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险再出王牌!指数型万能寿险强势登场,高净值客户争夺战加剧

用户头像
保观
 · 浙江  

开年以来,围绕香港保险市场的消息很多。从最近的消息来看,保险代理人围绕香港保险从7%到6.5%的演示回报率下调进行了一波“炒停售”;4月份,蚂蚁集团旗下在香港的虚拟银行蚂蚁银行联合支付宝香港以及安盛保险,通过支付宝香港应用程序提供保险产品,标志着数字银行进入保险分销的竞争升级;在这之前,监管机构表示将引入新的保险公司,引发泰康、平安等一众巨头有所动作;产品层面,香港保监局也表示将推出指数型万能寿险(Index Universal Life,IUL)产品,引起行业热议。

据悉,大概3月中旬,香港保监局及金管局发布《联合通函》称,就专业投资者IUL产品的监管框架应用提供了指引,明确把IUL产品定位成专业投资者专属产品,合格投资者需要有不少于800万港元的可投资资产。

在监管放出消息后,到现在为止,香港一些保险公司也表示要第一批推出IUL产品,包括保诚、永明金融以及富卫人寿。其中,5月下旬,永明金融宣布推出面向合资格专业投资者的指数型万能寿险产品,成为香港首家将此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的保险公司

永明金融官网发布

作为一款结合终身保障和指数投资收益的保险产品,IUL已在美国、新加坡等市场流行,是高净值人士规划财富传承的解决方案之一。此次香港保险市场推出IUL产品,不仅增加了市场上的产品供给,也将加剧与内地险企展开对高净值人群的争夺。

01

指数型万能寿险:既保本又博收益

指数型万能寿险(IUL)是一种万能寿险,包含保障部分(通常是死亡和绝症)和投资部分,对应死亡抚恤金和现金价值,投资部分进一步分为固定账户、指数账户或两者结合。

1)固定账户:赚取等于或高于最低保证利率的利息。

2)指数账户: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恒生指数等基础股票市场指数的表现赚取利息,须遵守最低利率和上限利率。

指数账户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意味着,当对标指数上涨时,现金价值账户价值随之提升,而在指数下跌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产品设有保底利率(通常为0%),投保人的本金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

IUL产品的设计中有几个术语:

收益上限(The Cap Rate)

收益上限主要适用于指数账户,规定了即使市场指数涨幅较高,持有人最多能获得的收益。如果IUL产品的收益上限为10%,指数当年涨了15%,投保人最多只能获得10%的收益;如果收益上限为10%,指数涨幅只有8%,就获得8%的全部收益。

参与率(The Participation Rate)

参与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例如80%、100%、120%,决定了指数涨幅中有多少比例能应用到IUL的现金价值,是IUL收益计算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参与率与收益上限同时起作用。

例如,如果收益上限10%,且参与率为100%:

指数涨8%,投保人能获得8% * 100% = 8%。

指数涨12%,投保人能获得10%(受收益上限限制)

最低利率保证(下限,The Floor Rate)

通常为0%或1%,确保即使市场指数下跌,现金价值也不会损失。

如果下限为0%,市场指数跌幅为15%,投保人的现金价值账户收益仍然为0%。如果下限为1%,市场指数跌幅为15%,投保人的现金价值账户收益则为1%。

IUL产品收费

IUL产品通常收取保费费用、保单管理费、保额费用、保险成本以及解约费用等。其中,保费费用通常为保费的固定比例,用于保险产品的分销和管理费用;保单管理费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保额费用、保险成本均为保额的一定比例;解约费用为账户价值的一定比例。

据研究机构Milliman介绍,亚洲市场上的财富传承型IUL死亡保障较高,也有一些其他类型的IUL提供较低的此类保障。

02

指数型万能寿险在新加坡:

永明、保诚成为重要玩家

目前,IUL产品在美国、百慕大等发达保险市场存在,亚洲市场只有新加坡已经有这种产品供应,参与者包括保诚、永明等。在香港监管发布有关IUL的消息后,保诚、永明以及富卫等公司表示要第一批推出,或许和它们在新加坡市场早有布局不无关系。

永明新加坡:指数型万能寿险SunBrilliance

2023年7月,新加坡永明金融宣布推出SunBrilliance Indexed Universal Life指数型万能寿险,旨在满足富裕、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群体的需求。

SunBrilliance Indexed Universal Life的主要优势包括终身保障、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挂钩,指数账户可获得高达20%的指数回报,最低下行保护为0%。Legacy Plus功能还允许以年度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死亡抚恤金,最长可达10年,Sun Life是新加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此项福利的保险公司。

SunBrilliance主要优势

从产品手册来看,SunBrilliance提供了两类账户:指数账户以及固定收益账户。其中,指数账户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关联,有优选账户和倍数账户可选,下限均为0%,优选账户每年收益上限为10.2%,倍数账户每年收益上限为8.15%,有20%的倍增系数。固定收益账户在第1-20个保单年度内,保证最低每年2.5%的派息率,可选择调整保费和账户分配

投保人首先需要选择保费金额的分配方式,包括全部投入指数账户,或在指数账户和固定账户之间分配,如果选择两个账户分配,则每期缴付保费中分配到固定收益账户的金额不得超过净保费的50%。

下图给出了标普指数为12%的情况下,优选账户和倍数账户的收益。其中,优选账户收益为10.2%,倍数账户收益为8.15% * 120% =9.78%。

标普指数为12%的情况下,优选账户和倍数账户的收益

在标普指数收益为6%的情况下,优选账户收益为6%,倍数账户收益为6% * 120% =7.2%。

标普指数收益为6%的情况下,优选账户和倍数账户的收益

在香港,目前永明金融香港官网显示了两款万能寿险产品,分别为“明智创富万能寿险'和”永耀万能寿险“。

据部分自媒体内容,永明金融新推出的指数型万能寿险为”永尚指数型万能寿险“。该产品指数账户派息率与标普500指数表现挂钩,截止2025年5月9日上限为11%,且提供平均成本选项(DCAO),即将保费逐步投入指数账户的机制,协助客户缓和市场波幅带来的影响;该产品每年指数账户的利率下限为0%;在财富和遗产传承方面,产品支持无限次更换受保人、保单分拆及指定后补保单主权人,且具有6项灵活的身故保障支付选项;客户可在首个保单周年日后,随时作出部分退保;保费支付弹性,缴付保费:有需要时可缴付往后的保费;若发生指定受保人意外身故的情况,可获得额外5%的保障金额。

保诚新加坡:指数型万能寿险PRUVantage Legacy Index

2024年6月,保诚新加坡也推出了一款指数型万能寿险保险产品PRUVantage Legacy Index(PVLI),旨在满足新加坡高净值个人日益增长的保护和遗产规划需求

PRUVantage Legacy Index是一种趸交保费指数型保险计划,采用双重账户结构,包括一个固定账户和一个指数账户,主要优势有提供终身保障、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挂钩、固定账户稳步增长、免受市场低迷的影响

其中,终身保障涵盖高额的死亡和绝症保险。增长方面,客户可获得与标普500全额资本指数无上限回报挂钩的高增长潜力,从而充分利用市场上行潜力。在固定账户中,首年存款利率为4.5%,保证最低存款利率为2.0%。该产品指数账户的终身最低利率为0%,最低派息利率为每年2.0 %,保护免受市场低迷的影响。

此外,根据财务需求和风险偏好的变化,投保人还可定制固定账户和指数账户之间的保费分配,客户在第一个保单年度之后每年更改分配。

03

高净值人群竞夺加剧!

港险市场将直接与内地险企抢客户

综合来看,指数型万能寿险保险产品(IUL)的特点有可观的收益、增长潜力以及下行保护,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了一种财产保值和财富传承的工具。

继美国、百慕大以及新加坡等一些最发达的市场后,香港率先引入IUL产品,不仅能够提升香港在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能丰富香港保险市场的产品供应,让其在亚洲保险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近一两年,香港保险市场凭借内部收益率(IRR)高达7%甚至以上的分红险产品,一度成为内地投保客户的心头好,赴港投保保费虽有降低,但仍然为香港人身险市场贡献了可观的体量。

此次推出IUL产品,代表了香港保险市场升级产品体系的最新举措,直接指向了对高净值客户的一次精准出击。IUL兼具投资与保障功能,既能提供与市场指数挂钩的增长机会,又具备下行保护机制,这种稳健但不失收益潜力的特性,契合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需求。

此外,叠加香港保险市场在资产隔离、税务规划以及财富传承上的优势,IUL将与其他产品一起,成为这些客户理财规划中的重要工具。随着香港保险公司纷纷推出IUL,这类产品逐渐成为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进一步强化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力。

事实上,高净值客户不仅是香港保险的争夺关键,也必定是内地保险公司的布局重点。从现状来看,受限于预定利率、产品吸引力,目前市场上已有保险产品的增长已经趋于饱和,而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日益复杂,他们不仅关注保障,更希望通过保险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对保险公司而言,高净值人群的争夺不仅是市场份额之争,更是决定增量空间的关键。高净值客户的客均保费远超普通客户,一份保单带来的保费可能相当于几十份普通寿险,因此成为未来保险公司必争的一环。

从这一角度来看,香港保险市场的此次产品推新,表面上是在丰富自身产品供给,但将直接与内地保险公司展开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虽然内地险企已经在高端寿险和财富管理市场发力,试图满足高净值群体的需求,然而受限于利率上限、资金运用限制,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难以在收益模式上直接与香港保险产品竞争,在这波高净值客户的争夺赛中,内地保险公司也将面临一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