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偶联。”在睿智医药最近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实控人胡瑞连这样描述创新药的未来。这位新进入睿智医药的掌舵者,言语中透露出对技术路线的坚定选择,同时毫不讳言公司的雄心:“我们希望让做药的‘药人’多一个选择,希望除了行业的老大哥,中国最大的CRO之外,睿智未来能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第二选择。”
技术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业绩成果
2025年上半年,睿智医药营业收入实现5.34亿元,同比增长14.75%;归母净利润2,538.21万元,同比增长140.35%。据了解,2024年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自胡瑞连回归进行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之后,如今营业收入已重回增长轨道,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同时毛利率也大幅改善。其中亮眼的是大分子业务板块,更是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54.68%,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
随着传统小分子药物研发难度增加、竞争加剧,生物医药产业将目光投向更具前景的新模态药物。ADC、XDC、多肽、小核酸等新型疗法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种转变正在重塑CRO行业格局。传统化学服务领域价格战激烈,据业绩说明会透露,FTE单价从以往的50余万元降至约40万元,部分企业甚至低至32-36万元。“不过单纯卷价格的状态正在改善。”睿智医药管理层认为,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只有技术底蕴深厚的CRO企业将更能抓住这轮增长机遇。
胡瑞连在业绩说明会上不无感慨地提到:“睿智错失了第一轮的ADC的国内发展最火热的时期。”但他随即强调,“实际上睿智是中国最早做ADC的CRO公司之一”。
技术积淀成为睿智医药在新模态领域的关键筹码。据透露,睿智医药已有超过15年的实战经验,累计设计合成了两千多个Linker-payload的项目经验,完成了上万批次的各类ADC/XDC的偶联和体内外表征,在多肽、PROTAC、小核酸等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外国药企为我们交了很多学费。”胡瑞连表示,睿智过去二十多年来为国际大药企和Biotech公司提供了大量新模态药物开发服务,积累了无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技术优势也正在转化为市场成果。2025年上半年,睿智医药新模态药物业务增长显著,XDC、多肽等相关订单占比从去年同期的8%升至17%,新客户数量加速增长。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解释道,新客户从建立合作到形成规模化订单需经历一定周期,当前订单增长更多体现为客户储备与合作潜力的释放,后续订单贡献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技术到市场,多方面部署传递增长“强预期”
当前,睿智医药的核心战略正聚焦于新模态业务的持续发力,近期已密集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公司抢先布局小核酸赛道,相继与海优生物深化小核酸肝外递送合作,并与亚洲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进一步加强协作。此外,公司还与专注于离子通道靶点开发的创新药企璃道医药、以及由马大为院士牵头成立的科恩泰等生物科技企业达成合作。
另外,睿智医药的客户结构也发生着积极变化。目前仍以中小Biotech为主,同时MNC客户呈回流趋势,为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压舱石”。
睿智医药还积极推进AI技术与药物研发的深度融合。公司在今年4月已完成Deepseek的AI本地化部署,并与有20年经验的团队合作,完成药物成药性评价的AI本地化部署。
技术平台建设方面,C2LP™等技术成为睿智医药的差异化竞争力。采用该技术的ADC对人体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相当或更优,这正好契合了当前药物研发对安全性的高要求。
9月3日,睿智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北海睿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一支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将主要投向医疗健康产业,重点投资创新药领域。公告称本次投资该基金,有利于公司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资金优势及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赋能创新药产业协同,并获得投资收益。
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设定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至25亿元,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的目标。新模态业务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增长引擎。
从行业角度看,新模态药物研发的活跃度为CRO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BCG此前表示新模态药物的技术突破,将是未来十年生物制药产业成长的驱动力,这为专注新模态的CRO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模态药物研发热潮的持续升温,CRO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全面升级为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解决方案的综合比拼。
面对这片前景广阔的新模态药物蓝海市场,长期技术沉淀、项目经验积累以及近期多方面的部署,是睿智医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这家中国最早做ADC的CRO公司,正在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