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
最近这段时间雷军,从神坛走下。
那我们得思考:为什么?
把戏不可久玩。雷军的故事讲太多了,观众的感动额度也快用完了。
曾经,他的“真诚”和“热血”能打动人心,让无数人相信奋斗的价值。如今,即使他说得更动情,观众也不再热泪盈眶。不是因为雷军变了,而是观众的耐心和信任,被车祸,被时代一次次透支了。
大家都知道,不论他搞手机还是造汽车,他一直在模仿,但从来没有超越。
这一次的新机发布演讲,更是彻底“翻车”——
单日股价暴跌 8%,市值蒸发一千亿港元,
和往年演讲后股价上涨的走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产品缺乏创新。
小米 17 手机大家都看到了,
除了模仿,几乎没有新意。
外观、命名、功能都在模仿竞争对手,连“跳过 16 直接叫 17”都像在照搬。
刻意模仿反而暴露出不自信——
模仿的痕迹太重,大家自然觉得乏味。
第二,汽车信任危机。
小米汽车被质疑存在安全隐患,二手车价格暴跌,
而雷军那句“30 万以内无敌手”的宣传,被认为是夸大宣传。
当信任崩塌,哪怕再好的营销也救不回来。
第三,个人 IP 失效。
雷军过去的“苦情叙事”“卖惨共情”式演讲,曾经让人感动,
但套路用多了,就成了疲劳。
当产品品质不行、言行不一致时,
再多的情怀包装也掩盖不了真相。
忽悠一次可以,忽悠多了,大家自然就不信了。
所谓“共情”,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说到底,雷军的核心问题在于透支了信任,稀释了品牌信仰。
他曾是营销高手,但营销无法长期替代产品力。
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靠套路,只靠真诚和品质。
当公众越来越理性,你再靠情怀和口号,是行不通的。
我相信雷军是个好人,也许有难言之隐,
但企业的根本规律摆在那里:
小的时候可以模仿,甚至可以借鉴;
但做大了,就必须靠真功夫。
当你有规模、有地位,还在模仿、造假、言过其实,
那就说不过去了。
还有一点挺讽刺的。
有人总结了雷军这些年的“穿搭演讲史”:
做手机时学乔布斯,穿黑 T 恤;
造汽车时学马斯克,穿西装;
最近又学黄仁勋,穿皮衣、握拳、讲激情。
这看着就让人出戏——模仿太多,少了真我。
久而久之,观众就觉得不舒服、不真诚。
结语: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套路,不是营销。
而是——少一点表演,多一点真诚;
少一点包装,多一点品质。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老板也该清醒。
做企业,终究还是要:
技术至上,品质为先,其他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