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悠远之家 下日日不断之功 2025年08月10日 20:01 辽宁
继续海创的知识产权话题。沿着前两天列举的研究框架,今天看看C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置行业发展及海创的CKK技术。
其实开创这个海创的知识产权话题,源于我自己的一个猜想:海创手握CKK技术,但是没有能够控制好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置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导致目前内卷严重,这一切是不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做得不好?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现在回顾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置行业发展及海创的CKK技术,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本世纪初,海螺就“水泥窑烧生活垃圾”项目收购了日本川崎公司的KK(Kawashaki Kiln,气化炉)系统的制造许可权和专利权。2010年将此技术应用在铜陵海螺的5000t/d窑上投产成功,于是冠以海螺Conch的C更名为CKK技术。
下面是这个技术的几个代表性的专利之一:
CKK确实是个很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海螺在此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不错的业务。但是,这个不是唯一的技术路线。
其他的水泥厂也先后研究出了另外的技术路线,在不侵权的情况下发展了协同处置业务。
下图是早期的总结材料,展示了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的发展过程,其实海螺不是第一家。
到2017年,几大水泥集团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
海螺:CKK
华新:多点协同
金隅:分质处理
中材(溧阳)
华润:MBH
这些技术的异同点:
技术细节可以参考文章,在此之时确认,人家并没有侵权,同时,海创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虽然技术路线不同,但是经济效益差异好像还是不小。据水泥技术交流总汇公众号信息,代表性三家的成本如下:
海螺技术:运行成本60~80元每吨
华新技术:生产成本108元每吨 + RDF运输成本 87元每吨
金隅技术:水泥窑处置成本50元/吨 + 与处理厂处理成本 70元/吨
虽然CKK的知识产权保护上没什么指摘,但是,海创率先掌握优势的CKK技术,在其推广应用上,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呢?
比如说,海创拿出领先的技术跟大家分享,一起创建良好的行业格局?
现在回顾当初CKK技术的推广过程,海创是在海螺水泥的窑线上建了大量的协同处置协同,然后是少量的中建材的窑线;而跟其他水泥公司则合作的很少。海螺水泥是一家人,中建材也是合作关系,有资源自己人用当然是不错的策略;但是,这也自然而然地把其他水泥厂推向了另辟蹊径的方向。
时间来到2025年,现在海创又拿到了CKB技术。我们看看海创的推广是怎么做的:
在海螺水泥的窑线上建了一条CKB技术示范线
在海创自己的垃圾发电厂试验CKB技术的扩展应用
跟冀东水泥谈战略合作
跟山东泉兴、湖南远大、河北区寨矿峰等水泥公司合作建设项目
跟胜威化工、亿纬锂电等等战略合作
这样就格局打开了:朋友多多的,有钱大家赚,比互相内卷不好多了?
海创在CKB技术推广方面吸收了CKK的教训,格局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