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老常借了100多亿搞研发和海外渠道建设(包括海外的几百张产品注册证),量大面广。这些是公司未来星辰大海的底蕴,是好的一面。
坏的一面就是老常差点把公司搞破产。其实是市场认为公司要破产,于是二级市场一度给出了几港币的破产股价,致使前几年随老常追梦的投资者承受了巨大的代价。
雪球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散户谈论自己的持仓成本,有18的、有25的、还有38的……教授从20多补仓一路补到4块多最终补仓成本14,算是还不错的。
老常心理清楚得很,公司不可能破产,一切尽在掌握。这不7月末,股权变更,国资进场,把公司从传言的破产边缘拉回,市场也相信公司彻底上岸了,于是,股价几天近翻倍上涨。
7月末涨过几天之后,市场又回到了对公司固有观感之习性上,认为虽然老常又回到大股东位置,也有国资撑腰,但公司的经营还是拉跨。于是,股价又在8月调整了整一个月,最大回调幅度27%。
中报老常又放利好,经营数据部分逆转,扭亏大超预期,叠加火鹰支架再上国际权威刊物,于是股价一天上涨22%,相当的生猛。
为何如此?因为这给市场传递了公司困境反转确立的信号。
但,好景不长,9月1号到今天,股价最大幅度又回调了15.4%,表现较差。
为何7月末股权变更猛涨、变更之后信息空档期的8月又大幅回调、中报又猛涨、之后又大幅回调?显而易见:这是市场人心对公司信息的反应。一会破产,一会上岸,一会债务危机犹在,一会又困境反转了,一会又不如人家的啦……表现在股价上就是随消息起起落落,连续性较差。
反观子公司$微创机器人-B(02252)$ ,股价则是一路上涨,市值已超母公司20%。原因就是管理层放出的消息超级硬朗:今年海外市场大超预期,明后年更是有几百台销量的预期。乖乖,市值只有直觉外科四、五十分之一的微创机器人此时不涨更待何时?
母凭子贵在A股是顺理成章,A股见一丁点利好市场就浮想联翩,子公司利好母公司也要先涨一波再说。而港股,嘿嘿,外资说了算,他们说子公司跟母公司没关系,就真的跟母公司股价没关系。
又有大量做空资金一直在头顶盘旋,上涨需要更硬的逻辑才行。
偏偏这个医疗器械行业的逻辑转换很慢,慢过绝大多数行业。为何?研发2-3、5年、注册2-3、5年、销售渠道建设1-2、3年,海外渠道建设时间更是漫长。从研发到销售收入放量需要10年左右时间。
10年时间,足以消磨一群群创业者的锐气,也挡住了雄心欠缺的企业去海外闯荡。资本市场则是时而以激情待之、时而以忧郁待之。股价走势如再不从此反转,个别长期投资者有被折磨成双相情感障碍症之忧。
微创医疗的过往我自不必说,网上已说过太多。
共所周知,微创医疗的未来在四点:老龄化、国产替代、集采纠偏和出海。
出海是最大看点,那里才是星辰大海。而老常则早已把重心转向了海外。
微创医疗如果说自己是国产医用高值耗材出海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公司指引未来几年海外继续高增长,这个指引投资者已看得见并也摸得着,至少本人是相信的。因为有长期大量不断地投入,未来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老常又回到大股东位置后,其利益与股价相关性更高了。按我们局外人猜想,市值管理是接下来他要做的事。为何?因为市值涨高能了公司一切苦。(债转股+高位融资还债)
公司股价也不总是由外资说了算。他们也不能总是迷心眼子打压股价,当利好消息(诸如微创机器人利好)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涨还真不行。
那么,未来股价到底由谁说了算?答:老常。
要咋样说了才算?答:好消息越来越多地出,就算。
为啥说好消息会越来越多?答:坏消息以前出得太多了。
具体点说,接下来股价会如何运行?答:消息说了算。好消息涨一下,又歇一会;再有好消息就又涨一下,又歇一会。
为何会这样?答:惯性,微创医疗股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惯性。
啥时候打破惯性?答:好消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彻底翻转了。
如上所说,微创不就成了磨人的小妖精了?答:是的。受得了她的,就拿着;受不了她的,就走。
本人于2022年1月下旬在微创医疗下跌中接过一次飞刀(那几天股价从28快速跌到20),还好只损失了几十个就跑了。也从此与微创医疗结下了缘分。
前面说了,从产品开发到销售放量需要十年时间,也正是如此,本人才又在今年年中(6、7月)再次买入。为何?时间拐点到了。
正是这十年的长投入期,加深加宽了头部公司的护城河。
正是这十年的长投入期,此时大病初愈的微创医疗才更值得投资。
本人6、7月买入后,后来又追高买了一点,总体算下来,成本约是上次跑掉时股价的一半。
与本人上次跑掉时相比,现在是幸福的,既省了三年多时间,又省了一半钱。
长期高成本持仓者们,你们辛苦了!
声明:本人持有微创医疗,以上的观点难免屁股决定脑袋,请看官们客观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