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饲料:海洋经济之水产养殖,亿亩海田万亿产值!
枫林松涛
· 浙江
饲料成本占海洋牧场总成本的60%以上!!!
饲料成本占海洋牧场总成本的60%以上!!!
饲料成本占海洋牧场总成本的60%以上!!!
深海养殖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兴战略产业,陆地良田有限情况下,海洋良田开发刚刚起步阶段,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亿亩海田,10万亿元产值,正经历技术重构与政策驱动的爆发式增长。结合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其发展前景可系统分析如下: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潜力
1. 全球市场加速扩张
全球深海养殖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457亿元跃升至2030年的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亚洲将主导全球市场(占比60%),中国凭借技术输出和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占据全球份额的30%。
消费需求激增:中国三文鱼消费量从2015年5万吨增至2023年18万吨(年均增7.8%),2030年预计达26万吨,深海水产品因DHA含量是近海养殖的2-3倍,成为中高端市场新宠。
2. 中国产能跨越式发展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国首个)计划2025年建成12座智能网箱,年产冷水鱼1200万尾;2035年目标产能50万吨/年,产值300亿元。
苏海1号”养殖工船(全球首艘自航式)2025年交付,单船年养殖三文鱼8000吨,产值超6亿元,推动国产三文鱼供应自主化。
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1. 智能化装备重塑生产逻辑
- 智能投喂系统提升饵料转化率12%,病害识别准确率达91%;水下巡检无人机覆盖40%养殖区域,降低人工成本60%。
- 如“苏海1号”配备船岸一体化管控、动态水流系统,实现养殖环境全自动化调节,成活率超92%。
2. 生物技术突破种源瓶颈
- 基因编辑技术使罗非鱼、对虾等抗病力提升30%,生长速度加快20%;口服疫苗技术将虾苗存活率提高25%,推动“无抗水产”普及。
3. 区块链与碳汇赋能价值链
- 区块链溯源系统使产品溢价空间达20%-30%,75%规模养殖场预计2030年接入该技术。
- 碳汇渔业(如福建海洋碳汇保险)为养殖场增加58%收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三、政策与市场环境利好
1. 国家战略顶层设计*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深海科技**”战略,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突破10万亿元,深海资源开发纳入国家优先方向。
地方试点创新: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推行“标准海”模式(企业“拿海即开工”),广西出台海洋强区“十五五”规划,强化产业基金支持。
2. 全球化布局加速
- 中国企业向东南亚、非洲输出全产业链方案(如泰国项目年产值2亿元),通过RCEP关税红利提升预制菜出口竞争力。
3. 预制菜市场开辟新蓝海
酸菜鱼、虾滑等品类带动水产品深加工,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元。深海鱼因高蛋白特性成为核心原料,国联水产等企业预制菜营收占比超90%。
四、核心挑战与应对路径
1. 技术壁垒
- 大型装备(如10万吨级养殖工船)研发仍落后于挪威。需加大种源育种、深水铺管船等关键技术投入。
2. 成本与风险控制
- 饲料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需通过智能投喂优化降低22%。游弋式工船虽可规避台风,但单体故障风险高,需强化保险机制(如海洋碳汇保险)。
3. 环保与合规性
- 可燃冰开采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需平衡商业化与生态保护
关注粤海饲料:公司深耕特种水产饲料领域,水产饲料种类产全,并以海水鱼料、虾料等特种水产饲料为主。公司始终如一地坚持“打造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水产饲料企业”的战略愿景,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发展,勇于探索和创新,持续研发与生产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水产饲料,持续加大产品技术研发力度,以前沿的技术和尖端的产品引领水产行业的发展。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蓝色粮仓”战略,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在海洋经济方面,公司作为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投资运营“恒燚一号”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聚焦深远海网箱养殖与生态保护。同时依托饲料主业开发金鲳鱼罐头、酸菜鱼等高端水产预制菜产品,构建“养殖到餐桌”全产业链。在海洋科技领域,公司成功构建海水鱼精准营养配方体系(相关成果荣获 202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并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深远海网箱自动化投喂与管理技术,持续优化标准化、规模化、可控性的水产养殖模式。

“恒燚一号”海洋水产养殖平台是目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
“恒燚一号”坐落于东海岛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海域,总长101米,总宽47.5米,总高27.5米,总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年均产值规模达1.35亿元。“恒燚一号”融合休闲渔旅功能,最大可同时满足约50人登乘游玩需要,网箱安全自存状态下可抵御17级台风。


客户创出市场纪录,首网亩产超200斤,粤海饲料将为罗氏虾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全球罗氏虾产量超过35万吨,中国是最主要生产国。目前,中国罗氏虾养殖面积超过60万亩,在餐饮业、加工业带动下,市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江苏高邮是著名的罗氏虾主产地,近年来,随着“高邮大虾”品牌建设启动,罗氏虾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但同时,自2023年以来,由于多方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剧烈,养殖利润空间受挤压。


面对行情起伏不定,更需要在养殖环节加强控制风险、降本增效。2025年,在罗氏虾主产区高邮市场,江苏粤海(江苏粤海饲料有限公司,下同)围绕养殖增效核心目标,陆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以领先的养殖效益,为罗氏虾产业注入更大动力。
首网亩产普遍超200斤出虾规格更大。
在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社区,养殖户左老板也没想到,今年他的虾塘会创下当地的一个纪录。
今年2月15日,他有一口16亩的虾塘放苗170万尾,养殖121天后在6月16日开捕第一网,竟然获得亩产266斤、总产量4260斤的好成绩,一举创下当地罗氏虾养殖首网产量纪录。“我原本想只要能出3000斤以上,就算满意,4260斤确实是没想到的。”左老板表示,在他4口虾塘中,这一口比其它塘放苗迟2天,结果出虾还是最多。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今年在整个高邮,左老板的首网产量都是最高的。”江苏粤海业务经理刘建军介绍,左老板共有70多亩水面,今年选用了4个品牌的饲料养殖,结果用粤海罗虾料的效果最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