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使用分部加总(SOTP)估值法,对广晟有色(以下简称“公司”)的永磁材料、铜矿、矿产资源及冶炼产能等核心业务板块进行估值分析。分析发现,公司内在价值远超当前市值,主要由被低估的矿产资源和战略转型价值驱动。尽管公司短期面临稀土价格波动导致的亏损挑战 ,但其新近并入中国稀土集团的战略整合,为其长期发展和价值释放提供了坚实基础 。
广晟有色业务涵盖稀土、钨和铜三大核心产业,是广东省内唯一的稀土合法开采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受稀土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尽管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有下滑 ,到2024年,因稀土价格大幅回落,公司甚至出现净亏损 。
2023年末,广晟有色被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旗下,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此举是国家层面推动稀土产业集中化、提升国际定价话语权的重大举措 。这一战略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的风险和回报属性,为其盈利稳定性和庞大稀土资源的价值变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广晟有色正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其晟源永磁项目旨在建设年产8000吨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基地 。该项目已于2023年1月投料试产 ,预计达产后年均净利润可达人民币2.51亿元 。考虑到永磁材料行业的高成长性和高技术壁垒 ,本报告采用30倍市盈率进行估值,得出该业务板块价值为人民币75.3亿元。
公司参股的大宝山矿是华南地区已探明的最大铜硫矿 。该矿盈利能力强劲,在2024年实现了人民币5.33亿元的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归母净利润按3亿算。这使其成为公司重要的稳定现金流来源 。基于该矿的稳定盈利和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本报告采用20倍市盈率进行评估,得出该业务板块估值约为人民币60亿元。
作为广东省唯一合法稀土采矿主体,广晟有色手握 3张稀土采矿证,掌控超 50 万吨稀土氧化物(REO)储量,占广东省已探明储量的 90%。其中,中重稀土(镝、铽)储量占比达 35%,显著高于北方稀土(不足 5%),在全球中重稀土供需紧张的格局下,稀缺性优势凸显。
从产能释放看,核心矿山新丰左坑矿 2026年完成扩产后,产能从 3000 吨 / 年跃升至 6000 吨 / 年。叠加 2025 年 4 月《关于加强中重稀土管控的通知》落地,公司中重稀土出口配额同比增加 20%,且海外售价较国内溢价 44%(镝、铽海外均价 850 美元 / 公斤,国内 590 美元 / 公斤),单吨额外收益超 20 万元,全年价差收益预计超 3.6 亿元。
盈利测算显示,2027年新丰左坑矿、平远仁居矿及其他矿区合计贡献稀土采矿利润约 7.4 亿元。参考中国稀土(PE 35 倍)、北方稀土(PE 30 倍)等资源类企业估值,取 32 倍 PE 中位数计算,稀土资源板块估值达236.8 亿元,成为公司价值核心。
公司控股红岭钨矿(储量 6.4 万吨 WO3)与瑶岭钨矿(储量 2.1 万吨 WO3),总储量占广东省钨矿储量的 65%,且均为露天开采矿 —— 露天开采成本仅 8 万元 / 吨,较地下矿(11.5 万元 / 吨)低 30%,成本优势显著。
2026年,红岭钨矿完成露天开采技改后,产能从 5000 吨 / 年提升至 6000 吨 / 年,带动公司钨矿总产能达 8000 吨 / 年(WO3),利用率超 95%。以 2025 年上半年钨精矿均价 12.5 万元 / 吨计算,公司钨矿单吨利润 4.5 万元,全年利润约 3.6 亿元。参考钨行业龙头厦门钨业 25 倍 PE 估值,钨矿板块估值达90 亿元(占比51%),技改红利下,板块盈利贡献较此前显著提升。
由于国家对稀土冶炼分离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相关产能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有价值的牌照资源 。在分离领域预计达到产能利用率百分之百,投放量预计在9000吨;(中钇富铕标矿加工费大幅上涨,由月初的1000-2000元/吨上涨至18000-20000元/吨,加工费上涨主要由于两部委发布《稀土开采与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文件规定仅指定企业可进行冶炼分离,民营中小企业面临退出风险,有指标冶炼厂话语权提升,推动重稀土矿冶炼费暴涨。)净利润可以按1.8亿元拍。因为具有高壁垒,仅中稀旗下可参与,预计市值给64亿(40pe)。
根据分部加总法,广晟有色的内在价值评估约为人民币470.3亿元,显著高于当前市值,注意其它部分投资收益暂不计算当白送。
广晟有色短期面临市场波动挑战,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稀土资源平台的核心价值依然稳固。其庞大的矿产储备和向高端永磁材料领域的战略转型,为公司提供了巨大的长期价值。与中国稀土集团的整合进一步巩固了其战略地位,预示着其长期价值将逐步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