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在ai服务器中的独特地位

用户头像
东北齐桓公
 · 辽宁  

浪潮信息的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吗?一些大厂比如阿里、华为、腾讯,自己能否完成这一步骤从技术和能力上讲,阿里、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厂【完全可以】自己完成这一步。事实上,它们也确实在这样做。
但从商业效率、规模和成本上看,浪潮信息这样的专业服务器厂商提供的服务,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依然是【高度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大厂“可以”自己做?

像阿里、谷歌亚马逊微软这样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功耗和成本,很早就开始了自研服务器的进程。

深度定制化需求:它们的业务量极大,有强烈的动机根据自身特定的工作负载(如搜索、推荐、双十一交易、AI训练)来定制服务器。例如:

阿里:为其电商、云计算业务自研了“神龙”服务器。

腾讯:为其各种社交、游戏和云业务自研服务器。

华为:情况最特殊,它不仅是用户,更是从芯片到服务器整机的全栈供应商,自研了鲲鹏CPU、昇腾AI芯片及对应的泰山服务器。

掌控核心技术:自研可以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受制于通用厂商的发布周期和技术路线。

优化总体拥有成本:通过去掉不必要的功能、优化设计和供应链,在巨大的采购规模下,即使微小的成本节约也能带来巨大的总收益。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浪潮信息?

即使大厂自己设计服务器,它们依然需要浪潮信息这样的专业厂商,原因如下:

1. 规模经济与成本效率

“设计”与“制造”分离:大厂的核心竞争力是互联网服务和云平台,而不是制造业。它们擅长设计服务器,但大规模生产制造是一项重资产、低利润、管理复杂的业务。

采购杠杆浪潮信息这样的专业厂商,面向全球所有客户采购CPU、GPU、内存等组件,其采购量远大于任何一家单独的大厂(除了亚马逊谷歌等全球顶级巨头)。这赋予了它们更强的议价能力,能拿到更低价格的零部件,从而降低整机成本。

制造成本控制:专业厂商拥有更高效的生产线、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制造成本上往往比大厂自建生产线更有优势。

简单比喻: 就像一家顶级餐厅可以自己设计特制的厨具,但它通常不会自己去开一个炼钢厂和铸造厂来生产这些厨具,而是会找专业的厨具制造商来代工。这样更经济、更高效。

2. 产品广度与灵活性

全产品线覆盖浪潮信息提供从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到存储、整机柜服务器在内的全系列产品。一个大厂的自研部门通常只专注于满足自身核心需求的几款型号。

应对突发需求:当业务出现爆发性增长(如突然需要部署1万颗GPU训练大模型),自研产线的产能可能跟不上。这时,它们会向浪潮这样的厂商紧急采购,作为产能的“弹性缓冲”。

3. 客户群体:绝大多数企业并非阿里腾讯

对于政府、金融机构、传统企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等绝大多数客户来说,它们既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经济规模去自研服务器。

这些客户是浪潮信息等服务器厂商的核心客户群。它们需要的是开箱即用、稳定可靠、有全面售后服务的标准化或轻度定制化的服务器产品。

4. “白牌”与“品牌”的共生模式

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存在一种主流模式:

ODM直接模式:像谷歌Meta这样的巨头,会直接向广达、英业达等原始设计制造商采购“白牌”服务器,这是成本最低的模式。

品牌厂商模式:而更多的大型企业,包括很多中国的云厂商,则倾向于向浪潮、戴尔、HPE这样的品牌厂商采购。因为品牌厂商提供了:

全局设计和集成能力

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全球保修

更完善的软硬件适配与优化

企业级的技术支持服务

阿里、腾讯等大厂与浪潮的关系,很多时候是 “合作+竞争” 的关系。它们会自研核心机型,但同时也会向浪潮采购其他类型的服务器或作为产能补充。

结论

浪潮信息的不可或缺性,并不在于它拥有别人无法掌握的技术秘方,而在于它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和对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创造出了极高的【商业效率】。

对于大厂而言,浪潮是 “产能的补充、非核心机型的设计制造者、以及成本控制的基准参照”

对于整个市场和绝大多数企业客户而言,浪潮是 “让先进算力得以普及、可靠交付并提供专业服务的核心支柱”

因此,即使在自研趋势下,浪潮信息这样的专业服务器巨头,因其在规模、成本、灵活性和全市场服务能力上的综合优势,依然在AI算力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