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士手动统计了200多只龙头股的历史走势,最终发现了这个规律:除了绝对龙头(龙一)可能冲到3倍,其他龙头股涨到2倍左右就会遇到明显的阻力。
当时他们开玩笑说这是"A股龙头股的魔咒",没想到这个发现成了后来很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十年过去了,这个规律依然在市场上反复验证。
这个规律的内在逻辑是:龙头股涨到2倍(个别龙一3倍)后普遍出现流动性缺失。
为什么是2-3倍这个区间?这背后是机构资金的运作机制。当一只股票涨幅达到2倍时,意味着早期进入的机构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浮盈。这时候,筹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早期投资者考虑止盈,新进资金畏高不敢追,导致流动性逐渐枯竭。更重要的是,当涨幅达到这个水平时,机构持仓比例往往已经很高,后续缺乏增量资金推动股价继续上涨。
我认识的一个基金经理说得更直白:"涨2倍后,我们就开始考虑调仓了,不是不看好,是怕没人接盘。"
实际上很多龙头符合2-3定律,也就是说龙一除外其它涨2倍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
你看赣锋锂业28-58是不是刚刚好双倍?记住了这不是巧合。
2020年那波新能源行情中,赣锋锂业从28元起步,最高涨到58元,刚好实现翻倍。随后就开始长达半年的横盘整理。
我有个朋友在48元时就提醒团队注意风险,理由是"即将触及2倍魔咒线"。果然,股价在58元见顶后回调了30%。
阳光电源是光伏老大,龙一级别存在,你看他原先的底部平台是不是在56左右?现在的股价高点167,是不是基本涨了3倍?
作为光伏行业的绝对龙头,阳光电源享受了"龙一特权"。从56元涨到167元,涨幅刚好3倍左右。这就是龙一与普通龙头的区别:龙一可以享受估值溢价,空间更大。
但即使强如阳光电源,在触及3倍涨幅后也出现了明显的滞涨。这说明即便是龙一,也难逃这个规律的限制。
深入分析,这个规律背后有三大原因:
公募基金有严格的风控制度。当个股涨幅过大时,风控部门会要求基金经理减仓。某大型公募的基金经理告诉我:"我们公司规定,单个股票涨幅超过200%必须强制减仓。"
2-3倍涨幅往往意味着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2-3年的业绩。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观望,等待更好的介入时机。
早期投资者获利丰厚,抛压沉重;新投资者畏高不敢追,买盘不足。这种供需失衡导致股价难以上行。
基于2-3定律,我总结了一套操作策略:
涨幅接近2倍时开始减仓:不要贪心,分批止盈;
突破2倍后谨慎持有:如果基本面特别强劲,可以保留部分仓位,但要有止损准备;
跌破关键支撑果断离场:一旦出现放量下跌,不要犹豫。
可以看高一线到3倍:龙一有品牌溢价,空间更大;
但要设置动态止盈:每涨10%减仓一部分,锁定利润;
重点观察成交量:如果出现量价背离,要警惕见顶信号。
当然,市场没有绝对的规律。2-3定律也有例外的时候:
在2007、2015年这样的大牛市中,龙头股涨幅可能远超3倍。但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牛转熊时跌幅也更大。
比如某公司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估值体系需要重构,这时传统规律可能失效。
重组后公司本质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评估。
根据资金规模和投资风格,我给出以下建议:
重点参考2倍规律:接近2倍涨幅时就要准备撤退;
严格执行纪律:不要被"这次不一样"的想法迷惑。
可以适度放宽:如果是真正优质的龙头,可以保留底仓长期持有;
但也要做波段:在2-3倍区间可以做部分减仓,等回调后再补回。
必须重视这个规律:因为大资金退出需要时间,必须提前布局。
观察最近的市场,这个规律依然有效:
某AI概念股从30元涨到90元(3倍)后开始横盘;
某新能源股从20元涨到40元(2倍)后出现调整。
这说明,这个经历了多轮牛熊检验的规律,在当前结构化行情中依然适用。
2-3定律是重要的参考工具,但不是投资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基本面、市场情绪、资金面等多重因素。
老师经常对学生说:"规律帮我们识别风险,但不能代替思考。最终的投资决策,还是要建立在深入的研究基础上。"
希望这个历经十年检验的规律,能帮助你在投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