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平安在深圳召开2024年度股东会,会上有股东提问平安的科技能力和布局情况,并称平安在金融保险领域的技术布局广、落地多,可以说是和腾讯、华为、比亚迪并列称深圳科技“四姐妹”。
对于平安的科技能力和布局情况,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回应称,平安一直坚持前沿科技布局,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重要要素:算法、数据、场景、算力,目前平安有很庞大的数据库(九大数据库,包括五大医疗数据库、四大金融数据库),也具有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方面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服务、理赔、风控等各类场景。比如,在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天窗,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在他看来,“很多产品运用,没有场景是没用的”;算力方面,平安有两个大机房分别位于深圳和上海,这两个机房可以支持平安和客户所需的算力。
而对于深圳科技“四姐妹”这个称号,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也回应该股东称,“期待在人工智能时代,平安的竞争力会增强,不辜负科技四姐妹这样一个名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与以往的表述,平安今年将科技业务归类于“金融赋能”业务。同时在2023年报中,平安详细指出了通过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成员公司经营科技业务,为生态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协同效益显著。而在2024年年报中,平安则是跳过了这部分介绍,直接开始介绍科技业务的经营和业绩情况。
不难发现,平安似乎在2024年年报中弱化了对于科技业务的描述,而最直接的原因,我们认为大概率还是在于科技业务在业绩上的持续不振。
1
打造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
平安科技深刻助力金融主业发展
实际上,尽管“主业”是国内金融牌照齐全的保险公司,但平安在科技端的布局确实也不含糊,根据2024年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30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在近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平安沉淀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
目前,平安集团已搭建通用模型、垂域模型、应用模型三层大模型体系,并打造了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成为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
在模型算法上,通过自研和引入相结合,上架了包括最新Deepseek在内的50多款大模型。在应用上,打造的系列AI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综合金融及医疗养老业务,助力集团及成员公司提高经营效率。
具体到业务端,2024年,针对传统金融电话坐席服务成本高、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平安集团建设全栈式一体化智能语音坐席体系。全年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快速响应、解决消费者咨询、投诉问题。
在智能闪赔方面,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实现93%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针对车险定损管理难问题,研发并上线了全球首个图像识别车险闪赔系统,实现拍照上传秒级定损,定损速度提升4000倍。
与此同时,公司针对企业信贷和投资风控难问题,研发基于企业知识图谱的投资信贷风控系统,覆盖全国近1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效预警违约风险。在信用卡智能反欺诈方面,持续提升风控水平,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
2
平安科技2024业绩
平安健康微增,其余主要公司均有下降
再来看业绩情况。客观来说,2024年平安科技板块公司业绩并不如人意。
首先是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旗下金融企业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金融壹账通的业务主要包含三个板块,数字化银行板块、数字化保险板块以及加马平台板块。
根据财报显示,金融壹账通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48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滑36.2%,实现毛利8.58亿元,下滑39.7%,全年净亏损6.69亿元,亏损扩大216.6%,显然从这份业绩上来看,金融壹账通在2024年的表现实在难以让人满意。
金融壹账通历年财务数据
另外在年报中平安还披露了一个对于金融壹账通来说不那么友好的数字。2024年,金融壹账通优质加客户数从2023年的208家减少到了173家,降幅达到16.8%。
金融壹账通经营业绩
何为优质加客户,根据平安给出的解释,优质加客户数即为剔除平安集团及其子公司后当年贡献营业收入≥100万元的机构客户数量。
对于平安旗下的科技公司来说,很大一部分业务都来自于平安集团内部的关联业务,但实际上,如果平安系的科技公司真正想要做大做强,实现独立,还是需要拥有足够的竞争力,积累足够的外部客户,因此外界也将平安系科技公司外部业务的数量视为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之一,而金融壹账通这项数据则在2024年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与营业收入的下滑也能够形成印证,整体来看金融壹账通去年的业绩压力还是相对较大的。
再来看平安健康,相较于金融壹账通的全方位下滑,平安健康的业绩则要出色一些。作为平安旗下医险协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健康以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两大服务枢纽为核心,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打造专业、全面、高质量、一站式的 “医疗+养老” 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 “省心、省时、又省钱” 的医疗养老服务。
平安健康2024年全年业绩
数据显示,平安健康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48.08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0.81亿元,实现扭亏。另外根据平安健康披露,2024年,平安家医实现家医会员100%主动服务, 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
另外,汽车之家作为是中国领先的汽车消费者在线服务平台,致力于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围绕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及服务。
汽车之家2024年全年业绩
数据显示,汽车之家去年全年的业务收入为70.4亿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下降5.1%,也是出现了一个“双降”的格局。
另外,平安在报表中并未公布陆金所业绩,该公司最新业绩截止于去年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陆金所实现营业收入184.83亿元,同比下降32.54%;实现净亏损22.85亿元,较去年同期由盈利转为亏损。
因此尽管陆金所还未披露其四季度业绩,但亏损几乎已成定局。
整体来看,平安旗下的几家科技公司仅有平安健康在去年出现了业绩的增长,而其他几家则是多多少少均出现了下滑。
业绩下滑压力下,平安今年对旗下科技公司动作频频。
3
金融壹账通私有化落地,
平安健康或也面临同样情况
5月19日,金融壹账通日前发布公告,与要约人铂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一经批准及实行,需以现金向计划股东支付注销价,撤销金融壹账通于港交所、纽交所的上市地位。每股计划股份注销价为2.068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溢价约23.10%。
早前,金融壹账通曾于3月3日就私有化进行预告,表示相关动作可能会导致公司退市。结合此前公告,铂煜公司是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也是金融壹账通的控股股东。包括铂煜公司持有的30.18%股份在内,平安集团共计持有金融壹账通32.12%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公告中,金融壹账通提到了私有化的多项原因,包括股价低迷、业绩亏损等。公告指出,公司股价长期低迷,自2019年于纽交所上市以来,美国存托股价格已下跌超过95%,部分原因为结构性的低水平流动性、投资者信心减退及券商研报覆盖不足。同时港交所交易流通量一直偏低,流动性不足限制股份对市场参与者的吸引力,并影响其价格以及股东在不对价格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大量买卖股份的能力。
另外在今年1月,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好医生)发布联合公告,瑞银代表要约人提出可能的强制性无条件现金要约,旨在收购所有已发行股份及根据以股代息计划将发行的股份(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已拥有及将向其发行的部分除外),并注销所有尚未行使的购股权。
要约人是一家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由平安集团间接全资拥有,为平安好医生的控股股东。
尽管我们还未能明晰平安在科技板块公司股权上的这些动作意欲何为,但有动作就意味着可能会有变化,结合前面平安年报中对于科技板块的表述,平安高层似乎要对科技板块“重新定调”了。
4
科技线高管层巨震,平安科技重新起航?
而高层变动是平安科技变化的一条明线。
2023年9月28日,中国平安科技板块带头人陈心颖官宣离任,郭晓涛接替并出任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至此,平安集团“医疗养老”战略及科技业务相关战略由郭晓涛主导。
在此之后,平安科技板块的人事变化开始掀起巨浪。
2023年10月18日,平安健康公告称,方蔚豪辞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同时任命李斗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2024年9月,平安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跃正式兼任平安科技董事长,原平安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宇翔加盟星展银行(中国),出任首席信息官CIO。这一变动标志着平安科技和平安金服在组织层面实现深度融合。
2024年11月22日,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已正式离任。黄玉强辞去非执行董事,张旭东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陆金所控股董事会任命朱培卿担任执行董事,郭世邦、刘卉担任非执行董事。
2025年2月5日,金融壹账通发布公告称,沈崇锋辞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同时委任陈当阳为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
在短短两年间,平安科技板块的几家公司一把手几乎全换了,可见对于科技板块,平安下了“重手”。
整体来看,管理层变动、集团战略变化、业绩持续堪忧,这些都是短期笼罩在平安科技版图上方的阴霾,何时能够拨开乌云见日明?未来又该去往何处,平安高层又将如何看待这一板块的重要性,这些答案,只能时间才能给出,我们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