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中集团档案、密码

用户头像
股票档案密码
 · 福建  

$立中集团(SZ300428)$ #免热合金# #再生铝#

欢迎交流,不推荐股票,不技术分析,不短线,只研究企业过去与未来,梳理企业投资逻辑。

本人尽量收集公司档案,但一个人还是有限,如有疏漏之处还请不吝补充。

1.公司

立中集团,代码300428,市值119.1亿元/流通103.8亿元/股,股本6.39亿股/流通5.57亿股,18.63元/股。

2.主营

铸造铝合金、铝合金车轮和中间合金类功能性合金新材料

3.现状

作为中国领先的轻合金新材料制造商,深耕铝合金材料近四十年,形成了“铸造铝合金+铝合金车轮+中间合金”三大主业与新能源锂电材料的“3+1”战略布局。在全球设有41家制造工厂,已成为从再生铝回收、合金材料研发到轻量化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1)核心产品产能规划与行业地位

①再生铸造铝合金业务:公司当前产能160万吨,2024年产量107万吨,国内市场市占率11%左右,居全国第一。产品85%销往整车厂和零部件厂,15%供应电力电子、通讯、航天等领域。

②铝合金车轮业务:公司为国内第二大车轮制造商,现有产能2370万只(含海外基地),2025年规划产能达3000万只。全球化布局完善,在泰国、墨西哥等地设有生产基地。2025年初获得国际知名车企订单,定点项目销售额达1.87亿元。

③功能中间合金业务:公司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铝基中间合金生产企业,全球市占率约20%。2022年高端晶粒细化剂销售收入2.78亿元(同比+131.67%),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收入1亿元(同比+64.88%)。包头稀土中间合金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5万吨。

新能源材料业务:规划产能6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1万吨六氟磷酸锂及氟化盐项目已于2023年投产;二期80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2024年建成。该业务与中间合金形成产业链协同,副产物可循环利用。

(2)技术护城河:免热处理合金的绝对领先地位

①专利壁垒与先发优势:公司为国内唯一掌握免热处理合金专利技术的企业,2020年即实现国产化突破,打破美国美铝、德国莱茵等国际巨头垄断。

②汽车轻量化驱动免热合金需求:一体化压铸推动单车用铝量从100kg增至300kg以上,带动免热合金需求从2023年1-2万吨爆发至2025年104万吨(国内)、2030年600万吨(全球)。2025年国内/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99.1亿/172.8亿元,CAGR超80%。

免热处理合金为大型压铸件(≥1.5m)必需材料,传统热处理工艺会导致变形报废。立中凭借先发优势,在2025年前占据技术替代红利期的50%以上份额

③再生低碳技术领先:公司独创再生铝免热处理合金技术,使每吨材料碳排放降低50%以上,满足欧盟碳关税要求。2023年已为多家欧洲车企提供低碳认证材料,成为全球绿色供应链关键供应商。

(3)产业链协同护城河

①再生铝闭环体系:公司构建“再生铝回收-熔炼-合金制备-车轮制造”全链条,2022年再生铝使用占比超35%(56.6万吨),单吨成本较原铝降低1,200元以上。再生铝产能扩展不受电解铝指标限制,在“双碳”政策下具备政策壁垒优势。

②锂电材料与中间合金协同:六氟磷酸锂生产副产品氟化钠可作为中间合金原料,实现每吨降本约2,000元。2024年二期项目投产后,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将切入固态电池供应链。

(4)客户资源护城河

①车企绑定深度:已获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独家供应)、蔚来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认证,覆盖国内一体化压铸项目超40%份额,完成后纵梁、电池包等10余个项目验证。与文灿股份(压铸龙头)达成战略独家合作,锁定其40%以上材料需求。

②全球化产能布局:墨西哥360万只车轮基地(2023年底投产)规避北美贸易壁垒;泰国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2025年海外产能占比将达35%,支撑国际订单获取。

(5)再生铝产业政策红利

①政策驱动: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要求2025年再生铝产量达1150万吨(2022年仅865万吨)。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4,500万吨)约束下,再生铝成为唯一增量来源立中产能扩张不受指标限制

②成本优势:再生铝较原铝降低能耗95%,公司通过区域熔炼中心布局(安徽、重庆基地),单吨毛利较同行高300-500元。

(6)新能源材料高端化机遇

①锂电材料升级: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在800V高电压平台渗透率提升,2025年需求CAGR达60%。公司二期8000吨项目为国内少数工业化产能,毛利率超40%。

②钠电池布局:储备六氟磷酸钠技术,适配宁德时代等企业钠电池量产计划,2025年有望开辟新增长曲线。

4.风险点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墨西哥车轮项目(360万只)受当地劳工政策影响,投产进度延迟超3个月;锂电材料二期设备调试周期拉长。

技术扩散风险:苏州慧金、中国铝业等加速免热合金研发,可能突破专利壁垒,导致毛利率下降。

铝价波动风险:海内外铝价倒挂持续,再生铝价差收窄至800元/吨(2023年为1200元),压缩铸造板块利润空间5%。

5.纳入股票池理由

量价齐升通道:免热合金单价(2.5-3万元/吨)较传统合金(1.8万元)溢价40%。

车轮高端化:旋压工艺产品占比提升(单价+30%),商用车铝轮渗透率从15%提至30%。

中间合金升级:航空航天特种合金(单价8-10万元/吨)占比超30%。

潜力指数★★★☆☆

风险指数★☆☆☆☆

注::在此声明,上诉所发的内容用于个人逻辑分析和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