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医疗大模型融合了文本、影像、语音等多源数据,正逐步从技术探索迈向临床规模化落地,推动医疗AI进入“智能体”时代。以下综合公开信息梳理的受益标的,覆盖算力支撑、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三大核心环节:
以下是A股中直接受益于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发展的公司概览:
浙江东方 (600120)
通过旗下基金战略投资强脑科技(BrainCo),后者为国内脑机接口龙头,其产品融合脑电、肌电等多模态信号,覆盖仿生肢体、自闭症干预等场景。强脑科技正推进港股/内地IPO,估值超13亿美元,政策端亦获浙江“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动计划支持。
创新医疗 (002173)
参股公司博灵脑机进入C端量产阶段,2025年将上市消费级脑机产品;同时子公司全诊医学的AI大模型目标2025年拓展百家医院,实现4000万元收入。公司旗下4家医院为技术落地提供临床场景。
鸿博股份 (002229)
作为百川智能的核心算力伙伴,提供英伟达顶级算力服务器,支撑其医疗大模型Baichuan-M2训练。该模型近期以32B参数量超越OpenAI开源模型,登顶HealthBench榜首。双方协议金额达13.82亿元,凸显商业化潜力。
迪安诊断 (300244)
自主开发“启迪索微”多模态生物模型,集成DeepSeek增强文本处理能力,重点应用于临床报告自动生成与纠错、罕见病诊断等场景,目前已进入大规模测试优化阶段。
联影医疗 (688271)
子公司联影智能为行业标杆,其“元智”大模型融合五类模态,推出放射、外科手术等十余款医疗智能体。例如“放射智能体”可单次CT扫描识别73种胸部疾病,已落地超4000家医院,覆盖基层筛查到三甲科研全场景。
政策驱动明确:浙江、广东等地推出“AI+医疗”专项政策,明确支持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商业化提速:医疗智能体逐步从单病种工具升级为科室级解决方案(如联影智能体、医渡“美易”医美模型),付费意愿增强;
基层渗透空间大:轻量化模型(如推想医疗、数坤科技)推动AI下沉县域医院,解决资源短缺痛点。
当前布局需关注 “数据-场景-算力”三角闭环企业:
短期弹性:创新医疗(脑机产品上市)、鸿博股份(算力订单放量);
技术壁垒:联影医疗(智能体全场景覆盖)、迪安诊断(生物模型+罕见病应用);
主题联动:浙江东方(脑机接口IPO风口)。
💡 风险提示:医疗AI产品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医院支付能力受限、技术伦理争议等。建议结合政策节点(如各省医疗AI规划细则)与公司订单披露动态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