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文章中的不实之处,结合公开信息及行业数据,可逐一梳理如下:
一、企业定位与市场地位
不实表述:中国唯一上市的企业级专业存储厂商。
事实依据:
1. 江波龙已涉足企业级市场:江波龙(股票代码:301308)作为国内半导体存储龙头,2025年上半年企业级存储业务营收达6.93亿元,同比增长138.6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产品覆盖PCIe 5.0 SSD、DDR5内存等,已批量应用于AI服务器集群。
2. 浪潮、曙光等厂商的竞争:浪潮信息在企业级存储市场占据4.1%的份额(2023年数据),并推出全闪存阵列产品;中科曙光通过参股海光信息,在高端存储领域形成技术积累。
结论:同有科技并非唯一上市的企业级存储厂商,江波龙、浪潮等企业已在该领域形成直接竞争。
二、核心业务与技术壁垒
1. 军工存储业务
不实表述:全资子公司鸿秦科技为十大军工集团独家供应军用级SSD。
事实依据:
1. 未明确独家供应:鸿秦科技官网及公开报道仅提及与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军工集团合作,未声明“独家供应” 。例如,九联科技(688609)通过收购能通科技切入军工领域,其产品覆盖雷达、通信等部件,可能成为潜在竞争对手。
2. 技术门槛并非绝对:军工级SSD的核心指标(如抗辐射、高可靠性)可通过技术积累实现,国内多家企业(如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亦具备相关能力。
结论:鸿秦科技在军工存储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独家供应”缺乏依据。
2. 技术自主化率
不实表述:技术自主化率超90%。
事实依据:
1. 依赖外部供应链:泽石科技的神农主控芯片虽为自研,但需适配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颗粒,且2024年采购NAND Flash占比高达91.16% 。忆恒创源的SSD产品同样依赖长江存储颗粒,且其2021年对单一供应商采购占比超60% 。
2. 关键环节仍存短板:存储系统的底层协议(如NVMe-oF)、部分固件算法仍需借鉴国际标准,完全自主可控尚未实现 。
结论:技术自主化率“超90%”的表述缺乏量化依据,且产业链上游仍存在外部依赖。
三、资产注入预期与估值逻辑
1. 忆恒创源市占率与估值
不实表述:国内企业级SSD市占率第二(仅次于华为),估值超300亿。
事实依据:
1. 市占率排名靠后:根据IDC数据,2023年忆恒创源在中国企业级SSD市场份额仅为2.9%,排名第七,落后于三星(25.5%)、Solidigm(23.1%)、忆联信息(22.4%)、大普微(6.4%)等厂商。
2. 估值缺乏支撑:忆恒创源2022年IPO时拟募资8亿元,且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62亿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即使按2025年最新市场份额推算,其估值超300亿亦属高估。
结论:忆恒创源的市占率与估值均被夸大,注入后的理论涨幅计算缺乏合理性。
2. 泽石科技芯片量产进度
不实表述:自研12nm“盘古”下一代芯片已量产。
事实依据:
1. 仍处研发阶段:泽石科技2025年9月公告显示,12nm盘古主控芯片已完成研发并获“2025全球闪存峰会控制器金奖”,但未提及量产。其官网及合作信息(如与长江存储的协同)亦未披露量产时间表。
2. 技术代际差距:国际主流主控芯片已进入10nm以下制程(如群联E26主控采用12nm工艺),泽石科技的12nm芯片在性能上与国际竞品相比并无显著优势。
结论:盘古芯片量产进度与技术优势被夸大。
四、政策与产能建设
不实表述:长沙存储产业园总投资超20亿,被列为“自主可控存储链主”。
事实依据:
1. 投资金额存疑:同有科技2021年公告显示,长沙产业园购置土地花费2,673万元,规划建设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但未提及总投资超20亿。2025年长沙其他产业园项目(如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与存储产业无关 。
2. 链主地位未获官方认证:湖南省政府官网及发改委文件未明确同有科技为“存储链主”,其产业园定位为区域级研发制造基地,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存在差距 。
结论:长沙产业园的投资规模与政策定位被夸大。
五、财务数据与业绩预期
1. 军工订单延迟解释
不实表述:2025年Q1亏损主因军工订单延迟,非基本面恶化。
事实依据:
1. 营收与成本失衡:2025年Q1营收4,751.95万元,营业总成本7,343.55万元,净亏损2,591.60万元,毛利率为-54.54%。若军工订单延迟为主要原因,应伴随应收账款增加,但财报未披露相关数据。
2. 现金流改善存疑: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68.5%的说法缺乏具体数值支撑,且2025年Q1亏损扩大可能导致现金流压力加剧。
结论:亏损原因解释不充分,需结合应收账款、存货等数据进一步验证。
2. 估值重构逻辑
不实表述:分部估值法锚定目标价62.6元,4倍空间。
事实依据:
1. 传统业务估值过高:2025年Q1营收仅0.48亿元,若按PS 8倍计算全年营收,对应市值60亿元,需全年营收达7.5亿元,较2024年(假设为5亿元)增长50%,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军工溢价缺乏依据:军工存储业务若占利润50%+,需净利润达8亿元(对应160亿市值),但2024年Q3净利润仅为1,417万元,同比暴增141.73%基数极低,持续性存疑。
结论:估值模型假设过于乐观,未充分考虑市场竞争与业绩兑现风险。
六、风险提示与总结
1. 核心风险点
- 技术替代风险:华为、浪潮等厂商在PCIe 5.0全闪存领域加速布局,同有科技的技术壁垒可能被突破 。
- 资产注入不确定性:忆恒创源未明确重组计划,且其估值过高可能导致注入失败 。
- 军工订单波动性:若国防预算调整或验收周期延长,将直接影响业绩。
2. 总结
上述文章通过夸大市场地位、技术优势、资产价值及政策支持,塑造了同有科技作为“存储界华为+长江存储”的综合体形象,但多项关键表述与公开数据存在矛盾。投资者需谨慎对待此类营销性质的分析,关注其实际研发投入、市场份额及业绩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