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好无需多言,今年等着到15w就好,买不了的直接配MSTR即可,今天借着姨太冲破4200说说最近炙手可热的BMNR和SBET如何借助囤币这一优势实现飞轮效应。
1. 技术架构与功能扩展性
以太的核心优势在于支持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如 Solidity语言),开发者可在链上构建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
例如 DeFi 借贷协议、NFT市场、DAO治理等,在复杂逻辑上甚至远优于🍊。
共识机制升级(PoS)
以太于2022 年完成PoW向PoS的转型(The Merge),能耗降低 99.95%,交易效率提升。
交易速度大幅提升,基础层TPS(每秒交易数)约 15-30,通过Layer2解决方案(如 Rollup、zkSync)可提升至数千TPS。
2. 应用场景与生态系统
以太是Web3的核心基础设施,支撑 DeFi、NFT、元宇宙等创新场景。通过 EIP-1559 机制销毁交易手续费,结合PoS发行机制,能实现自我通缩模型(高交易量时销毁量>新增发行),动态调整机制非常灵活。
3. 可持续性
能耗这块已经是common sense,就不赘述了。
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足够大的优势足以支撑未来巨大叙事空间,那么他只具备短期操作性而非长期向上性。,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先了解到以太优势的原因。
有关与稳定币这块的相互依赖关系,之前帖子有提到过,看以太和稳定币之间的关系行了。
1. 杠杆效应带来的估值溢价
囤币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可转债或优先股融资,以低成本资金持续增持加密货币。
拿MSTR举例,通过增发和可转债累积融资(包括未来三年计划)445亿美金,截止七月已累计购入62.8万枚🍊,远高于其自有资金能力。
投资者购买囤币股相当于间接使用公司杠杆,币价上涨,每股对应的加密货币价值增长幅度超过直接持币。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看成永续看涨期权,比如市场就将MST视为低成本🍊看涨期权,大前提🍊一直在不断突破新高。
由于股票交易更便捷,很容易吸引到传统机构资金带来流动性溢价。
因此形成了:股价溢价→增发融资→相对低价购入更多币→推高每股含币量。
2. 流动性优势和风险保证
流动性优势更适用于大资金直接持币需管理私钥、防范黑客攻击,而股票账户受SEC监管,托管风险更低。
3. 被动收益
部分囤币股通过DeFi操作提升收益,
比如太坊囤币SBET、BTCS通过质押年化收益可以达到8-10%
也有人会问,那如果选择ETF呢?
只能说ETF带来的更多是Beta收益,加密牛市中享受不到超额收益。
如果你想在“确定性”的🍊或者姨太牛市中放大收益赌飞轮,这时候选择囤币是很好的决策,当然这里会存在一个溢价率偏离值对应的操作规则。
当mNAV>2的时候,任何时候减仓都是没问题的,当mNAV接近1的时候,牛市行情下建仓是没问题的。
针对小类型囤币公司,还要考虑一个马太效应,资金趋向于头部,从目前来看,确定性最高的就是SBET和BMNR,两者无论管理层到募资能力,账上现金,资本市场流动性及目前领先优势提前锁定了最后的决赛席位。
我没有所谓更倾向于谁会胜出的结论,更多会看两家接下来的动作同时时刻准备迎接到来的回调,即便作为老大哥的MSTR,跟随币的阶段波动性也是巨大的。
属于两者之间的互抬轿子形成了合力,无论对拉抬姨太的币价还是吸引资本市场更多的关注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双赢又未尝不可呢~$SharpLink Gaming(SBET)$ $BitMine Immersion(BMNR)$ #星计划创作者# #2025投资展望#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