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用豆包查询一下近一年第四范式招投标情况,没想到生存的报告还不错,发出来大家看一下,公开招投标占比很少,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有意义一些。$第四范式(06682)$
以下为文字原文: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第四范式作为中国领先的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在2024年至2025年期间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拓展能力。根据最新市场数据,第四范式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在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独占22.6%的份额。本研究聚焦于分析该公司在近一年(2024年1月至2025年9月)获得的招投标项目,旨在深入剖析其业务布局、竞争优势、市场机会以及潜在风险。
通过对已获得的招投标信息进行结构化分析,本研究将从行业分布、技术领域、合同金额、采购方式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揭示第四范式在企业级AI市场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行业观察者和潜在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市场洞察。
二、第四范式招投标项目整体概况
2.1 项目数量与规模分布
根据已收集的信息,第四范式在2024年1月至2025年9月期间获得的主要招投标项目超过20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5亿元。从项目规模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金额区间 项目数量 代表项目 平均金额(万元)
1000万以上 4个 智电全域管控平台系统项目(2575万)、智矿云枢全域管理平台系统(2962万)2568
500-1000万 2个 智能数据交换与大模型基础设施管理平台(1637.6万×2)1637.6
100-500万 5个 开采研究院MiningGPT项目(193万)、中国铁塔GPU资源池化项目(180万)250.6
100万以下 9个 成都银行智能决策平台升级(46.98万)、交通银行软件维保(99.38万)56.8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总收入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大型项目(千万级以上)贡献了超过60%的收入。这种"大项目驱动"的业务模式既体现了公司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集中度。
2.2 时间分布特征
从时间分布来看,第四范式的招投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2024年上半年(1-6月):项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能源和金融领域,如华润万家智能推荐项目(2月)、国能信控电网大数据项目(5月)。
2024年下半年(7-12月):项目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第四季度,中国移动湖南智算服务项目(12月,3813万)成为年度最大单体项目。
2025年上半年(1-6月):项目爆发式增长,仅1-2月就有广东电网AI内容安全评测(142.3万)、明信阳光采购项目(1025万)等多个项目中标。
2025年7-9月:保持稳定态势,成都银行智能决策平台升级(7月)、智慧法院项目(9月)等项目陆续落地。
这种时间分布反映出企业级AI市场的采购周期特点:年初制定预算,年中进行招标,年末集中交付。同时,2025年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也预示着AI应用在各行业的加速渗透。
三、行业分布与客户结构分析
3.1 核心行业布局
第四范式的客户行业分布呈现出**"4+N"**的格局,即以金融、能源、通信、制造四大核心行业为主,零售、医疗、教育等N个新兴行业为辅:
金融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项目数量占比超过40%,包括成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客户不仅数量多,而且单体价值高,第四范式已与全国逾八成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
能源行业是第二大收入来源,项目包括国能信控的电网大数据平台、开采研究院的MiningGPT项目、广东电网的AI内容安全评测等。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如智电全域管控平台系统项目金额高达2575万元。
通信行业贡献稳定收入,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特别是在AI中台建设领域,第四范式中标三大运营商AI中台项目,带动合同金额超5亿元。
制造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华润万家的智能推荐系统、某智慧物联平台建设等项目显示出第四范式在零售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
3.2 客户层级分析
从客户层级来看,第四范式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特征:
标杆客户(161家):2024年标杆客户数达161个,同比增长16%,平均收入(ARPU)达1910万元。这些客户包括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宁德时代等各行业龙头企业。
大客户贡献度:标杆客户的收入贡献保持在60%左右水平,净收入增长率(NDER)连续六年维持在100%以上,2024年达到110%。
客户粘性分析:标杆客户留存率超过90%,从2020年的47名增长到2022年的104名,再到2024年的161名,显示出强劲的客户拓展能力。
这种客户结构的优势在于:头部客户需求稳定、支付能力强、品牌效应明显;劣势在于客户集中度高,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企业级AI Agent:占据项目数量的10%,已在金融、航空、汽车、医疗、能源、零售、港口、水利、教育等超过14个行业落地。
4.3 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四范式的产品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领先性:
• 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 自研自动机器学习算法打破两项图学习世界纪录
• 先知平台成为国内第一款通过欧盟GDPR认证的AI平台产品
产品成熟度:
• 平台支持处理超过万亿参数的模型训练
• 实现毫秒级实时推理和模型自学能力
• 提供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环境,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生态完整性:
• 已基于"范生态"打造超40余款人工智能产品
• 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主流云服务商建立合作
• 推出"协同运营AI Agent"、"财税赋能Agent"等标准化产品
五、采购方式与竞争格局分析
5.1 采购方式分布
通过分析招投标信息,第四范式参与的采购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采购方式 项目数量 占比 特点 代表项目
公开招标 12个 52% 竞争激烈,价格敏感 成都银行项目、中国铁塔项目
竞争性谈判 4个 17% 技术要求高,需要定制 中国移动湖南智算服务
单一来源采购 3个 13% 技术垄断或深度合作 交通银行软件维保
中标候选人 4个 17% 排名第一或第二 华润万家项目、广东电网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单一来源采购项目虽然数量少,但金额占比超过30%,如交通银行软件维保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显示出第四范式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垄断地位或与客户的深度绑定关系。
六、项目执行能力与财务表现
6.1 项目交付能力评估
第四范式展现出强大的项目执行能力,主要体现在:
交付周期优势:
• AI应用构建时间缩短至14人天
• 企业AI Agent开发周期缩短95%以上
• 标准化模型构建周期降至天级别
技术实现能力:
• 支持毫秒级实时推理,如兴业银行信用卡反欺诈系统
• 处理超过万亿参数的模型训练
• 实现模型自学和持续优化
质量保障体系:
• 通过欧盟GDPR认证,数据安全有保障
• 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流程
6.2 财务表现分析
从财务数据来看,第四范式呈现出**"高增长、高投入、亏损收窄"**的特征:
营收增长强劲:
• 2024年总收入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6.26亿元,同比增长40.7%
• 先知AI平台2024年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46.7%
盈利能力改善:
• 2024年归母净亏损同比缩窄70.4%
• 毛利率从50.5%提升至53.0%
• 研发费用率从38.5%下降至34.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现金流仍为负值,但在持续改善
• 通过客户分级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20天缩短至95天
• 40%的SHIFT解决方案项目采用"30%预付款+里程碑付款"模式
6.3 研发投入分析
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第四范式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研发规模: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3.73亿元,占总营收42.7%
•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2022年1917名员工中有1420名研发人员
• 累计申请专利1200项,2024年新增150项
研发方向:
• 大模型训练优化、联邦学习等核心技术专利占比超60%
• 设立2亿元"前沿技术探索基金"
• 与中科院合作开发量子优化算法
七、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7.1 企业级AI市场增长趋势
中国企业级AI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为第四范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市场规模预测:
• 中国AI和ML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578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7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7%
• 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2024年至2029年的CAGR为44.0%,2029年将达2394亿元
• 2025年中国商业和企业AI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80亿元,同比增长25%
细分市场机会:
• 金融AI市场:2027年全球金融AI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风控领域占比达45%
• 能源AI市场:全球能源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6年的89.1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586.6亿美元,CAGR为36.9%
• 电信AI市场:2025年全球云电信AI市场规模将突破480亿美元,CAGR达21.7%
7.2 技术发展趋势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第四范式带来新的机遇:
大模型普及:
• 2024年国内AI服务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2025年推理算力需求占比将从41%提升至73%
• 企业对大模型的需求从"能不能用"转向"怎么用好",需要专业的平台和服务支持
AI Agent爆发:
• 生成式AI应用爆火带动智能AI应用月活数据超70%增长
• 企业级AI Agent成为新的增长点,第四范式已在14个行业落地应用
垂直化、专业化:
• 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演进,需要深度的行业知识和数据积累
• 第四范式的"AI Agent+垂直世界模型"战略契合这一趋势
7.3 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对第四范式发展总体有利:
数字经济政策: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 各地政府加大对AI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深圳龙华区与第四范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信创产业机遇:
• 金融信创、能源信创等领域需求旺盛
• 第四范式作为本土AI企业,在信创市场具有天然优势
数据安全要求:
•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趋严
• 先知平台通过GDPR认证,在数据安全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作者:布衣野人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