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2025投资炼金季# #中国平安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劲增四成#
有些好股票的特点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值得拥有,慢慢变富。保险股就是这样。巴菲特说过:保险是最有价值投资,它不会让你一下子赚很多钱,但能管住现在的钱,挣到将来的钱,保证一辈子都有钱。
现在AH两地股票中,保险是为数不多的低估板块。作为牛市先锋旗手之一,保险板块的上涨应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像2014-2015年牛市,虽然国企改革打头阵,互联网板块是上涨中军,但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受益于指数上扬,涨幅同样也相当可观。
$中国平安(SH601318)$ 等人身险行业具有长期经营、假设较多、财务准则与众不同等特点,净利润数字只是滞后指标,并不能完全反应负债端经营情况。欲正确把脉中国平安等人身险标的核心,要锚定两个“硬核指标”。即营运利润和净资产,这俩指标才是穿透短期干扰、看清保险企业真实经营成色的关键。现阶段尤其要结合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底色来解读。
一、营运利润。
保险行业和普通行业不一样,不少保单十年、二十年的长期合同,净利润很容易被短期权益波动“带跑偏”。
比如每季度资本市场涨跌都会导致的短期投资波动,中国平安的子公司平安好医生纳入合并报表时也会产生一次性损益,美元/港元可转换债券转股后公允价值重估损益等“非日常”项目不算少,这些都不能反映真实的经营能力。
而营运利润就是专门“挤掉这些水分”的指标,它剔除了短期投资波动(比如寿险业务实际投资回报与长期假设的差异)和一次性收支,只聚焦日常稳定运营。
2025年中期,平安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达到777.32亿元,同比增长 3.7%,这个增速看似不惊艳,但贵在“稳”。要知道,同期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就是被一次性项目拉低了。
所谓一次性项目,前面也有提到,平安一季度财报里说,$平安好医生(01833)$ 并表产生34亿元的减值影响,还有陆金所可转换债券导致的价值变动。如果单独计算中国平安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反而是有8%左右的增长,反映了投资端有所转暖。
从业务结构看,$中国平安(02318)$ 营运利润的增长很扎实:
①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贡献524.35亿元,同比增2.5%。其中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更是爆发式增长168.6%,社区金融及其他渠道表现也同样不俗;
②财产险业务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1.0%,这并不是最惊艳的。最为惊艳的是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降至95.2%,同比降2.6个百分点。且上半年中国平安车险、责任险、健康险、农险、意外伤害险综合成本率均在100%以下,这就为中国平安“抠”出几十亿利润。
对保险企业来说,净利润是体现短期纸面上的财务情况,营运利润才是“能持续造血的实在钱”。营运利润能反映平安长期服务客户、兑现保单承诺和公司核心盈利的能力,于是平安之前分红水平就与营运利润挂钩。
二、净资产是平安的“压舱石”。
对保险企业而言,净资产不仅是股东权益的体现,更是应对风险的“安全垫”,也是集团的“家底”。毕竟要面对未来几十年的保单赔付,没有扎实的净资产根本不行。若净资产较低,保险板块展业也会受到较大限制。
至2025年6月末,中国平安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这个增长不是虚的,是靠日常经营积累起来的。
更关键的是,净资产支撑下的偿付能力也很亮眼。平安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5.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89.8%,远超监管要求的100%和 50%底线。
这意味着平安不仅完全合规,还有足够的空间去拓展业务、升级服务。比如中国平安期内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落地5个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这些重资产项目都需要资本支撑。
平安真正值得深入挖掘的并非某个亮眼的单一数据或者业务,而是其整体表现所折射出的战略定力。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平安显示出难得的稳健性,这恰恰源于其长期以来聚焦主业,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的战略决心。这也是营运利润和净资产不断增厚的根基所在。
营运利润的稳定增长,反映出公司核心保险业务的韧性和高质量。尤其是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说明公司产品和服务切中了市场需求。现人口老龄化、实际利率下降,医健管理、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比较关切的点。平安寿险改革之初就率先推出“平安臻享RUN”等保险+医疗服务,又于2021年通过重组新方正集团快速、低成本地获得了实力过硬地线下医疗机构。现平安依靠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和服务矩阵的优势,医养产品不但领先国内友商一个身位,即使与友邦比也不遑多让!另外,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飙升,也体现出政策支持之下,综合金融模式叠加平安快速覆盖大行下沉渠道的优势正在加速释放。
而净资产稳步提升,不仅是资本实力的体现,更代表未来发展的潜力。充足的资本使平安有能力持续投入创新业务,如高端养老社区、智慧医疗等,这些都是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关键。而远超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意味着公司在未来政策或市场变动中,拥有更强的缓冲空间和应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和极高的多产品客户留存率,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这些客户数据不仅是当前的利润来源,更是未来挖掘终身价值的基础。现高层甚至放开了外资对国内医疗资源的准入,在老龄化时代,中国平安保险+医养的模式将成为社保+医保基本保障体系外的有益补充。
平安也正在从一个传统的保险提供商,逐步转型为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若未来顺利切入医疗+养老赛道,意味着中国平安盈利模式受利差的牵扯会更小,更多元的收入渠道将提升中国平安,从而带来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成长路径。
可能近一阶段“牛市”,中国平安相对于创业板(尤其是AI、机器人)等成长股来说有些滞涨。不过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评估保险股应重经营、看长期、察战略。短期净利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但营运利润和净资产的趋势能真正揭示企业的内核实力。中国平安审慎经营的特点和其资产端重点加仓方向(红利股)注定其净利润没有一鸣惊人的爆发性增长,但拉长时间周期,其审慎经营的方法论正是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中最可贵的品质。投资保险股需站在长期配置视角,而并非赚差价。保单合同服务边际释放需要时间,现寿险改革成功,中国平安已位于妥妥的“右侧区间”,投资者稍加耐心就能体验到复利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