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交通的破局之路:204亿改扩建的阵痛与平陆运河的风口(25年半年度研报)

用户头像
老练的加薪铁骑
 · 江苏  

利润下滑10%背后,广西路王的“换轨”抉择

2025年8月,北部湾的热浪灼人,五洲交通的金桥物流园内,越南榴莲与泰国山竹在冷库中吞吐寒雾。而一墙之隔的财务室里,冷气却压不住报表透出的凉意——上半年营收8.13亿元,同比微增2.98%;归母净利3.16亿元,同比下滑10.46%。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折射出这家广西唯一上市路企的转型阵痛:核心收费公路遭遇分流,204亿坛百路改扩建吞噬现金流,而平陆运河的世纪工程正催动物流板块逆势增长33.7%

01 业绩拆解:通行费失血与物流补位的角力

“公路依赖症”遭遇结构性冲击

通行费塌方:上半年收入5.41亿元,同比下滑10.1%,毛利贡献占比仍高达92.8%。核心路产坛百路受平行二级路分流冲击,货车清分收入锐减,单公里收益虽维持547万元高位(远超广西平均233万元),但增量空间已然封顶。

物流逆袭:凭祥万通物流园借力中越贸易升温(跨境增32%),入园货车日均突破1800辆,带动商贸物流收入暴涨33.7%至2.35亿元。金桥农产品市场引入跨境电商总部,冷库利用率达98.7%,成为唯一亮眼增长极。

现金流警报:经营净现金流4亿元,同比缩水25.7%;货币资金仅剩3.12亿元,较年初暴跌31.5%。巨额流出主因坛百路改扩建项目支付款项,上半年累计投资20.24亿元。

深层矛盾显影:当通行费业务从“利润奶牛”退化为“现金流黑洞”,物流板块的高增长却难补毛利缺口(毛利率仅10% vs 路费64.26%)——五洲交通的营收结构亟待重塑。

02 坛百路豪赌:204亿改扩建的生死时速

4改8车道的资本困局
2024年6月,五洲交通宣布启动广西史上最大高速改扩建工程:投资204.3亿元将坛百路177公里路段“4改8”,平均每公里造价1.15亿元。该项目被赋予三重使命:

打通滇粤动脉:作为G80国道咽喉,扩建后通行能力提升2倍,服务中西部产业转移;

路衍经济试验:利用撤销的横垌省界站地块改建物流仓储区,探索“服务区+”新模式;

对抗分流压力:平行二级路与平陆运河倒逼高速路网升级,否则车流流失将不可逆。

现实骨感:工程吞噬现金流的代价已显现——

融资破局:时隔17年重启资本市场再融资,申报30亿可转债补血,但负债率已升至22.39%,有息负债25.34亿元;

收益不确定性:改扩建后收费年限未获批复,车流量预测遭太平洋证券提示风险。

指标数值行业对比总投资204.3亿元广西单公里最高建设周期4年(2024-2028)平均3-5年已完成投资20.24亿元(2025H1)占总投资9.9%当前单公里收益547万元广西平均233万元

03 平陆运河红利:152亿土方背后的物流棋局

卡位世纪工程的黄金赛道
2026年通航的平陆运河,正重构广西交通版图。五洲交通的物流板块成为最大受益者45:

建材运输垄断:控股岑兴建材拿下运河砂石骨料独家运输权,30艘2000吨级货船组建联合船队,年运力提至2000万吨;

仓储费率跳涨:那桐物流园扩建200亩堆场,钢筋水泥周转量暴增157%,仓储费率达6.8元/㎡·天(行业均值4.5元);

土地价值重估:运河沿线3宗工业用地转商服用地,潜在增值超8亿元,南宁东港地块已规划冷链物流园。

风险对冲:西江船闸业务受运河分流影响收入下滑9.7%,但物流增量足以覆盖——太平洋证券预测:“运河通航将带来车流与货流的双击增长”。

04 破局路径:从“收路费”到“卖效率”

三招破解增长天花板
面对传统路费业务见顶,管理层祭出组合拳:
1. 智能化降本

全线推广机电AI运维系统,通过大模型优化收费设备故障预测,人工成本压缩超30%;

贵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单月营收破百万,6大服务区光伏年发电1.2亿度,对冲电价成本。

2. 物流生态跃迁

万通物流园升级中越跨境“一站式集散中心”,凭祥口岸货车通关量突破日均1800辆;

金桥市场引入预制菜分拣中心,冷链利用率提升至90%,辐射南宁都市圈。

3. 资产盘活术

岑罗路闲置地块改造停车区,新增租金收入;

剥离非核心资产(矿产、地产已出清),小贷业务战略性收缩37。

05 估值分歧:3%股息率的防守与改扩建的进攻

多空博弈的临界点

空方逻辑:净利连续两季度下滑(Q2同比-13.95%)、现金流承压、204亿投资回收周期漫长,PB 0.99倍仍未见底;

多方押注:平陆运河物流红利(2026年通航)、坛百路改扩建后通行费翻倍潜力、股息率3.05%提供安全垫。

反转信号观测

坛百路车流修复:Q3分流影响是否减弱;

可转债发行进展:30亿融资能否落地缓解资金压力;

运河配套订单:建材运输与仓储费率能否持续高增长。

五洲交通的困局,是中国基建股从“坐地收钱”走向“主动运营”的缩影。当总经理许国平在路演中强调“204亿改扩建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其紧迫感已超越财报数字。

短期看,30亿可转债与坛百路工期是生死线;长期看,能否将平陆运河的物流势能转化为持续现金流,才是估值跃迁的关键。若成,则西部陆海新通道再添标杆;若败,恐成重资产模式黄昏注脚

:三季报需紧盯三大指标——通行费环比增速、物流收入占比能否突破35%、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斜率。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