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逃离俄罗斯,开启完美重启

用户头像
kronik
 · 北京  

普京解散Yandex后,其“继任者”尼比厄斯($Nebius Group(NBIS)$ )应运而生,成为英伟达Nvidia)的核心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以色列超级计算机的承建方。联合创始人罗曼·切尔宁(Roman Chernin)接受了《环球报》(Globes)的独家专访。

这家将承建以色列超级计算机的公司背后,藏着一段非凡的故事。成立仅一年、此前几乎无人知晓的尼比厄斯(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BIS),在特拉维夫拥有数十名工程师,且被视为英伟达的核心合作伙伴。其创始团队包含多位曾在Yandex(常被称作“俄罗斯谷歌”)担任高管的资深人士。俄乌战争爆发后,他们带着少量Yandex股份逃离俄罗斯,不得不白手起家。而这一决定最终催生出一段“灰姑娘式”的逆袭——不到一年时间,公司股价暴涨380%。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022年3月:当时Yandex创始人阿尔卡季·沃洛日(Arkady Volozh)和公司二把手罗曼·切尔宁的“天”塌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作为回应,西方对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及科技企业实施制裁,并对这些企业的高管采取个人制裁措施。Yandex在纳斯达克和德国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被冻结;欧盟先是以“传播俄罗斯宣传内容”为由,制裁了Yandex新闻部门负责人季格兰·胡达维尔迪扬(Tigran Khudaverdyan),随后又制裁了沃洛日——这位拥有俄罗斯犹太血统的企业家,同时持有以色列和马耳他国籍。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俄罗斯政府正通过Yandex旗下的外卖服务“Yango Delivery”和叫车服务“Yango Taxi”收集本国公民信息。

战争爆发三个月后,即2022年6月,自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事件后便定居以色列的沃洛日决定辞职。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洗清自己的污名,并着手与这家自己创办了20余年的公司划清界限。而身为他副手的切尔宁,战争爆发时正在国外。尽管未被列入制裁名单,他仍尽快前往以色列,并辞去了Yandex的高薪要职。

很明显,克里姆林宫与Yandex高管们——这些大多出生于俄罗斯、却从未深度涉足寡头圈子的犹太人——之间的故事已画上句号。从那一刻起,沃洛日、切尔宁、软件基础设施工程师安德烈·科罗连科(Andrey Korolenko)、联席管理合伙人埃琳娜·布尼娜(Elena Bunina)等人便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出售他们在Yandex的股份(当时Yandex业务已遍布全球,在阿姆斯特丹和特拉维夫均设有办事处),并开启新的事业方向。

“我们当时正在推进多个项目和产品,却突然不得不离开,这简直像一场创伤,”切尔宁在接受《环球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们知道自己想基于过去已验证的能力打造新事物,但不确定市场是否有需求,那种感觉非常受挫。”

莫斯科的规则

居住在特拉维夫内夫·茨德克街区(Neve Tzedek)的沃洛日,开始与克里姆林宫谈判拆解Yandex的事宜。显然,普京占据绝对主导权,沃洛日将损失数十亿美元。

俄罗斯政府希望将Yandex的大部分业务收归己有。一群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商人买下了这家全球第四大搜索引擎,以及其新闻、地图服务、外卖和叫车业务,还有当时被认为是全球顶尖云服务之一的“Yandex Cloud”。而沃洛日和切尔宁仅得到了他们眼中“微不足道的残余”:位于芬兰的大型数据中心、特拉维夫和阿姆斯特丹的大型办公场所、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以及此前仅占Yandex营收5%的边缘业务——包括部分云业务、配送机器人、仍在研发中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众包平台“托洛卡”(Toloka)的代码及算法,还有一项工程师培训计划。

克里姆林宫同意向沃洛日支付50亿美元,用于收购他的团队及Yandex此前在欧洲的业务。这一金额仅为2024年初公司拆分时Yandex公允价值的一半,但这却是“换取自由的代价”。

不过,这些前Yandex高管手中还握着一张俄罗斯未料到的牌:公司的人才。数百名员工立即逃往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其中许多人最终定居以色列和欧洲。沃洛日和切尔宁协助他们获取荷兰工作签证或以色列移民许可,为他们寻找住房、安排子女教育,当然,还为他们在新创办的公司——尼比厄斯(拉丁语中“云”的意思)——提供工作机会。“尼比厄斯”这个新名字,刻意与俄罗斯划清了界限。

即便如此,市场起初仍难以接纳尼比厄斯,将其视为“第二个Yandex”。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Giorgia Meloni)拒绝为该公司员工发放工作签证,因此尼比厄斯计划通过收购当地公司在意大利设立主要办事处的方案被迫搁置。部分已抵达米兰和罗马的员工,在与荷兰政府经过艰难谈判后(荷兰政府最终批准了他们的签证),转而迁往阿姆斯特丹。其余员工则大多凭借《回归法》(犹太背景人士可凭此获得以色列身份)定居以色列。得益于沃洛日与以色列政府的良好关系,许多非犹太员工也获得了居留签证和工作许可。

尼比厄斯的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公司运营由总部统筹,但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层驻扎在特拉维夫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沃洛日居住于此)。公司联合创始人、首任销售副总裁切尔宁则在两地之间奔波,同时还需频繁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以色列分公司由奥菲尔·纳夫(Ophir Nave)负责,他此前是以色列阿农·塔德莫尔-利维律师事务所(Arnon, Tadmor-Levy)的首席合伙人,目前担任尼比厄斯首席运营官兼董事会成员。

另一位定居以色列的高管是布尼娜,她曾在2017年至2022年2月期间负责Yandex的运营。乌克兰局势升级及制裁措施实施后不久,她便带着丈夫和四个孩子经塞浦路斯抵达以色列。拥有物理与数学博士学位的布尼娜并未参与尼比厄斯的日常运营,而是负责公司的教育项目,同时在巴伊兰大学(Bar Ilan University)讲授数学课程。

尼比厄斯阿姆斯特丹业务由科罗连科和达尼拉·什坦(Danila Shtan)负责,这两位技术核心曾主导Yandex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研发。美国业务则由新任命的首席营收官马克·博罗迪茨基(Marc Boroditsky)管理,他此前曾任职于甲骨文(Oracle)、特维利奥(Twilio)和Cloudflare等科技巨头。

“英伟达始终支持我们”

走进尼比厄斯位于特拉维夫或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你会发现大多数员工是20多岁到30多岁的俄语使用者,其中多数是新移民,约一半人曾在Yandex任职。

“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当时在欧洲和以色列已有员工,在美国也有营销团队——但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搭建,”切尔宁说。尽管许多人来自Yandex云服务的创始团队,但在特拉维夫阿隆大厦(Alon Towers)这间装修精致的办公室接待我们时,切尔宁仍强调:“如今的技术是全新打造的。”

过去一年,尼比厄斯已成为英伟达最显著的增长引擎之一。这不仅得益于团队的凝聚力、丰富经验,以及从俄罗斯移居西方的顶尖基础设施与软件人才,还因为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公司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时,我们都惊呆了,”切尔宁回忆道,“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它的意义,但作为曾在Yandex工作、了解人工智能潜力的人,那一天令人终生难忘。”

“2023年3月,我们在一次高管研讨会上决定打造一款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随后我们订购了图形处理器(GPU),正式踏上这条路。英伟达始终在支持我们。”

如今,距离公司正式重组已过去一年,距离沃洛日的制裁被解除也已有一年半,尼比厄斯已成为沃洛日、切尔宁、布尼娜及其他高管的“完美重启”。与此同时,公司还吸引了英伟达、Accel资本、贝佐斯探险基金(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旗下投资机构,已成为尼比厄斯子公司托洛卡的领投方)等巨头的投资,用于收购和资助购买数万个图形处理器。去年,尼比厄斯通过Yandex此前的“壳公司”(三年前已暂停交易)重新在股市挂牌。作为高价人工智能股票的替代选择,它迅速获得了热情分析师群体的正面关注。

许多分析师将尼比厄斯视为CoreWeave的有力竞争对手——后者是一家新兴云服务公司,曾是去年最受关注的科技企业之一。在新兴的“新云”(neo-cloud)模式下,大中型企业会租用人工智能处理集群(即用于训练自有语言模型的专用软件)。然而,过去一个月,CoreWeave的股价下跌了28%,而尼比厄斯的股价却上涨了35%,目前市值已接近170亿美元。

上周,尼比厄斯公布的第二季度营收进一步延续了其强劲势头:营收达1.0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暴涨625%。按此年化营收速度,公司今年全年营收预计将达到10亿美元——这反映出市场对其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包括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租赁服务,以及为寻求在安全环境中训练和运行语言模型的政府提供的服务。

2024年10月,在沃洛日的制裁被解除、与Yandex的拆分完成逾六个月后,尼比厄斯的股票获准重新交易,此次股票代码为NBIS。该公司经过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全面审查,且在宣布获得英伟达和Accel资本7亿美元的私募股权融资(PIPE)后,股票正式上市,此后股价上涨约380%。同期,英伟达的股价仅上涨了约38%。

市场对尼比厄斯的共识是积极的:七位主要分析师中有六位建议现阶段买入,仅有一位维持“中性”评级,无人建议卖出。分析师预计,约一年内其股价将升至90美元,而目前股价尚不足70美元。上个月,当股价还在46美元时,高盛(Goldman Sachs)就发布了“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68美元。截至本文发稿时,该公司股价已达69美元。受第二季度业绩提振,投资银行D.A.戴维森(D.A. Davidson)也将其目标价上调至75美元。

“为何选择尼比厄斯?”

不过,市场也存在不同观点。投资平台Seeking Alpha的分析师达尼尔·谢列达(Danil Sereda)认为,与竞争对手相比,尼比厄斯的估值倍数过高,且其大部分增长潜力已反映在当前股价中——该股票之所以需求旺盛,主要是因为它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英伟达存在关联。谢列达指出,该公司营收增速与营收预测增速之间存在脱节,增长受限于服务器农场的建设速度及英伟达为其分配的图形处理器数量,且尼比厄斯所处的市场竞争激烈,既要面对其他新云服务公司,还要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大型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抗衡。

切尔宁本人也认同CoreWeave是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他表示:“长期来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是谷歌微软、甲骨文和亚马逊。90%的需求来自初创企业——那些新兴且增长迅速的公司,比如OpenAI、Lovable或Cursor。这些初创企业中的任何一家都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它们是新一代科技巨头,是真正能成为‘营收机器’的公司,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处理能力。”

但切尔宁也在关注其他方向:“我相信,即便是三星、eBay、优步(Uber)、Wix(网站建设平台)、DoorDash(外卖平台)等人工智能时代之前成立的大公司,也会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其业务的助力。当它们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服务后,我们就能通过网络安全产品、集成服务、开发工具和代理系统为它们提供支持,从而从另一个维度与谷歌微软等巨头展开竞争。”

“为何不选择谷歌微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已充分认识到竞争的重要性,企业不愿依赖单一平台。你愿意生活在一个由两三家人工智能帝国主导的世界里吗?如果有更多选择,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至于“为何选择尼比厄斯”,他表示:“我们相信,在大西洋的这一侧,我们拥有最优质的人才资源。”

切尔宁强调了尼比厄斯的独特之处:“大多数云服务合作伙伴都专注于搭建物理基础设施——他们建设、租赁或部署人工智能集群,然后进行运营。而我们除了这些业务外,还是一家软件公司——这要归功于许多从Yandex加入我们的软件人才,他们带来了多年的软件基础设施和用户界面开发经验。我们是少数坚信要全面布局的公司之一,涵盖硬件、软件及其他服务。可以把我们看作‘人工智能领域的谷歌亚马逊’。”

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软件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Next47风投公司普通合伙人摩西·兹尔伯斯坦(Moshe Zilberstein)表示:“新云服务公司的优势在于能快速、可靠地向客户提供图形处理器,尽管实际上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能提供类似服务——OpenAI选择专门从CoreWeave采购人工智能集群,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市场对图形处理器的需求大于供给,这些公司显然都有生存空间,但要记住,只有少数公司会全天候、全周不间断地使用图形处理器,这可能会影响市场增长预期。”

从首个客户到超级计算机

仅在一年前,尼比厄斯还只有一个客户,当时它依靠从Yandex继承的芬兰数据中心运营,该数据中心仅能提供20兆瓦的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如今,通过在冰岛、法国、美国新泽西州(两处)和堪萨斯州新增的四个服务器农场,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已达到约400兆瓦。未来两个月,英国和以色列的设施也将投入运营。

荷兰和欧盟已接纳了这家以以荷合资企业为定位的公司,将其视为本地增长引擎和英伟达在该地区的最佳合作伙伴。约一年前,尼比厄斯承诺今年在欧洲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在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该公司证实已实现这一目标,而这背后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公司初始资本金为26亿美元,此后又通过私募融资获得了7亿美元。

不过,尼比厄斯预计其增长主要将来自美国——那里是其大多数客户(以小型初创企业和中型企业为主)的所在地,且有利的监管环境正在推动需求增长,并为新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支持。针对美国市场,尼比厄斯目前正在建设其最大的服务器农场——这也是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人工智能服务服务器农场之一,处理能力高达300兆瓦。

在以色列,尼比厄斯正斥资5亿新谢克尔,在莫迪因(Modiin)建设一个大型服务器农场,该设施由Mega Or集团旗下的Mega DC公司所有。该设施将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租赁,配备4000台Blackwell(B200)图形处理器——正是凭借这一规模的处理能力,尼比厄斯赢得了以色列创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发起的政府招标,负责承建被称为“以色列超级计算机”的项目。这台超级计算机实际上是由4000台图形处理器中的约1000台通过高速服务器连接而成,其建设将获得1.6亿新谢克尔的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学术研究人员或初创企业可借助它运行聊天机器人查询,或训练一个“主权语言模型”——理论上,该模型可防范网络操纵。

不过,这款国家级超级计算机也面临“规模过小、起步过晚”的批评——1000台图形处理器无法满足所有人工智能处理需求。本月早些时候,负责审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内格尔委员会(Nagel Committee)建议,应建设一个至少配备1.6万台处理器的服务器农场。此前,以色列国家审计长发布的一份严厉报告也指出,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已宣告失败。

针对“以色列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的批评(包括在培养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建设服务器农场、出口语言模型方面未能跻身领先行列),切尔宁回应道:“我认为以色列并未错失人工智能机遇。以色列不一定需要成为语言模型出口国——高质量的开源模型已广泛可用;我们也不需要让全国都接入一个50亿瓦的服务器农场,没必要照搬阿联酋的模式。规模小得多的设施就足以满足以色列的需求。我们在以色列建设大型设施,不仅是为了满足本地旺盛的需求,还因为我们预计会有海外客户使用它。我们现在在以色列建设的设施不会一成不变,目前已能看到明确的高需求信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