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保险股蠢蠢欲动,中国再保险低估值继续修复

用户头像
赖日月明
 · 广东  

深秋的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色依旧璀璨,但中环交易大厅里的气氛却略显凝重。2025年的第四季度悄然来临,金融市场的风向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保险板块的电子屏上,中国再保险(01508)与中国平安新华保险(01336)的股价曲线正缓缓上扬,仿佛预示着一场久违的回暖正在酝酿。

年初时,没人能想到这一年会如此跌宕起伏。新华保险在1月2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5%至195%,从前三季度的206.83亿元,到全年逼近250亿元大关,四季度虽环比下滑,却实现了同比扭亏为盈。市场为之震动,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只曾被低估的蓝筹股。
随着三月春风拂面,中国再保险也传来捷报:2024年度净利润预计将增长80%至100%。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184.6%,承保利润持续创下新高。分析师们在研报中写道:“这不仅是一次反弹,而是结构性改善的开始。”彼时,已有声音预测,若行业景气延续,中国再保险股价有望在年内触及2港元。
时间推至九月末,市场情绪明显升温。9月23日,新华保险A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成交额达13.45亿元,股价站上59元关口。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已达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3%,二季度单季增速更是接近45%。市场信心悄然恢复。
与此同时,政策暖风频吹。监管层持续推进险资入市,鼓励长期资金配置优质资产。华西证券指出,寿险预定利率压降与“报行合一”改革正有效降低负债成本,而资本市场若维持“慢牛”格局,险企投资收益有望继续改善。华创证券则强调,分红险转型深化将提升权益配置中枢,从资产端缓解“利差损”压力。

这一切,都为第四季度的走势埋下伏笔。
站在十月的门槛上,投资者的目光聚焦于两个关键变量:一是长端利率走势,二是权益市场表现。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企稳于2.6%以上,且A股守住3000点,新华保险凭借其高股息(中期股息率约7%)和低估值(PB不足0.8倍),极可能成为资金避险与布局的首选。技术面上,一旦股价放量突破50港元,便有望向60港元发起冲击。
中国再保险则更像是一个“隐秘的赌注”。其PB仅0.5倍,处于历史极低位。若全球再保险周期回暖,巨灾赔付未超预期,叠加政策推动其参与养老金融等新领域,一旦市场情绪转向乐观,其股价弹性或将远超同业。有分析师私下打赌:只要突破1.7港元,1.9港元便不是梦。
当然,风险犹存。若利率进一步下行,或资本市场再度探底,两者的估值修复之路仍将坎坷。尤其中国再保险,对巨灾事件更为敏感,任何一场台风或火灾都可能成为压垮短期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夜幕再次降临,交易屏幕上的红绿数字仍在跳动。有人买入新华保险,图的是那份稳稳的股息与政策红利;有人埋伏中国再保险,则期待一场低估值的逆袭风暴。第四季度的钟声已经敲响,这场关于信心与预期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