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2万亿砸向算力!先动手的,已把服务器买到断货

用户头像
CN西蒙海耶
 · 广东  

各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明天开盘前,你只能带一条信息进交易室,你会选什么?
K线形态?龙虎榜?还是——刚刚发布的政策头条?

我把答案藏在三个真实片段里。

第一段,今年3月,立讯精密被曝进入OpenAI供应链。
股吧里吵得火热,有人说“蹭概念”,有人说“假新闻”。
而深圳某私募直接飞昆山,在车间门口数卡车,回来就下单。
那一波,他们吃掉了40%的涨幅,后者依旧在打“情绪周期表”。

第二段,9月,阿里官宣与英伟达共建“AI万卡集群”。
消息出来当天,很多人只看标题,五分钟就划走;
另一群人却把电话打去机房,确认算力订单流向,第二天满仓光模块。
两周后,中际旭创创下新高,前者还在讨论“缩量十字星”。

第三段,上周,外媒抛出“安徽星际之门”——2万亿算力基建。
多数人第一反应:又是小作文。
但北上资金当天净流入120亿,全部砸向服务器、液冷、高速铜缆。
盘后龙虎榜显示,机构专用席位霸屏,散户还在等“情绪冰点”。

三个片段,同一个结论:
大行情从来不是K线画出来的,是现实世界长出来的。
巴菲特每天读五份报纸,不是装样子,他在逐帧扫描“世界源代码”;
顶级买方路演,一半时间不谈估值,只聊“下周哪条政策会打印”。
所谓“功夫在诗外”,诗是盘面,诗外是正在发生的真实世界。

所以,从今天起,给自己设一个“10%规则”:
把原来刷盘口、复盘的10%时间,强行划给新闻源——
gwy客户端、部委官网、行业微信群、前沿资讯网,甚至车间招聘广告。
你会发现,源头活水一旦进来,K线就像被点亮的X光片,
每一根量柱,都在复述白天发生的那条头条。

记住,市场永远比你先知道,
但它说话的方式不是汉字,而是资金曲线。
听懂现实,才能翻译资金;
源头清澈,策略才会“清如许”。

别再只盯着情绪周期,
把视野抬高两千米,
去新闻里蹲猎物,而不是在分时里捡烟头。
大机会,永远在市场之外,
下一秒,它可能就出现在你手机的弹窗里。

$阿里巴巴(BABA)$ $聚和材料(SH688503)$ $阳光电源(SZ30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