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2025年前后,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正式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L2+级智驾搭载率已达38.7%,预计2026年将突破50%;而L3级功能在高速场景的落地,更推动单车智驾系统价值量从万元级向2-3万元跃升。在此背景下,主机厂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快速量产”的智驾方案需求激增,技术供应商的“量产交付能力”与“产业链协同深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四维图新作为国内导航与车联网龙头,近年来通过“芯片+算法+数据”战略向智能驾驶转型,但其智驾业务长期面临“技术落地慢、装车量不足”的瓶颈。2025年10月,四维图新以2.5亿元现金增资+15.5亿元图新智驾资产注入的方式,完成对鉴智科技39.14%股份的收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动作不仅补全了四维图新在智驾算法与视觉感知的技术短板,更通过鉴智已深度绑定的一汽、东风(岚图/奕派)、比亚迪等主机厂,以及AMD、地平线等技术生态方,构建起“主机厂需求牵引-技术快速迭代-量产规模落地”的正向循环。
本文将从“主机厂合作带来的装车量确定性”“技术生态协同强化竞争壁垒”“财务利润与估值空间的双重提升”三个维度,解析四维图新如何通过鉴智生态的战略对接,成为智能驾驶量产浪潮中的最大受益方。
鉴智科技的核心战略是“深度嵌入主机厂研发体系,成为其智驾系统的‘技术合伙人’”。通过与一汽、东风(岚图/奕派)、比亚迪等头部主机厂的长期合作,鉴智已锁定未来3年超50款车型的智驾系统定点,直接为图新智驾带来稳定且可预期的装车量。
东风集团与鉴智的战略合作始于2024年,核心围绕岚图汽车的中高阶智驾方案展开。岚图作为东风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承担着“智能化转型先锋”的角色,其对智驾系统的需求是“成本可控(单车1.5-2万元)、功能领先(高速NOA+城区记忆行车)、适配现有电子架构”。
鉴智针对岚图需求,推出了基于地平线J6E芯片的7V(1颗前视800万像素+4颗环视+2颗侧视+1颗后视)高速NOA方案,成本较华为MDC方案低30%,且支持快速OTA升级。2025年Q1,该方案已在岚图梦想家(MPV)、追光(轿车)上量产落地,单车型月均装车量突破8000台。
更关键的是,双方合作已从单一车型扩展至“全栈智驾平台”。2025年6月,岚图与鉴智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基于地平线J6M芯片的城区NOA方案,覆盖10城高精地图区域,计划2026年Q2量产。此外,东风另一自主品牌奕派(定位年轻化智能电动车)也已接入鉴智的L2+基础版方案,2025年底上市的奕派007将标配鉴智的高速NOA功能。
对图新智驾的影响:岚图+奕派双品牌未来3年规划10款以上搭载鉴智智驾系统的车型,按单车型年均10万台销量计算,仅东风系即可为图新智驾贡献年装车量50万台以上(按单车智驾系统价值量1.2万元计,年营收超60亿元)。
一汽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对智驾的需求覆盖商用车(解放品牌)与乘用车(红旗、奔腾)。鉴智与一汽的合作始于2024年下半年,初期聚焦商用车的港口、矿区L4级自动驾驶,后期拓展至乘用车的L2+功能。
在商用车领域,鉴智的双目视觉感知方案凭借“不依赖高精地图、复杂场景适应性强”的特点,已在一汽解放的港口自动驾驶集卡上批量应用,2025年上半年装车量突破2000台,单台系统价值量达5万元(高于乘用车)。
乘用车方面,一汽红旗的新能源子品牌“红旗新能源”已将鉴智纳入核心供应商,其首款高端纯电SUV(代号E008)将搭载鉴智与地平线合作的J6E城区NOA方案,计划2026年上市。奔腾品牌则采用鉴智的基础L2+方案,覆盖其5-15万元价格带的主力车型,2025年底上市的奔腾T90智驾版已标配该系统。
对图新智驾的影响:一汽商用车的L4方案单价高(贡献高毛利),乘用车的规模化装车(红旗+奔腾年销量超50万台)则为图新智驾提供稳定现金流。预计未来3年,一汽系将为图新智驾贡献年装车量30万台以上,营收超36亿元。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其智驾策略是“用高性价比方案覆盖主流车型,推动智驾从高端向大众普及”。2025年3月,比亚迪与鉴智达成合作,后者为其10-20万元价格带的车型(如元PLUS、秦L)提供L2+基础智驾方案。
鉴智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其双目视觉方案硬件成本仅3000元(含摄像头+域控制器),配合自研算法,可将单车智驾系统总成本压至8000元以内,比行业平均低20%。比亚迪对此高度认可,计划2026年将该方案推广至5款主力车型,目标年装车量超80万台。
对图新智驾的影响: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将显著摊薄鉴智的研发成本,同时通过“国民车”的普及,提升图新智驾在低端市场的品牌认知度。预计未来3年,比亚迪将为图新智驾贡献年装车量40万台以上,营收超32亿元。
除上述三家外,鉴智还通过东风、一汽的生态链,切入其他自主品牌合作。例如,东风旗下的猛士科技(高端电动越野)、一汽的捷达品牌(大众合资入门级),均已启动与鉴智的智驾方案对接。这些车型的定位集中在10-25万元主流市场,年销量合计超200万台,若鉴智能切入其中30%的份额,即可新增年装车量60万台。
综合上述合作,鉴智未来3年(2026-2028年)已锁定的装车量超200万台/年(岚图/奕派50万+一汽30万+比亚迪40万+其他80万)。按单车智驾系统平均价值量1.2万元计算,图新智驾(作为鉴智的主要技术输出方)的年营收将突破240亿元,较2024年的不足10亿元增长24倍。这种“主机厂强绑定+全价格带覆盖”的装车量增长,是四维图新智驾业务最核心的基本盘。
鉴智的技术优势不仅源于主机厂的量产经验,更依托于与AMD、地平线等芯片巨头的深度协同。这种“芯片-算法”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其智驾方案在性能、成本、迭代速度上形成差异化壁垒,进一步巩固装车量优势,反哺图新智驾的技术竞争力。
鉴智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单羿,曾是AMD全球副总裁、赛灵思(2022年被AMD收购)AI研发负责人,主导过Zynq UltraScale+ MPSoC等多款AI芯片的研发。这一背景使鉴智与AMD形成了“技术研发-生态适配”的深度合作:
算力定制:鉴智的GraphAD端到端智驾模型对算力需求特殊(需兼顾实时性与泛化性),AMD为其定制了基于XDNA架构的AI加速模块,算力利用率较通用GPU提升20%。
工具链协同:AMD的Vitis AI开发平台与鉴智的算法框架深度融合,将模型部署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大幅加速量产进度。
车规级验证:AMD的车规级芯片(如Spartan UltraScale+)通过了AEC-Q100认证,鉴智的智驾系统可直接搭载,降低主机厂的验证成本。
对图新智驾的影响:通过与AMD的合作,图新智驾获得了“定制化算力+高效开发工具链”的支持,其自研的智驾算法在车规级芯片上的适配效率提升30%,为后续与更多主机厂合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地平线是鉴智的重要战略股东(持股超5%),双方在芯片与算法的联合开发上形成了“需求共研-方案共享-量产共赢”的模式:
芯片适配:鉴智的7V高速NOA方案基于地平线J6E芯片开发,针对中国道路场景优化了BEV(鸟瞰图)感知算法,误检率较通用方案降低15%。
数据闭环:地平线的“征程”数据平台与鉴智的量产数据反哺机制打通,双方共享路测数据,加速算法迭代。2025年上半年,鉴智的城区NOA接管率已从0.8次/百公里降至0.3次/百公里,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成本分摊:地平线为鉴智提供芯片量产折扣(较市场价低10%),鉴智则承诺优先推荐地平线芯片给合作主机厂,形成“销量-成本”的正向循环。
对图新智驾的影响:地平线的芯片资源与数据能力,使图新智驾的中高阶智驾方案(如城区NOA)性能对标华为ADS 2.0,但成本降低20%,在15-25万元价格带市场具备更强竞争力。
通过与AMD(算力)、地平线(芯片-算法)的深度绑定,鉴智的智驾方案在“性能-成本-量产速度”上形成了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帮助其在主机厂招标中胜出(如岚图选择鉴智而非华为),更通过技术反哺图新智驾,使其具备了“从算法到芯片适配”的全栈能力,为未来拓展更高级别智驾(如L3/L4)奠定了基础。
鉴智带来的装车量增长与技术协同,最终将转化为四维图新的财务利润提升与估值空间打开。我们从“短期营收增长”“中期毛利率优化”“长期估值重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四维图新传统业务以导航、车联网为主,2024年总营收约58亿元,其中智驾业务收入仅3.2亿元(占比5.5%),且毛利率不足20%(主要因装车量小,研发成本摊薄不足)。
随着鉴智装车量的爆发,图新智驾的收入结构将发生质变:
收入规模:2026年,鉴智智驾系统装车量预计超200万台,按单车价值量1.2万元计算,图新智驾营收将达240亿元(按四维图新持股39.14%计算,贡献营收94亿元)。加上四维图新原有的智驾业务(预计10亿元),总智驾营收将突破10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5.5%提升至60%以上,成为绝对第二曲线。
毛利率改善:鉴智的量产规模效应显著,其智驾系统毛利率可达35%(行业平均约30%)。图新智驾通过技术授权与合作分成模式(鉴智负责研发,四维图新负责部分集成与交付),预计综合毛利率可达30%,较传统业务高10个百分点。
四维图新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主要因车联网业务亏损),但随着智驾业务的崛起,利润将迎来爆发:
净利润测算:假设图新智驾2026年营收94亿元(按39.14%持股比例),毛利率30%,费用率(研发+管理+销售)控制在20%,则智驾业务净利润可达94×(30%-20%)=9.4亿元。叠加其他业务(预计净利润2亿元),总净利润将达11.4亿元,较2024年扭亏为盈。
ROE提升:2024年四维图新ROE为-3.8%,2026年若净利润11.4亿元,净资产按150亿元计算,ROE将回升至7.6%,接近行业平均水平(智能汽车板块ROE约8-10%)。
当前四维图新的估值(2025年10月)对应PE(TTM)约-100倍,主要因传统业务亏损拖累。但随着智驾业务成为核心增长极,市场将重新定价:
可比公司估值:智能驾驶核心标的(如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的PE(2026E)约30-40倍。假设四维图新2026年净利润11.4亿元,给予35倍PE,目标市值可达450亿元,较当前市值(约220亿元)有130%的上涨空间。
生态溢价:四维图新通过鉴智绑定了AMD、地平线、一汽、东风等产业链核心玩家,形成了“芯片-算法-主机厂”的闭环生态,这种稀缺性将带来额外估值溢价(预计10-15%)。
通过与鉴智的战略对接,四维图新成功解决了“装车量不足”的核心痛点,并借助主机厂绑定(一汽、东风、比亚迪)、技术生态协同(AMD、地平线),构建了“规模增长-技术迭代-利润释放”的正向循环。未来3年,鉴智带来的确定性装车量将驱动图新智驾营收爆发,毛利率与净利润率显著提升,最终推动四维图新从“传统导航服务商”转型为“智能驾驶核心标的”,迎来财务利润与估值空间的“戴维斯双击”。
在智能驾驶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量产”的关键节点,四维图新通过鉴智生态的战略卡位,已成为这场产业变革的最大受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