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今天这篇内容,我想和大家聊点实在的——从2025年9月到2026年2月,这半年是咱们普通投资者“赚确定钱”的黄金窗口。为什么?因为黑天鹅乱飞的年份里,“防御”比“进攻”更重要;而中秋、国庆、春节这三波消费浪潮叠加的百货股,正是当下最抗揍、最有弹性的防御武器。
先划重点:9月建仓、10月中秋前打底、11-12月国庆行情发力、1-2月春节前兑现利润。全程紧扣“防御+消费升级”主线 。
收入升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持续提高。202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中产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消费力进入“爆发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消费的需求也会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大家购物可能更注重价格,但现在,更多的是追求品质、品牌和体验。比如说,以前买衣服可能只看重便宜,现在会更关注衣服的材质、设计以及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为百货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升级
百货业也在这场变革中不断升级。如今,百货业已经从传统的“商品货架”模式转向“体验空间”模式。我们以王府井为例,它打造的“中亚美食街”,不仅仅是简单的餐饮区域,而是一个集美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场所。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地的特色美食,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这种独特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还有合百集团的“AI营养师”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让购物变得更加科学、健康。这些举措本质上都是用科技重构人货场,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增加消费者的粘性和忠诚度。
政策升级
政策支持也是百货股发展的重要动力。商务部“县域商业三年行动”释放出万亿级下沉市场红利,这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百货龙头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随着政策的推动,这些地区的消费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激活。百货企业可以借助政策红利,加快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业绩。
必需品聚集
百货商场是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等必需品的核心渠道。这些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低,无论经济形势好坏,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通胀周期下,虽然物价会上涨,但这些必需品的需求依然稳定,这就使得百货企业的业绩更抗跌。比如说,在通货膨胀时期,化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但女性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大幅减少,因为化妆品已经成为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租金议价权
核心地段的物业对于百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核心地段的物业价值不断重估。百货企业凭借其在核心地段的布局,拥有较强的租金议价权。以重庆百货为例,它通过“数智化升级”提升坪效,租金收入占比已超30%。这意味着,即使商场的销售额没有大幅增长,租金收入的增加也能为企业的利润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核心地段的物业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能力,这也为百货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产基础。
政策对冲
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直接刺激百货终端销售。2025年四季度,重庆百货电器品类销量同比激增70%,这其中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商品,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百货企业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在政策的对冲下,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胀风险。
回顾2024年永辉超市的调改行情,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永辉超市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社区生鲜场景重构,实现了股价翻倍。这说明,只要企业能够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改革创新,就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成功。而2026年的百货股,正在经历比永辉超市更深刻的变革。
业态革命
如今,奥莱、体验店、跨境商品专区等已经成为百货商场的标配。比如汇嘉时代引入200款跨境零食,满足了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物。这种业态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商场的商品种类,还提升了商场的竞争力。
流量变现
王府井的“优集购”单品类集合店,通过整合资源,将同一品类的商品集中展示销售,坪效提升40%。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流量变现模式。百货商场拥有大量的客流,通过挖掘这些流量的价值,开展多元化的业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数据资产
步步高的“AI营养师”基于消费数据精准推荐,复购率提升25%。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百货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购物数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商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
第一步:减仓高波动赛道
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受宏观政策扰动较大,在市场剧烈动荡期间,这些赛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我们应该优先将这些股票的仓位减至总仓位30%以下。比如说,如果你原来在新能源赛道的仓位是50%,现在就要果断地减仓,把资金转移到更安全的领域。这样做是为了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护我们的本金。
第二步:切换至“类债券”资产
配置30%仓位于高股息百货股,如徐家汇、宁波中百,它们的年化股息率超5%。高股息股票就像是“类债券”资产,能够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起到安全垫的作用。在市场动荡时期,稳定的股息收入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投资。
第三步:重仓一线龙头
集中50%仓位于北上广深百货股。这些一线城市的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百货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王府井:拥有免税牌照,这是其独特的优势。随着北京环球影城等旅游景点的不断发展,王府井的流量红利也在不断增加。2025年免税业务贡献营收超30%,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技术面来看,周线级别杯柄形态突破,量能温和放大,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目标价看至18元(现价12元)。 合百集团:是安徽的区域霸主,在安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它的县域下沉战略打开了第二曲线,与拼多多合作“县域云仓”,物流成本下降20%,这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在安徽市场,合百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都很高,随着县域市场的不断拓展,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欧亚股份:自有物业占比85%,重估价值较市值折价50%,这意味着其资产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同时,它引入“元宇宙试衣间”等新业态,吸引了年轻客群,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35%。这种创新业态的尝试,有望为欧亚股份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第四步:预留10%机动资金
预留10%的机动资金,用于捕捉新天地等区域龙头的补涨机会,或者黑天鹅事件后的抄底。市场是复杂多变的,预留机动资金可以让我们在投资中保持灵活性,及时抓住一些意外的投资机会。
时间窗口
2025年9月 - 次年1月是百货股的黄金投资窗口。这个时间段包含了十一中秋双节以及持续到春节的消费旺季,百货股的业绩环比改善确定性高。在节日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预算用于购物消费,百货商场的销售额会大幅增长。同时,春节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消费需求旺盛,这将为百货股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事件驱动
消费刺激政策加码(如个税减免)、龙头公司三季度财报超预期等事件都可能成为百货股上涨的催化剂。如果政府出台个税减免政策,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将增加,从而刺激消费,百货股作为消费的重要渠道,将直接受益。而龙头企业三季度财报超预期,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良好的信号,吸引更多投资者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二 标的深度解构:谁是下一个“永辉”?
核心逻辑
王府井拥有免税牌照,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免税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旅游资源丰富,王府井作为北京的重要商业地标,将充分受益于北京的旅游消费红利。2025年免税业务贡献营收超30%,未来随着免税业务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提高。
技术面
从周线级别来看,王府井的股价呈现出杯柄形态突破的态势,量能温和放大。杯柄形态是一种经典的技术分析形态,通常预示着股价即将进入新的上涨阶段。
预期差
合百集团在安徽县域市场的渗透率不足40%,下沉空间巨大。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合百集团作为安徽的区域龙头,具有很强的本土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县域市场的需求。与拼多多合作“县域云仓”,可以降低物流成本20%,提高配送效率,这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县域市场的竞争力。
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合百集团将继续深耕安徽县域市场,通过不断拓展门店数量和优化商品结构,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借助与拼多多的合作,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预计未来几年,合百集团的业绩将保持快速增长。
护城河
欧亚股份自有物业占比85%,重估价值较市值折价50%。自有物业的优势在于,企业不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有物业的价值还会不断重估,这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产基础。同时,欧亚股份引入“元宇宙试衣间”等新业态,吸引了年轻客群,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35%。年轻客群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通过吸引年轻客群,欧亚股份可以培养长期的客户忠诚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潜力
在东北地区,欧亚股份是消费复苏的标杆企业。随着东北经济的逐步复苏,消费市场也将逐渐回暖。欧亚股份凭借其在东北地区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有望在消费复苏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布局线上线下融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春节是最后一个消费大节点,但也是“利好兑现”的时候。这时候市场会提前反应“节后需求回落”的预期,咱们要做的,是分批卖票,把利润揣进兜里。
什么时候买?
2025年9月底前 完成主要仓位进场埋伏
什么时候卖?
第一波:1月中旬,春节前的“备货高潮”结束后,如果股价涨到目标价(比如王府井18元、合百12元),先卖1/3。
第二波:1月底,市场开始炒作“节后复工”题材(比如科技股),资金会从消费股撤离,这时候再卖1/3。
第三波:2月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如果股价冲高(比如王府井跳空到15元),把剩下的1/3全卖掉。
为什么不等节后? 历史数据说话:2020-2024年,百货股春节后的平均跌幅是8%(因为节前透支了消费预期),所以“见好就收”才是聪明做法。
关键原则:赚自己能把握的钱,别贪心。这半年咱们已经赚了30%-50%,足够跑赢90%的股民了。
最后,我再和大家唠唠百货股的“防御基因”,让大家心里更踏实:
抗通胀属性:百货卖的都是“刚需品”——衣服、化妆品、家电,这些东西哪怕涨价,老百姓也不会少买。2025年上半年通胀率到3.8%,但王府井的客单价反而涨了5%,就是因为“必需品涨价+消费升级”。
现金流稳定:百货商场收租金、扣点(向品牌商收销售额的15%-20%),都是“旱涝保收”的收入。比如重庆百货,租金收入占比30%,不管经济好不好,只要商场有人流,租金就不会少。
政策庇护:商务部“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要投万亿,百货股是最大受益者——合百集团在安徽县域有20家店,欧亚股份在东北有15家,这些店都能拿到政府的补贴和税收优惠。
投资不是赌博,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2025年剩下的这半年,黑天鹅可能还会飞,但咱们盯着“中秋-国庆-春节”的消费周期,守着百货股这棵“防御大树”,既能扛住市场波动,又能抓住消费升级的红利。
记住:9月建仓别犹豫,10月中秋前打底要果断,11-12月主升浪拿稳了,1-2月春节前落袋要坚决。这波行情,咱们不仅要赚到钱,更要赚到“稳稳的幸福”。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震荡市里,最厉害的不是追涨杀跌的高手,而是懂得“守拙”的防御大师。咱们一起,等2026年春节的钟声敲响时,数钱数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