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肿瘤精准医疗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2025 年全球靶向抗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500 亿美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市场规模超 600 亿美元。世和一号 ® 覆盖 425 个基因的全面检测能力,可同时解析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拷贝数变异、MSI 及 TMB 等关键生物标志物,为肺癌、肠癌等数十种实体瘤提供用药指导。例如,其 TMB 检测与 WES 一致性达 0.93,MSI 与 IHC 一致性达 97.5%,能精准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直接响应临床对全景分子分型的迫切需求。
全球创新药研发中,约 60% 的 III 期临床试验涉及多国患者入组。世和一号 ® 作为 FDA 批准的 “即用型” 试剂盒,可统一中外临床研究的检测标准(CTA),避免因方法学差异导致的数据不可比性。例如,药企采用世和一号 ® 开展 MRCT 时,可省去针对 Panel 及靶点的从头验证,直接利用其已完成的 1500 例临床样本验证数据,预计为单个 MRCT 项目节省 30%-50% 的检测成本和 6-12 个月的时间周期。
全球肿瘤早筛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5 年的 38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125 亿美元,CAGR 达 27%。世和基因另一核心产品鹰眼™多癌种早筛已获 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与世和一号 ® 形成互补:前者用于无症状人群筛查,后者用于确诊患者的精准诊疗,覆盖肿瘤全病程管理。这种 “筛 - 诊 - 治” 闭环模式,将推动检测渗透率从当前不足 10% 提升至 2030 年的 35% 以上。
世和一号 ® 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中国 NMPA、美国 FDA、欧盟 CE 三重认证的 NGS 大 Panel 产品,这意味着其可在全球三大核心医疗市场(覆盖超 15 亿人口)无缝落地。以美国市场为例,FDA 对试剂盒形式 IVD 的审评标准极为严苛,要求验证人员间、日间及测序仪间的重复性,而世和一号 ® 通过 CLIA 实验室人因工程学验证,证明其操作一致性和结果可靠性远超美国同类产品。
世和一号 ® 在中国的定价约为美国同类产品的 1/3,这种成本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尤为突出。例如,在东南亚国家,世和一号 ® 可通过 “设备 + 试剂” 打包模式,以低于当地 LDT 检测 20%-30% 的价格快速占领市场。同时,其全球合规性使其更容易进入多国医保体系:美国医保谈判已启动,中国省级医保目录(如江苏)已将其纳入重点推广目录,预计 2025 年国家医保谈判中,肿瘤 NGS 检测可能作为 “创新医疗器械” 获得专项报销额度。
世和基因已在多伦多建成 CLIA/CAP 双认证实验室,并与美国 20 余家商业临检中心达成合作,形成 “试剂盒 + 本地化服务” 的运营模式。这种布局使世和一号 ® 在北美市场的落地周期缩短至 6-8 个月,显著快于传统 LDT 模式的 18-24 个月。同时,其欧洲市场通过 CE 认证实现 “一证通行”,预计 2026 年欧盟市场份额将达 15%-20%。
世和一号 ® 在 1500 例临床样本验证中表现卓越:热点 SNV 检测限低至 0.90%,插入突变检测限低至 0.93%,缺失突变检测限低至 0.78%,均优于美国已上市同类产品。其配套软件 GENESIS® 的 ToSeq 机器学习模块,通过 8000 例样本训练,将种系突变误判率降至 0.2% 以下,单独检测肿瘤样本即可达到配对样本检测的效能,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背景噪音问题。
区别于美国多数产品的单一实验室定点检测模式,世和一号 ® 作为试剂盒形式产品,其稳定性和批间重复性在研发阶段已通过逾万次验证。例如,在不同测序仪(如 Illumina NovaSeq 6000 与华大 DNBSEQ-T7)间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达 99.7%,这种标准化能力使其成为药企伴随诊断(CDx)开发的理想合作伙伴。目前,已有 3 家国际药企与世和基因签订协议,基于世和一号 ® 开发全球同步的 CDx 产品。
世和一号 ® 覆盖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罕见癌种的 23 个关键基因融合位点,其检测敏感性较传统 FISH 法提升 40%。以胃肠间质瘤(GIST)为例,世和一号 ® 可同时检测 KIT/PDGFRA 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异,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靶向用药指导,而传统检测方法仅能覆盖部分突变类型。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罕见病检测市场形成独特壁垒,预计 2026 年相关收入占比将达 25%。
世和基因已与罗氏、阿斯利康等 30 余家国际药企建立深度合作,参与 50 余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例如,在某 PD-1 抑制剂的全球 III 期试验中,世和一号 ® 作为统一 CTA,为 20 个国家的 1200 例患者提供 TMB 检测服务,数据一致性达 98.6%,直接推动该药物提前 6 个月完成全球注册申报。此类合作不仅带来稳定的检测收入,更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临床数据等方式,形成技术 - 临床 - 市场的闭环生态。
世和一号 ® 在 FDA 注册过程中已完成试剂体系、Panel 全范围及大批靶点验证,药企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桥接试验快速开发 CDx。例如,某 FGFR 抑制剂的美国 CDx 开发周期从传统的 18 个月缩短至 9 个月,节省成本超 1500 万美元。目前,世和基因已与 5 家药企签订 CDx 共同开发协议,预计 2026 年相关收入将突破 3 亿元。
世和基因正与世和致源(其控股的数字病理公司)联合开发 “NGS+AI 病理” 整合平台。通过将世和一号 ® 的基因数据与 AI 病理图像分析结合,可实现从组织形态到分子特征的多维度诊断。例如,在结直肠癌检测中,该平台对 MSI-H 的预测准确率达 99.2%,较单纯 NGS 检测提升 7 个百分点。这种跨模态整合技术将推动精准医疗向 “形态 - 分子 - 功能” 三位一体的方向发展。
作为南京江北新区 “链主企业”,世和基因获得省级财政 660 万元奖励,并被纳入《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地方政府更通过 “金陵队列” 等大型早筛项目,推动世和一号 ®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例如,2024 年南京医保将世和一号 ® 纳入 “惠民保” 报销范围,检测自费比例从 100% 降至 30%,直接带动当地检测量增长 200%。
世和基因已启动世和一号 ® 的美国医保谈判,预计 2026 年进入 Medicare 报销目录。参考 Guardant360 的报销路径,世和一号 ® 可能首先在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实现报销,单例检测报销金额约 3500-4000 美元,较自费价格下降 50%。若成功纳入,美国市场年检测量有望从 2025 年的 2 万例增至 2028 年的 10 万例。
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世和基因采用 “设备 + 试剂” 捆绑销售、分期付款等创新模式。例如,与印尼某医院合作时,提供 “零首付 + 5 年分期” 的测序仪采购方案,同时承诺试剂采购量保底,使检测成本降低 40%,快速占领当地 30% 的市场份额。
Foundation Medicine 等企业已在大 Panel 检测领域布局超 200 项专利,世和基因通过 “绕过设计” 策略规避核心专利。例如,采用独创的探针设计算法,在不侵犯 FGFR 融合检测专利的前提下,实现同等检测性能。同时,其自主研发的测序文库制备技术已获 12 项国际专利,形成技术护城河。
国内医保谈判可能迫使世和一号 ® 降价 30%-50%,但公司通过 “检测 + 数据服务” 的模式平衡利润。例如,向药企提供经脱敏处理的临床数据,单例数据授权费用达 500-1000 元,预计 2026 年数据服务收入占比将达 15%。
面对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冲击,世和基因采取 “合作 + 自研” 双路径:与 10x Genomics 合作开发空间多组学检测,同时自主研发基于 NGS 的单细胞靶向测序技术,预计 2026 年推出首款产品,覆盖肿瘤微环境分析等新兴需求。
世和一号 ® 凭借技术领先性、全球合规性、生态协同性及政策红利,正从 “国产替代者” 向 “全球标准制定者” 跃迁。预计到 2030 年,其全球市场份额将达 15%-20%,年检测量突破 50 万例,收入规模超 50 亿元,成为精准医疗领域首个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中国 IVD 品牌。这一突破不仅改写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 “跟跑” 的历史,更以 “技术 - 临床 - 生态” 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出海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