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深度研报)
2025年Q1核心数据:
营收2.43亿元(同比+17.2%),粽子贡献1.24亿元(+37.3%),月饼暴涨723%至48.6万元;
净利润-4523万元(同比减亏35%),毛利率35.4%(+1.1pct),但净利率仍为-18.6%。
结构性亮点与隐忧:
渠道分化加剧:
经销商渠道收入0.83亿元(+50.5%):华北市场增速65%验证全国化潜力;
电商收入0.35亿元(+26.4%):抖音新渠道突破,但占比仅14.4%,落后三只松鼠等对手;
连锁门店收入0.72亿元(-3.2%):关店86家后仍未见效,快餐业务深陷定位模糊困局。
成本优化难抵季节性魔咒:
期间费用率55.5%(同比-14.9pct),销售/管理费双降,但固定资产折旧吞噬0.6-1.1亿利润(占亏损额112%-224%),重资产模式拖累显著。
优势现状风险品类统治力粽子市占率超30%,主导《粽子》国际标准2024年销量暴跌20.9%至4.3万吨供应链壁垒嘉兴/成都基地年产能4亿只,智能化裹粽生产线固定资产占总资产42%,折旧压力巨大品牌矩阵“五芳斋”大众线+“传世臻”高端+“五小芳”性价比高端线价格倒挂,消费者认知仍局限
突围尝试:
山姆渠道突破:玉米团产品断货,验证高质价比策略;
国际化试水:新加坡樟宜机场门店落地,海外收入仅1429万元(占比0.5%)。
同赛道不同命:对比广州酒家的“餐饮反哺食品”成功路径,五芳斋陷入三重战略迷失:
品类拓展失效
节令依赖加剧:粽子收入占比从2018年66%升至2024年70%,非粽品类(月饼/糕点)20%占比五年未突破;
产品创新乏力:榴莲冰皮粽等网红款难成爆品,研发费用仅1953万元(约为广州酒家1/3)。
餐饮业务战略塌陷
476家门店沦为“粽子零售点”,缺乏特色场景(如陶陶居“芝士糯米鸡”),餐食收入占比仅6%;
“轻餐饮、重零售”模式导致食品与餐饮协同失灵,未能复制麻六记“餐饮引流+食品变现”闭环。
渠道转型滞后
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18%,远低于良品铺子(35%),线下过度依赖华东(收入占比64.5%);
消费者代际割裂:Z世代线上购粽增速70%,而五芳斋主力渠道仍为商超和传统经销商。
短期机会窗口:
提价验证:Q1粽子收入增37%但销量未披露,若端午均价提升抵消销量下滑,毛利率或突破40%;
渠道补量:山姆玉米团补货+京东有机粽首发,新渠道目标贡献收入增量超5000万;
股东公关:向持股1000股以上股东赠礼盒(价值200元),短期维稳股价意图明显。
长期隐忧:
食安风波:2025年5月“血粽子”事件(疑似代工来伊份产品)冲击品牌信任根基;
成本刚性:糯米、猪肉价格波动叠加折旧压力,净利率修复空间受限。
乐观情景(概率30%):
端午销量回暖+山姆放量,2025年净利润达1.9亿(机构预测),对应PE 21倍;
若成功剥离低效门店,折旧减少释放利润弹性。
悲观情景(概率50%):
粽子销量续降20%,全年亏损扩大,估值下探至股价15元;
餐饮转型失败触发资产减值,现金流进一步恶化。
防御属性:
股息率2.63%(2024年分红率68.07%),但需警惕利润下滑影响持续性。
当节令红利褪去,五芳斋的估值锚点不在粽子,而在能否用“供应链效率+渠道革新”换回二次增长门票
短期赌端午:观察6月渠道动销与均价韧性,高赔率适合事件驱动型资金;
中期看改革:关店增效进度、山姆渠道占比能否突破10%,决定减亏斜率;
长期赌突围:海外市场与年轻化产品需验证规模化能力,否则难逃“节令诅咒”。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复发、粽子需求持续萎缩、固定资产减值超预期。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