德曼位于浙江省玉环市,前身为玉环县华丰机床厂,成立于1993年,今年建厂30周年。现有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三大品类、二十余种产品型号(均为数字化控制产品)。20年9月上科创板,是经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通用设备、军事工业等行业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双环传动万向钱潮、经纬纺织以及西北工业集团等。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高长泉家族,高长泉曾在玉环县任中学老师,后下海经商。郭秀华为高长泉之妻,高兆春为高长泉之子。虎贲投资和高兴投资为公司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

公司的多位高管出身宁夏小巨人机床公司,小巨人是全球机床龙头山崎马扎克在华设立的五家独资公司之一,于1999年成立,法定代表人是日本人清水纪彦。仔细看的话基本上把整个小巨人搬过来了:

总经理白生文,1964年8月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专业。1986年至1999年任职于宁夏大河机床厂,1998年任宁夏大河机床厂总工程师,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于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总经理;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董事、总经理。

副总经理葛建伟,1979年12月出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1999 年 9月至2011年5月,历任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班长、科长、机加工厂副厂长; 2011年6月至 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副总经理;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张建林,1976年11月出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发行人副总经理。1995年12月至2001年 10 月,任宁夏大河机床厂员工; 2001 年 11 月至 2011 年 5 月,任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机加工厂科长; 2011年6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副总经理;自2015 年 11 月起至今, 任公司副总经理。

生产总监雍树玮(现升任副总经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2月至2009年10月,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11月至2015年3月,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宁夏诚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任经理;2018年2月起,在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任生产总监。21年4月起,任公司副总经理。

研发中心主任石鑫,1978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程师。2004年6月至2012年4月,任宁夏小巨人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卧式加工中心设计室主任;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任海德曼有限技术部部长;自2015年11月起至今,任发行人研发中心主任。

这些人不仅工资比较高,而且员工持股平台里面持有了很多股份。白生文通过两个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1.3%的股份,年薪140万。几个副总经理大概七十万,研发中心的六十万。

2、技术实力

公司通过高强度和持续性的投入,建立了数控车床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自主化平台,实现了数控车床主轴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等核心部件的自制。

自主化生产的上述核心部件中,除外购少量标准件零件和电气元件外,均为发行人采购铸件毛坯、不锈钢件、合金钢等原材料经过深度加工而成。主轴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的自制以矩阵型方式组成了公司高端数控车床的基础平台, 保证了公司高端数控车床的高精度、精度的稳定性和精度的保持性。

大部分高端车床采用的是西门子的数控系统,也有一小部分用的是广数的。低端的车床全部采购广数的。

公司车床的效率和精度,可与哈挺、马扎克等海外知名机床厂产品比肩,领先日发精机(有一半以上是飞机租赁业务,没有纳入上面表里的整体比较)、海天精工沈阳机床等的同类产品。

从影响效率的X轴进给速度看,发行人与竞争对手美国哈挺产品的技术参数相同,略低于日本马扎克同规格产品,优于国内竞争对手;从影响效率的Z轴快进速度看,相关技术参数与日本马扎克相同,高于其它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

从影响精度水平的定位精度看,执行的定位精度标准高于可获取数据的日发精机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实测数据显著高于日发精机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从影响精度水平的重复定位精度看,执行的重复定位精度标准高于可获取数据的沈阳机床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实测数据显著高于沈阳机床和美国哈挺同类产品。

高端数控车床产品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将相关精度指标提高50%以上,实施远高于国家标准的精度标准。

海德曼的主力机型用的是电主轴,其他家的主力车床机型还都是机械主轴;刀塔的换刀速度也领先国内同行。

募投项目三个亿,建设期两年,已经完成并投产。

1)高端数控机床扩能建设项目建成,新增900台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

900台高端机型扩建后,按照20万+的均价,可以带来2亿元左右的收入,3000万的利润。(按照15%的净利率算,高端机型的净利率理应高于普通型机床;另外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不好也没有太影响盈利能力)

2)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研发方向有:主轴动态精度测试的深度研究、伺服刀塔部件模块化设计、数控机床热补偿技术进一步研发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并行复合加工技术研发、直驱分度转台及极坐标旋转部件开发等。

3、行业比较

车床的单价比较低,低端型车床单价只有几万元,高端型车床均价也只有二十万元。反观主营铣床行业的几家公司,海天精工的主力产品大型龙门单价接近150万,纽威数控的大型加工中心单价160万,科德数控的五轴单价到了185万。但是海德曼依然实现了高毛利率,低端车床毛利率30%,高端车床及自动化产线(通过对高端机床、机械手、物流、检测等要素进行自动化集成)毛利率接近40%,侧面印证了技术实力比较强。

海德曼的价格这几年比较稳定,毛利率净利率稳定主要是调结构贡献的,高端机床占比越来越高。

4、转向新能源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汽车市场份额。

传统汽车动力总成的大量零部件均需要使用车床进行加工,而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源的改变,动力总成发生变化,不再需要传统的内燃机,相应地不再需要发动机活塞、缸套、曲轴、凸轮轴和连杆等零部件,且变速箱相应零部件需求也会减少。

公司部分下游汽车行业客户从事传统汽车发动机及变速箱零部件生产业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对上述客户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下游汽车行业客户对公司数控车床产品的需求,进而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2022年公司省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公司针对省外市场制定的销售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省外区域销售占比达到 60%,外省区域新增了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战略性客户。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上半年公司的高端数控车床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多个典型零件实现具体突破和应用,并且已经覆盖了省内外多个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公司高端数控车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12

今年订单情况如何?同期增长情况?新能源汽车增长是否持续性?

答: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同比实现增长,在手订单中新能源汽车方面约占90%。公司目前订单环比三季度有所提升,随着明年新能源势力的发力,明年的形势还是可以继续期待的。

公司表示Hi系列及V系列的并行复合加工机在新能源市场销路比较好,单价在50万-70万一台,高于高端车床20多万的均价。22年并行加工机销量占到总销量的10%左右。

新能源汽车以电机系统替代原来的燃油发动机,以车铣为主替代原来的镗铣为主。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将自身定位于车削加工领域的海德曼公司是利好。新能源汽车领域明显增加了车削加工内容和适用范围。另外,复合化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机加装备的主流需求。通过复合化技术实现工序集约化,有利于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工模式的实施。车削加工及车铣复合加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部位主要有刹车系统、转向系统、轮毂系统、轮毂轴承、电机轴等。海德曼公司自动化系列产品及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V系列和Hi系列)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这些产品将在新工厂(募投项目)投入批量生产。

22年半年报应收账款前五名,没有很明显-万里扬是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润通齿轮和昕兴科技也是做汽车零部件的,卓普数控和齐立达机械应该是经销商。

车床的下游会更分散,21年年报前五大客户加起来也就10%,海天在25%。

5、年报及半年报

1)21年年报

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31.73%;净利润 7,300.67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7.14%。总体销售形势表现为前高后低,与宏观经济环境基本一致。2021年普及型订单与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高端数控车床订单增长贡献率接100%。中大规格高端数控车床系列增长迅猛,随着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一系列产品将成为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主力机型。另外,公司新开发的Hi系列、V系列并行复合加工机实现了销售突破,客户使用效果良好。该系列产品将带动公司实现销售业绩可持续增长。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向高端数控机床系列倾斜优势资源,不断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的影响力和进口替代优势。

【并行复合加工机:主要用于各种复杂零部件的车削、铣削、钻孔、镗孔和攻丝等复合、并行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双刀塔均采用伺服刀塔,刀塔结构为高刚性 BMT结构,并配置大功率铣削主轴。采用双通道数控系统,两个通道可以各自加工工件,也可以互相协作同时对同一工件进行加工,采用多坐标、多轴控制。

刀塔式和排刀式有什么区别?并行复合就是双刀塔?

答:刀塔可以安装的刀具数量多于排刀,刀塔的刀具干涉情况好于排刀。排刀的换刀时间比刀塔短,成本低于刀塔。并行复合是指双刀塔可以同时加工,并具备铣削功能。没有铣削功能的双刀塔不是并行复合。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机床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其中高端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为进口产品。目前,这批设备处于更新的高峰期。2021年公司省内外市场有相当一部分销售属于这类性质的客户。随着公司核心技术及基础技术不断突破、扩展、完善,公司替代进口的产品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2021年公司完成9个品种合计40个机型开发设计工作。其中有4个品种属于成熟产品更新换代。这类产品主要是基于客户使用及产品缺陷进行全面改进和提升,尤其是伺服刀塔可靠性提升以及冷却和防护性能提升。此次改进进一步增强了 T 系列高端数控车床的竞争力;另外3个品种为大规格数控车床开发,主要是完善卧式数控车床产品型谱。其他2个品种为并行复合加工机。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属于公司战略储备产品,经过近4年的研发已经基本形成系列,其中一部分已经完成样机试制,并投放市场。

【招股书里也提到了这个,几年来进展不是很大,扩品类也不太顺利,仍以车床为主】

在核心技术的逐步突破和巩固中,公司将打造 T 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并行复合加工机、卧式加工中心(五轴五联动以及复合车削功能)四大系列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奠定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公司说未来也不打算做铣床,这里提到的加工中心也是以车为主把铣复合上去的那种。自己做车床其他国产厂商竞争不过,自己去搞加工中心也做不过海天纽威,专注把车床做好)

中国数控机床市场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高端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中国机床市场竞争的主流产品。目前,中国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等基础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具备与国外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进入了主动竞争阶段,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中国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卧式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个别企业在这类高端数控机床上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但是总体上与国外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要求;二是以汽车等行业为代表的国内高端数控机床主流市场还没有形成使用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的共识。这些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尚处于被动竞争阶段,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占有率比较低。

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兵器、航空航天行业是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的核心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释放出巨大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潜能。建设“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经济结构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制造业重新布局产业链,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趋势正在形成,为高端数控机床实现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非常光明。

2)22年半年报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形势与大环境趋势基本一致。3 月中下旬部分地区疫情多发散发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分进口配件不能及时到达,出现了订单延期的情况。另外,公司的订单、发货、终验收工作也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公司充分利用在手订单充足的有利因素,积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组织和调度相关资源,争取多产出和多发货。公司实现了上半年总体运营形势稳中有进的态势,并为下半年销售形势持续好转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8,339.09万元,同比增长4.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6.53万元,同比下降15.41%。

公司根据上半年需求市场的急剧变化,集中全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端数控车床系列,高端数控车床产能提升50%以上。2022 年上半年,公司的高端数控车床系列实现销售同比增长28.5%,普及型销售同比下降33.2%,高端数控车床销售占比提升至80%。高端数控车床系列从根本上保证了公司上半年整体运营稳中有进的态势。

3)22年全年业绩预告

22年全年营收6.3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6,148.2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5,192.3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17%。

单拆四季度的话营收1.82亿,季度新高(1.33/1.51/1.66);归母净利润0.07亿(0.15/0.18/0.21)环比大幅下滑。公司解释是股权支付费用等一些其他事项集中在第四季度计提,导致净利润下滑。

21年

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48.1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 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5,397.17 万股的0.89%。其中,首次授予42.21万股,占本激励计划公布时公司股本总额5,397.17万股的0.78%,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87.75%;预留 5.89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公布时公司股本总额5,397.17万股的0.11%,预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12.25%。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 36.66 元。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10 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 694 人(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 15.85%,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本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任职的董事、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

股权激励只考核营收不考核利润,21-23年营业收入目标分别为5.3/6.5/7.8亿元。(21年+29%,22年+22.6%,23年+20%)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为 2021-2023 年三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对各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A)进行考核,根据上述指标的每年对应的完成情况核算公司层面归属比例(X),业绩考核目标及归属比例安排如下:

若预留部分在2021年授予完成,则预留部分业绩考核与首次授予部分一致。若预留部分在2022年授予完成,则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为2022-2023年两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预留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公司层面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如下表所示:

公司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授予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并最终确认本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该等费用将在本激励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按归属安排的比例摊销。由本激励计划产生的激励成本将在经常性损益中列支。

股权激励的费用是在21年9月授予日进行确认,22年的摊销费用也预先披露,大概是207万,即使是在四季度计提,加回后净利润也只有不到1000万,低于过往季度水平。

问了一下是不是四季度做了一些促销,普及型清库,公司说没有,就是费用计提影响的。可以等25号年报出来看四季度毛利率有没有明显下滑。

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结构,普及型/高端占比及对应的毛利率?

答: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结构约为:普及型20%,高端机75%、自动化5%;毛利率约分别为:25%、36%、37%,基本保持了稳定。

(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相比21年下滑了5个点,高端机和自动化产线基本稳定)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针对普及型产品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高端机订单需求增长,故价格暂未作调整。

6、市场空间

除了四季度的利润,比较担心的一个就是市场容量,虽然有技术,但是表态只做车床可能长不大。比如刀具里的沃尔德,做很小的一个细分超硬刀具,毛利率在50%左右很高,净利率好的时候也有二十几个点,但是市场太小了,就是跟一下人造钻石涨一涨。还有机床里的华辰装备,在轧辊磨床这个领域市占率到了七八成,毛利率也很高,四十几个点,但是下游都是钢厂,轧钢才用到,也会限制未来的成长空间。

车床占整个金切机床的份额大概是三成,招股书里用的是27.5%。车床作为金属切削机床最重要的一大分类,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占比约为20%-35%,取其中位数27.5%。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测算,2022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1823.0亿元人民币(271.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1158.4亿元人民币(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金属成形机床生产额664.6亿元人民币(98.8亿美元),同比增长8.4%。

2022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1843.6亿元人民币(274.1亿美元),同比降低1.9%,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1240.3亿元人民币(184.4亿美元),同比降低4.3%;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603.3亿元人民币(8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

按照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推算,22年车床的盘子大概是在三四百亿的水平。浙海德曼22年的营收是6.32亿,按三百亿的市场空间算市占率是2.1%。

没有找到车床细分行业的信息,可能市场本来就比较分散。港股有一个津上机床中国,主营业务也恰好是车床,21年车床的收入已经到了38.7亿人民币,是海德曼22年的六倍,对于单个企业来说空间也是有的。

津上机床中国

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著名数控高精密机床厂家株式会社「日本津上」设立的中国事业的附属公司,二零零三年开业以来,经过19年的快速发展,已成长为中国机床市场最大的外资品牌的数控机床制造商。

本公司制造并销售TSUGAMI品牌的精密车床、精密加工中心和精密磨床等高端数控机床,以客户为中心,以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刚性为质量目标,得到了汽车零部件、 IT通讯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广泛认可。本公司产品以中国市场为主,也通过其海外销售渠道日本津上销往(不论会否加以订制)日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

日本津上给津上中国技术和品牌授权,并向子公司收取一定费用。签订的协议每三年续期一次。视乎本公司数控高精密机床的型号而定,应付日本津上的该等商标及该技术许可费应根据1.0%或5.0%的特许权使用费率乘以该等型号数控高精密机床的销售总额(不包括税项及其他杂项成本及开支)计算。日本津上收取的售后服务费将按每日费率约46,000日圆乘以日本津上员工工作日的总数计算。

中国的渠道是津上机床中国自己销售,销往海外的大部分先销往日本津上,再由日本津上进行销售。

21财年(21年4月1日至22年3月31日),收入同增41.8%至4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增70.3%至6.67亿元。精密车床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实现收入38.7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的87.6%,同比增长43.3%;精密加工中心、精密磨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2.34亿元、1.7亿元、1.4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8.8%、57.1%、32%。

21财年海外销售占比为20%。

22财年半年报(22Q2+Q3),正赶上上海封城比较严重的时间。营收22亿人民币,同比下滑7.2%;归母净利润为3.0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0.4%。因为公司的季度安排,下半财年(Q4+Q1)赶上国庆+春节两个比较长的假期,扣除20年疫情的正常年份H2利润占总利润大概在40%左右,又计入H1上海疫情影响,H2利润应该在2亿以上,全年利润5亿+。现在市值只有30亿港币,PE 5倍左右,非常便宜。

毛利率近年来在25%左右,比海德曼低10个百分点。一个是日本津上收的技术服务费影响,一个是海德曼比较小,走的直销模式,毛利率会显得比较高,津上这种大的经销为主。(类似于特斯拉比亚迪

津上的销售费用率是3%,海德曼是8%,也差5个点。

销售净利率高于海德曼,最高到过15%

分红非常慷慨,股息率ttm 达到10%。

22年中报大股东是日本津上,占比71%。其余股东为富达基金(Fidelity)旗下实体,合计持股11.25%,以及另一家外资Pandanus,合计持股12.28%,几家大股东持股占比达到95%。两家机构大股东自21年年报出现。

23年1月份,看港交所文件FMR减持至5%以下,不再披露。

没有成交量,有时候一天都没成交,大部分时候一天几万或者十几万港币的成交额,几百万就算非常大了,也没有进港股通。有时候一天涨跌百分之几十,有的是因为发了业绩,有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看走势也完全不跟随A股工业母机的炒作,21年8月、22年10月后都没有动。

兖矿能源-兖煤澳大利亚

21年下半年拉闸限电第一波炒煤炭,成交量起来一点但是后面又回去了;22年俄乌战争之后再炒能源,才开始明显拉升,成交量也进入到正常水平;23年3月进入了港股通。类比一下可能津上这种也需要大β出来才会比较好卖以及有比较明显的收益。

秦川下面的宝鸡机床也以车床业务为主,价格带更低,21年宝鸡机床的营收是16个亿。

7、产能扩张

沙门募投项目今年已顺利投产,2023年普青、沙门、上海生产基地合计产能约为10亿元。公司将根据订单和市场情况后续作进一步的产能扩张布局。

产能23年能到10个亿,这两年的产能利用率都在90%以上。车床都是小床子,扩产也比较快,沙门基地建一段了就形成一部分产能了,两年建好,三年就满产了。比较起来,秦川的秦创原五轴项目三年建好,预计从第四年开始投产,并于当年达产60%,第五年达产80%,第六年全部达产。

交付周期:高端数控车床交付周期:标准机2-3个月;自动化/交钥匙项目3-5个月;普及型数控车床交付周期:15天-1个月。订单可以看一个季度,是满的,再往后的也不会接了,会再谈。

目前下游企业的结构占比:汽车零部件50%,工程机械15%-20%,军工航天航空15%,其他为通用设备。新能源汽车将是重点发力领域,另外工程机械、军工也会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第四季度,明显感觉到新能源汽车方面订单的增长。

今年3月海德曼又发公告买了普青基地旁边的一块地,28.5亩,计划再盖两栋厂房、一栋宿舍。

目前在手订单,普及型和高端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普及型数控机床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答:目前在手订单,几乎都是高端机,普及型极少量订单。普及型数控车床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汽车行业的产业机构转型变化;其他行业升级转型,产品加工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另外也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未来高端机将是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8、风险

很多人来调研没人买?

三年的期限将到,解禁

汽车需求垮塌式下行

$浙海德曼(SH688577)$ $津上机床中国(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