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三低两高一场缘
 · 海南  

一、业务结构与核心赛道差异
中国飞鹤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核心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超90%),2024年婴配粉市场份额达20.7%,连续6年位居国内销量第一,是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伊利股份采用全品类协同布局(液态奶占65%、奶粉占25%、冷饮占10%),液态奶市占率35%-40%(行业第一),奶粉业务通过金领冠系列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婴配粉市占率17.3%);蒙牛乳业则以液态奶为核心(占80%),其中特仑苏高端液态奶市占率第一,奶粉业务占比仅4%,且以雅士利、贝拉米等子品牌布局。
二、核心竞争优势对比
1. 飞鹤:婴配粉专营的垂直壁垒与下沉市场心智占领飞鹤深耕婴配粉领域多年,构建了“牧场→工厂→市场”2小时生态圈(黑龙江自建牧场群),实现原奶新鲜度最大化(生牛乳菌落总数≤5000CFU/g),湿法工艺保留更多活性营养;拥有中国母乳数据库(采集1500余种母乳样本),配方迭代能力强(如星飞帆卓睿系列添加脑营养组合),形成技术壁垒;渠道上,飞鹤深度绑定母婴专营店(三四线城市覆盖率90%+),通过驻店导购、育儿咨询等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下沉市场壁垒显著,“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心智占领深入人心。
2. 伊利:全品类协同的综合抗周期能力伊利的全品类布局(液态奶+奶粉+冷饮)有效对冲单一品类波动风险(如2024年液态奶下滑时,奶粉业务增速达17.3%);液态奶基本盘稳固(市占率35%-40%),为奶粉业务提供渠道协同(如KA商超、现代渠道定制装奶粉);全球化供应链(新西兰、欧洲自有牧场)分散奶源风险,综合产能与供应链韧性支撑多品类扩张。
3. 蒙牛:高端液态奶的品牌优势与并购整合潜力蒙牛的特仑苏系列(高端液态奶)市占率行业第一,品牌形象高端化突出;通过并购雅士利(奶粉)、贝拉米(有机奶粉)切入奶粉赛道,借助贝拉米的有机定位抢占中高端家庭市场;冰淇淋业务(蒂兰圣雪系列)增长迅速,成为业绩补充;但奶粉业务占比低,尚未形成规模化优势。
三、关键劣势与风险
1. 飞鹤:品类单一与周期风险飞鹤营收过度依赖婴配粉(占比超90%),出生率下滑(2024年新生儿954万)导致行业总量收缩,业绩波动性高于伊利;全球化布局尚处拓展期(加拿大工厂刚投产),抗地缘风险能力弱于伊利的全球牧场分散布局;液态奶等品类缺失,无法满足家庭一站式乳制品需求。
2. 伊利:奶粉专营深度不足伊利的奶粉业务是全品类的一部分,资源分散导致配方迭代、渠道服务及科研专注度弱于飞鹤的“All in奶粉”模式;县域母婴店覆盖密度与专业服务能力不如飞鹤,外资品牌(如惠氏雀巢)在高端婴配粉市场的竞争压力较大。
3. 蒙牛:奶粉业务短板与并购整合挑战蒙牛的奶粉业务占比低(仅4%),且子品牌(雅士利、贝拉米)尚未形成规模化优势,高端化进程较慢;并购整合效率有待提升(如雅士利商誉减值风险),需要时间优化资源配置;液态奶与奶粉业务的协同效应不如伊利。
四、财务表现差异
从2024年财务数据看,飞鹤的毛利率最高(41.0%),主要源于婴配粉的高溢价;伊利的净利率(7.33%)高于蒙牛(0.12%),显示全品类协同的盈利稳定性;蒙牛因商誉减值(2024年计提38亿元)及销售费用高企(26.04%),净利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