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即将结束,A股明天就要开盘了。按惯例还是每个季度写个季报。下面我将分享我三季度的持仓变化和一些体会。同时也整理一下四季度的前进思路。
一丶卖出
三季度持仓变化很小。7月在泡泡玛特中报出来之后,就把泡泡玛特清仓了。卖掉泡泡玛特原因很简单,全世界都火了一遍,还能火到哪儿去?估值和业绩都到达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因为爆火而产生的一次性消费的业绩和大幅上涨之后的获利盘。也许一年两年。也有可能我卖错了。泡泡玛特无疑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给股东带来回报,给客户带来快乐,给员工带来好的待遇,甚至给黄牛都创造了利益。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泡泡玛特这样优秀的企业。这样一家优秀的企业,我会始终保持关注,如果错了,及时认错。如果有特别好的入场价格,我会考虑再买。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基于卖出原则,我觉得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二丶买入
卖掉泡泡之后,我买入了药明康德,甘李药业,华润双鹤,新易盛。
1. 药明康德跟踪了很久,一直也没能下决心买入。原因就是担心地缘政治的问题。突然老美那边真要给你业务断了或者实施很严厉的制裁,对于一家主要客户是欧美的公司来讲是致命的。直到贸易谈判我国很硬气的进行了还击,这个节点才可以确定,双方应该是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对方了。那不还得继续奏乐继续舞。这是其一。
很多创新药都翻了几倍。这个时间,药明还在地板上没怎么涨呢。创新药今年之所以能涨这么多,其中最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外国药企很多大品种药的专利要到期了。他们需要购买授权补充。他们除了购买授权,自己也要加大研发力度,而研发便宜又高效的,只能找中国,找药明康德。从财报看,我国创新药药企的平均年薪普遍在20-35万这个区间。国外企业的人力成本起码是我国的小几倍。国外的大药企,他们没有必要和动力,自己养一帮这么贵的研发人员。这种产业优势还将会持续很久。这是其二。
其三就是便宜,这么好的公司,如果不是因为地缘政治的问题,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呢。基于以上很简单的判断决定买入。
2. 甘李和双鹤
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慢病领域。糖尿病,高血压,肾透析。这些病一旦得上,只能持续用药。所以这两家公司拥有良好的现金流。这几年一直受集采的压制。甘李前两年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甘李经过长时间的调整,终于在一季度利润转正。同时医保局也对集采做了调整,集采不在最低价竞标做为中标标准。那么这类优秀的传统医药企业,会迎来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业绩以及估值的修复。看到了公司经营上和政策上的变好,我决定买入。
3. 新易盛
光模块在三季度确实争议很大,很多人觉得贵了,很多人又坚定看好。在网络上,还爆发了小登和老登的大讨论。小登满仓科技赚得盆满钵满,老登还在白酒里躲牛市。这里就不得不想到人家巴菲特老爷子,人家80多还能重仓买苹果。谦虚学习,无限进步。希望我自己能做到。
AI基建还在继续。目前国内也就二哥阿里刚开始说要弄3000亿。大哥腾讯都还没说话呢。从估值来看40多倍得PE,我并不觉得就到了有泡沫的程度。
在这个假期里负面消息也是满天飞。这个时代做股票噪音真的太多。又是大股东减持,又是产品降价。是谁把大股东减持的股票拿走了,拿走股票的人,他要不要赚钱?又是谁想让你知道产品降价呢?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来看和安全垫够厚。我会选择继续持有。如果公司基本面真的有变化,我会跑得比兔子还快。
三丶持有
创新药和阿里巴巴,依然持有中。创新药在进入8月之后一直处在横盘震荡的过程中。很多龙头公司价格并没有很贵,但是便宜也谈不上。所以大概率还是会继续横盘震荡。我国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工程师红利,美国降息带来的低利率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都支持创新药可以走得更远。
年初阿里巴巴价格买得稍微高了点。一直被微套到9月。这一轮阿里的上涨主要还是靠讲故事。AI的投入到底能带来多少真实的利润,目前不知道。 还有就是电商基本盘,如果经济能稍微变好,消费稍微能起来一些,整个电商业务也会受益。目前收益率还不错,继续持有观察等季报吧,第一目标价,暂时看到218。
四丶总结
三季度,净值继续创出了年内新高。运气不错,买的都涨了。今年的市场分化很严重。很多股票都不涨。甚至是跌的。很多股票涨上了天。我想这可能是以后资本市场的常态,像那种全面上涨的大牛市不会再有了。所以选择很重要。
我的持仓,很集中。AI和药。股市分化很严重,经济何尝不是呢。前20年基建地产的上下游行业解决了大量就业,不管你男女老少,有文化没文化,干点工地什么的都能赚钱。但是城镇化率到了很高的水平之后不需要那么多房子了。偏远山区的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传统行业内卷的厉害,是因为基建地产及上下游解决的就业岗位不够了。这些行业的人,要向外求生存。尤其是餐饮行业。都想着啥都不好干。要不去开个店吧。很多跨行业去了餐饮行业。传统行业消化这些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与之对应的呢,是以科技类,新型消费等等。这类行业体感要好得多。这些都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一般人干不了,不是人人都是211,985。
所以我的选择就是哪里有增长就把钱放在哪里。远离一切存量竞争的行业。
五丶新体验
在六月中旬。我接手了我岳母的股票账户,整个三季度,收益率还不错,运气比较好,接手的时机比较早,还有一定发挥的空间,如果现在接手,可能也很难有这个收益了。准备要接手的时候,还是有点压力的,顿感责任重大。虽然是家人,但是也很难像自己的账户一样,大开大合的操作。自己的钱如果做错了大不了就割肉了。用别人的钱,做每一个决策都是思前想后,不断斟酌,生怕亏了钱。以前可能大方向没问题就干了,有些细节是过后才想到的。现在能把工作做得更完善一些,也算是好事吧。所以特别佩服那些常年跑赢市场的基金管理人,他们是有多么的优秀。既要面临基金买入条件的各种限制,又要面对市场波动,还要面对客户,最后还要赚钱。我这还是家里人都有压力。更不要说你把陌生人的钱亏了。要被问候全家。
不过现在想来呢,也许是件好事。如果以后真的有机缘,能力也更成熟了。也不是不可以做一家私募基金。每个季度我都会写写季报,现在写给自己。以后可以写给客户。就当练习了吧,哈哈哈。
六丶四季度
四季度我的策略还是持有。市场看似涨到3900了。实际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好且便宜的公司。我个人认为这个位置还是会慢慢向上,国家也一直在说要慢牛。 但是科技方向的泡沫相对严重一些。很多公司是没有业绩的。马上就快发布三季报了,哪些是真好,哪些是浑水摸鱼的,就能看到了。
目前的经济数据,并没有走出通缩,各行业都在反内卷,很多公司也借着这个事把股票炒得高高的,对这些要谨慎,没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出来,不碰!
紧盯十五五,看看政策会怎么制定。哪些行业会实实在在受益。如果有针对内需的政策落地,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必须是强有力的政策,一般的政策不够。那么就可以看大消费了。
按照历史经验,今年科技股炒完,明年就该消费了。但是目前的经济情况和以前不一样。历史只能作为借鉴。
未来的事情,谁也预测不了。只能根据已知的片面信息,进行推测。只有等事情发生了,再应对。能不犯错,已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