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有望从这项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中受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的突破聚焦于聚合物电解质的界面接触与耐高压性能,而星源材质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核心布局正是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及刚性骨架技术。其与中科深蓝合作的 “刚柔并济” 方案,通过刚性骨架(星源供应)解决无机陶瓷电解质的 “硬脆” 问题,同时利用原位聚合技术优化固 - 固界面接触,这与张强团队提升界面离子传导和耐高压性的方向高度契合,技术逻辑可形成互补。
张强团队的成果发表于《自然》,验证了聚合物电解质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固态电池中的可行性,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对聚合物路线的关注。星源材质作为国内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商业化进展领先的企业,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头部客户(2025 年 Q1 固态电解质膜收入占比达 12%),并与宁德时代、中科深蓝等深度绑定。该技术突破有望加速下游客户对聚合物路线的量产验证,为星源材质的订单放量提供助力。
传统湿法隔膜单价约 0.5 元 /㎡,而星源材质的固态电解质复合膜单价可达15-20 元 /㎡(价值量提升 30-40 倍)。张强团队的技术突破若推动聚合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进一步升级,将强化市场对固态电池材料高附加值的认知,星源材质的电解质膜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需注意的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仍存在不确定性(如硫化物、氧化物路线的竞争),且从实验室成果到大规模产业化仍需时间。但从当前布局看,星源材质在聚合物路线的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进度,使其具备从该领域突破中受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