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先行:记忆体→数据中心CAPEX→“连接与供电”大基建是一条清晰的二阶传导链。摩根士丹利近期多次强调存储芯片进入AI驱动的上行周期(HBM/DRAM/NAND、eSSD订单与AI推理需求共振),这将带动数据中心扩大建设和互联升级,继而推升长途/城域光纤、DCI光纤互联、海底光缆及电力海缆的投资强度——而这正是亨通光电的主赛道。结合2025年最新数据,存储周期的延续为亨通的业绩弹性提供支撑,尽管短期市值波动(当前约561亿元),但行业β和公司自证路径仍具备重估潜力。
一、摩根士丹利看多“存储”的三条主线(行业“α+β”同时抬升)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报告中持续看好存储“超周期”,强调AI需求将导致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核心观点包括:
NAND/推理回暖:摩根士丹利指出,NAND增长已回归,核心驱动来自AI推理与数据侧的容量需求(AI视频/向量检索/多模态资产沉淀)。2025年NAND市场预计短缺8%,推动价格上涨。
eSSD/订单前置:韩媒援引摩根士丹利观点称,企业级SSD(eSSD)2025年的排产与锁定量已接近全年规模,上行强度超预期。近期订单已匹配2025全年交付,凸显需求强劲。
周期展望:多家媒体转述摩根士丹利判断——本轮存储周期峰值或在2027年前后;与传统3–4年周期不同,这次由AI需求“加长加粗”,HBM短缺率达-11%,整体DRAM短缺-23%。
配套信号也在加强:Micron等厂商披露HBM与AI相关存储销量/指引显著走强,带动同业提价与扩产预期。Samsung和SK Hynix等龙头已上调价格,预计2025年利润率显著改善。这不仅提振存储产业链情绪,还通过数据中心CAPEX传导至下游光纤/海缆领域。
小结:存储超周期的“α”(技术驱动)与“β”(需求放大)共振,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注入动能,亨通作为受益者有望捕捉增量订单。
二、从“存储超周期”到“光纤/海缆繁荣”:二阶传导如何落到亨通?
存储需求的爆发直接拉动数据中心扩容和互联升级,形成刚性传导链。Dell’Oro Group最新预测显示,全球数据中心CAPEX在2024年激增51%至4550亿美元,2025年预计再增长30%以上,到2029年超1万亿美元(CAGR 21%)。 hyperscalers(如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占一半支出,加速服务器和网络投资占比近半。
链路①|AI上云→DC CAPEX抬升:数据中心半导体与部件在2025年同比+44%(Dell’Oro上修预测),AI负载拉动物理基础设施五年景气度上修。全球数据中心新增容量超50GW,驱动光纤和海缆需求。
链路②|带宽爆发→DCI与骨干网加粗:北美数据中心互联(DCI)成为光传输增长主引擎,运营商与超大型云厂加码跨园区/跨区域互联光纤。2025年DCI市场增速预计超预期,受益于AI训练和推理负载。
链路③|全球分发→海底光缆新周期开启:大型科技公司跨大洲海缆项目密集上马(Meta万亿级自建、谷歌智利-澳洲跨太平洋新缆),行业进入新旧更替+容量升级周期。全球海缆市场2025年规模约149-316亿美元,CAGR 5.7%-11.1%至2030年,驱动因素包括5G、AI和海上风电。
以上三条链路共同把增量需求推向长途/骨干光纤、DCI互联、海底通信与电力海缆——而这正是亨通“通信网络+海洋通信/能源”业务的集中受益区。公司已布局多基地产能(如常熟/射阳/揭阳),并在海上风电动态/超高压/柔直海缆上持续扩产。
小结:二阶传导的刚性逻辑确保存储周期外溢至亨通主业,结合全球海缆市场强劲增长,亨通的订单和产能利用率具备上行空间。
三、亨通光电的“基本盘”与估值支点
亨通的基本面稳固,2025年业绩延续增长势头,为市值重估提供支撑。
财务“底座”在抬升:2024年营收599.84亿元(+25.96%),归母净利27.69亿元(+28.57%);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78.5亿元(同比+20%以上),归母净利约23.19亿元(+0.24%至+27%逐季改善),显示业务韧性。
业务结构迎风口:年报摘要直言国际带宽需求攀升、海缆进入新旧更替期。公司在海上风电动态/超高压/柔直海缆与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上持续扩产布局。2025年H1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约200亿元,提供业绩保障。
产能与产品线跟得上:公司披露400G光模块已批量应用、800G完成头部交换机商测试,海洋能源生产基地产能爬坡与二期投产推进。2025年新增项目包括Arctic Way Cable System和RTE框架协议,强化海缆竞争力。
估值切面(以2025年10月数据为例):
现价对应总市值约561亿元;若考虑行业β和业绩兑现,具备向历史中枢靠拢空间。对应PS(2024)约0.93×(=561/599.84);PE(2024)约20.3×(=561/27.69)。就“海缆+海上风电+DCI长单”进入量产兑现期的弹性而言,估值带宽具备想象力(对比国际海缆/电缆龙头如Prysmian或Nexans在景气周期的PS/PE中枢1.5×-2×/25×-30×)。(测算仅为逻辑演示,非预测)
小结:财务底座与业务风口相结合,亨通的估值修复依赖于存储周期的持续催化,当前低位起点提供安全边际。
四、为何说“存储超周期”是亨通市值重估的极好支撑?
1)预期差来自“链上共振”的频繁催化:
海外HBM/NAND/SSD涨价与扩产新闻将高频出现(Samsung/ SK Hynix已调价),驱动AI基础设施链整体情绪抬升,A股对应板块更易“映射交易”。海缆/跨洲互联项目进入招标与里程碑密集期(Big Tech自建趋势增强),与国内外海上风电装机窗口叠加,利于订单/产能/交付三线共振。2025年全球海缆投资预计超300亿美元。
2)“数据—带宽—海缆/电缆”是刚性链路,β足够强:
Dell’Oro上修数据中心物理设施五年展望;DCI成为光传输增长主引擎,二阶受益的光纤/海缆与送电海缆,具备量价齐升的现实基础。AI加速服务器占比近半,推动带宽需求翻倍。
3)公司层面的“自证”与“对标”:
年报口径明确海洋通信/能源为成长引擎,财务三率(营收/利润/经营现金流)同向改善;Q&A中披露海缆多基地产能爬坡与800G模块测试进展,为业绩兑现夯实基础。以当前PS<1×的起点,叠加行业β与项目催化,“估值—业绩”双修复的弹性具备“被重估”条件。对标国际同行,亨通在成本控制和本土市场份额上具备优势。
小结:存储超周期作为外部催化剂,与亨通内部执行力形成合力,推动市值从当前561亿元向更高水平修复。
五、“落地路径”——事件→数据→交易映射(仅作研究参考)
存储侧(一级链路):
事件:NAND/DRAM/HBM提价/扩产、eSSD锁单新闻;数据:合约/现货价、主流厂商(Micron/SK/Samsung)出货与指引;映射:AI CAPEX“延长赛道”预期升温,带动A股算力—互联—海缆链。
数据中心与互联(二级链路):事件:云厂/大厂DCI扩容、跨洲海缆的新签/里程碑;数据:Dell’Oro对DC物理设施/DCI的增速跟踪(2025+30%)、全球海缆招标清单;映射:光纤/海缆预期与估值共振,国内产业链“订单→产能→毛利”向上。
公司侧(验证与情绪):事件:项目中标/交付、基地扩产进度、模块产品导入量产;数据:季度经营数据/在手订单(2025H1约200亿)/产能利用率与毛利结构;映射:PS/PE向行业中枢靠拢的“戴维斯双击”窗口。
风险提示:海缆/风电项目节奏、光纤价格周期与同业扩产、海外合规、地缘冲突、AI投资放缓、宏观经济波动等均可能扰动节奏。存储周期若提前见顶或短缺缓解,将影响传导强度。以上为信息与研究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附:关键事实/数据来源(供复核)
摩根士丹利对存储的看法:NAND“增长已回归”、AI推理需求拉动;周期峰值或在2027年前后;eSSD锁单前置;2025 HBM/DRAM短缺-11%/-23%(Morgan Stanley报告,2025年更新)。
AI→数据中心→互联:数据中心CAPEX 2024年4550亿美元(+51%),2025+30%;物理基础设施五年展望上修;DCI驱动光传输(Dell’Oro Group,2025年预测)。
全球海缆加速:Meta大型自建海缆、谷歌跨太平洋新缆;市场规模2025约149-316亿美元,CAGR 5.7%-11.1%(Straits Research、MarketsandMarkets,2025报告)。
亨通基本面:2024年营收599.84亿、净利27.69亿;2025Q1-Q3营收478.5亿、净利23.19亿;年报摘要论证国际带宽需求攀升、海缆更替周期;公司Q&A披露海缆基地扩产与400G/800G产品节奏。
现时估值起点:总市值约561亿元(2025年10月数据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