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银金租:中信信惠是否清仓式减持

用户头像
伟大的实践
 · 广东  

最近一个月,曾持有国银金租H股9%的中信信惠连续3次减仓,这种行为对国银金租股价影响有多大?就在前两年,曾持有国银金租H股超20%的中国再保险开启清仓式减仓,国银金租股价在减持进程的中后期一跌再跌,股价在2025年4月初最低跌到1.06港元(未复权),同期走势明显弱于其他租赁类股票和恒生指数。此次中信信惠的减持威力,个人感觉可能比不上中国再保险,但这种单一股东减持的影响,对中短期走势还是很大。本文不涉及基本面分析,不关心股东减持的投资者可以忽略此文。

先回顾一下中国再保险国银金租的投资历程(对该部分无兴趣可直接拉到后面阅读)。

2016年7月国银金租在香港挂牌上市。发行过程中,定价区间在1.9-2.45港元(下文以元代替),全球发售,结果询价结果出来,全球投资者认购似乎热情不高,最终还是来自内地的投资者出钱出力,以2元拿下公开发行将近8成股份,其中中国再保险集团拿下3.7亿股。

如果不考虑平均每年0.1元的分红,股价基本一路下跌,2022年11月最低跌到0.88元,一直到2023年11月之前,股价基本都在1.3元之下,可以说,当初发行价拿到股票的投资者基本都是亏钱。

哪怕到2025年8月,上市满10年,股价在1.7元这里,以2元发行价计算,平均回报也不高。

好在中国再保险国银金租下跌过程中不断补仓。降低了成本,持仓一度逼近6亿股。

不连续的资料显示:

2016年11月15日,中再增持202万股后达到一个披露点,增持均价1.85;

没多久又增持782万股达到又一个披露点,均价1.74,此时显示中再持股4.2亿股,相比之前的3.7亿股持股,已经增加了5000万股。

之后一直没有消息。

到2020年6月24日,又增持9800万股,均价1.01,此时显示累计持股已经5.66亿股,

比上次披露的4.2亿股,累计增加1.4亿股。

2020年6月30日增持3400万股,均价1.04元,显示持股6亿股。

因为历史很久远,没有必要再去追寻增持过程细节。只要清楚,在股价下跌过程中,中再保险不断增仓。但国银金租的下跌直到2022年11月下探0.88元(未复权)才见底,不断买入虽然摊低持股成本,但对提高投资收益作用不大。

机会在2023年11月来到。

当年11月初国银金租股价还在1.1元(不复权处理)徘徊,突然猛涨,到11月23日的最高1.64元(没有复权,复权后相当于目前的1.435元)。价格猛涨以及可能存在的政策因素指引,被困多年的中再集团开始减仓计划。

在以均价1.48元减持534万股后,显示持股还有5.77亿股。距离高峰时期持股6亿股,实际减仓达到2300万股。

2024年2月初,可能是市场传说,国开行因为政策因素要退出非主业的租赁业,想把股权转让,股价再度狂涨,2月底就上涨到2元之上(复权之后的价格,为叙述方便,下文股价如无特指均指复权价格)。

中国再保险集团持股数年,本来就面临各种压力,遇到这种机会,立马毫不犹豫开始减持。

看看其增持和减持的历史:

2024年3月7日的公告,持股只有5.53亿股

同年3月28日,持股5.25亿股

同年5月14日,持股4.98亿股

同年5月27日,持股4.69亿股

同年6月11日,持股4.36亿股

同年6月18日,持股4.15亿股

同年6月26日,持股3.83亿股

国银金租2024年6月28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该股暴跌将近40%,收盘1.135(复权后)。事后得知,市场憧憬的国开行股权转让的故事,暂时没有了。

可以看出,在628暴跌之前,中再持股从6亿下降到3.83亿股,减持2.2亿股,绝大部分是在2元之上完成。作为基石投资者,中再低位增持,高位卖出,相比其他一动不动的基石投资者,该集团的操盘算是完美。

因为股权转让消息落空而暴跌后,中再依然不断减持。

2024年7月8日减持591万股,均价1.39元,减仓后持股3.55亿股。

2024年10月9日减仓249万股,均价1,49,减仓后持股2.77亿股。

到2025年2月10日,在1.16减仓106万股,持股剩下1.93亿股。

一路卖。

到2025年4月22日,在减持75万股后,持股剩下1.38亿股,持股低于5%,后面再减持,就不用再披露。

从持股的券商席位看,当年中再估计是把股票托管在渣打银行。2025年4月22日该席位的持股约1.7亿股。到4月30日,该席位的持股已经只剩下3207万股。这很可能意味着在2025年股价大幅上涨之前,中再集团已经是清仓。

回顾中再,是想引出CTI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中信信惠)。

该机构首次达到5%举牌线是在2024年7月10日,以均价1.4元(当时价格,未复权)增持1221万股后达到举牌线,持股1.4亿股。

从后面持股变动的情况看,该机构的席位,按我的猜测,应该是放在中国银行香港。

历史数据表明,在2024年6月25日,该席位持股只有1762万股。之后不断上涨,不断出现2000万股以上的单日增仓。

1个月后的7月25日,达到1.73亿股。

从这里看,中信信惠的买入,应该是是发生在2024年6月28日暴跌之后。

在中再集团减持的情况下,在股价暴跌的情况下,该机构火速进场增持,短短几个交易日,就达到举牌线,这是蛮有意思的。

按我的猜测,中再集团减仓的筹码,有很大一部分,估计是被中信信惠接下,同时还承接了市场的一些恐慌盘。希望知道内情的球友补充或者更正。

港交所披露易查询席位持股好像存在一年的期限,所以今天只能查阅到2024年8月15日的情况。

在2024年8月15日,渣打持股3.2亿股,排在持股席位第三,紧跟渣打的就是中国银行香港席位,持股1.96亿股。

2024年12月13日,增加4105万股,达到2.48亿股,

2025年1月3日(对应年底的扫盘)增加3056万股,持股达到2.79亿股

到2025年2月21日,持股2.81亿股。

按照最新的席位持股数据,2025年8月13日持股2.04亿(对应8月11日的交易情况),其中8月8日(对应8月6日交易)和8月12日(对应8月8日交易,当日最高1.85元),均出现1000万股以上的净减持。

与中信信惠公布的减仓数量基本吻合。

如果以上席位的推测成立,中信信惠的持股成本,估计不超过1.2元(分红复权后),对应1.7-1.8元的减持价格,一年收益还是非常不错的。

中信信惠的这笔投资,是自有资金,还是客户信托资产,搞不清楚。所以目前价格下,中信信惠是否清仓不好判断,但该机构浮动盈利较大,这一点是清楚的。

特别申明:本人及一致行动人持有该股,随时买入卖出,请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