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悠远之家 下日日不断之功 2025年08月23日 20:01 辽宁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即将到来,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的创建非常踊跃,是不是就能看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新闻。
比如下面这一条,山东鹏顺环保的公示,于本月初发布。
看到如此多的项目在踊跃建设,而海创已签约的项目却并没看到动静,不禁感觉疑惑:目前的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行业,到底处于什么状况?
2024年1月17日,工信部公告了第五批白名单企业的名录。包括这第五批,到25年8月现在位置,全国白名单企业共计有156家。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感觉,白名单相当于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业务的牌照,并且发放的数量并不多,拿到了这个资质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这个猜想能否实现?我们接着往下研究。
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山东鹏顺环保的项目建设,今年类似的项目有一大把。
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披露,单单今年一季度就有了三十几项目有了进展:
这些企业是白名单企业吗?随便抽查几个,包括安徽小布、山东鹏顺环保、广东卓延等等,全都不是!
这就是说,没进入百名单并不影响项目建设和开展业务!那么这个白名单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们从现行的法律法规角度看看,非白名单企业能否开展相关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事危险废物(含废旧动力电池)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单位,需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非必须进入工信部白名单。只要企业符合环保要求并取得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即可合法开展业务。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该法规明确禁止无证无照经营,但并未将工信部白名单作为强制性准入条件。企业只需完成工商注册、环保审批等基本手续即可运营,除非地方另有特殊规定。
地方性法规与行业规范:部分地方政府(如遂川县)要求锂电池回收企业需符合工信部白名单或具备特定资质,但这类规定通常针对财政补贴项目或政府合作项目,而非全行业禁止。非白名单企业仍可参与市场化回收业务。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定位:工信部明确表示,白名单是行业引导性文件而非强制性准入标准。其目的是规范行业高质量发展,未列入名单的企业仍可合法经营,但可能无法享受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补贴等)。
司法实践与监管案例:目前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例中,被查处的企业多因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环保不达标,而非单纯未进入白名单。例如,遂川县对违规回收的打击重点是无证经营和二次组装行为,而非白名单资质。
结论就是,白名单只是代表在市场竞争(如与车企、电池厂合作)和政策支持方面更具优势,而并非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
何况,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白名单扩容会是必然趋势。
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行业目前产能建设非常踊跃,未来必然内卷严重,期待海创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反转可能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