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格力与巨化在2025年10月10日的会谈聚焦于半导体材料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尤其是在碳化硅(SiC)芯片制造与制冷剂技术升级领域达成重要共识。以下是基于行业动态和双方战略布局的综合分析:
一、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突破合作
格力近年来加速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产业,其自主建设的亚洲首座全自动化SiC芯片工厂已于2024年6月投产,年产能达24万片6英寸晶圆,并通过车规级IATF16949认证,不良率低至15PPM。此次与巨化的合作可能涉及以下方向:
1. 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供应
巨化作为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其电子级氢氟酸(纯度≥99.999%)是SiC芯片制造中刻蚀工艺的关键材料。格力芯片工厂对超高纯度化学品的需求旺盛,双方可能签署长期供应协议,以保障供应链安全。
2. 晶圆封装材料协同研发
巨化在含氟聚合物领域的技术积累(如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可应用于芯片封装的散热材料和绝缘层。格力与巨化可能联合开发适配SiC芯片的高性能封装材料,提升产品可靠性。
3. 车规级芯片供应链整合
格力SiC芯片已通过车规认证并计划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渗透,而巨化的制冷剂产品(如R32)在汽车空调领域有成熟应用。双方可能探讨“芯片+制冷剂”的整车解决方案,例如将格力SiC电驱模块与巨化环保冷媒结合,优化电动车能效。
二、制冷剂技术升级与产能协同
作为格力长期的制冷剂供应商,巨化在R32领域占据国内34%的配额(2025年产能19万吨),并计划扩建至45万吨。此次会谈可能涉及:
1. R32供应与配额分配优化
格力空调对R32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出口机型中(如2025年AHR博览会推出的R32热泵产品)。双方可能就2026-2030年的R32供应配额进行预分配,以应对《基加利修正案》下的产能削减压力。
2. 四代制冷剂技术联合研发
巨化正在甘肃投资196亿元建设年产3.5万吨R1234yf(四代制冷剂)项目,而格力在空调系统设计上具备优势。双方可能合作开发适配R1234yf的高效制冷循环系统,抢占2026年海外专利到期后的市场空白。
3.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创新
巨化的R1234yf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供应链,格力则通过投资湖南国芯半导体布局车用半导体。双方可能探索将SiC芯片与R1234yf冷媒结合,开发下一代汽车热管理集成方案,提升能效并降低成本。
三、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协同
1. 巨化工厂智能化改造
格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拥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而巨化正在推进液冷数据中心、智能仓储等数字化转型项目。双方可能合作实施巨化氟聚板块的智能制造升级,例如引入格力的AI视觉检测系统提升产品良率。
2. 绿色能源合作
格力的光伏空调技术可应用于巨化工厂的屋顶发电项目,结合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此外,巨化的氟制冷剂副产品(如氢氟酸)可用于生产光伏玻璃的蚀刻液,双方可能构建“制冷剂-光伏材料”循环经济链条。
四、战略合作框架与未来布局
综合行业趋势和双方技术互补性,格力与巨化的合作可能遵循以下路径:
1. 短期(2025-2026年):聚焦R32供应保障、电子级氢氟酸采购及SiC芯片封装材料开发。
2. 中期(2027-2030年):联合量产四代制冷剂R1234yf,推动SiC芯片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应用,共建绿色制造示范工厂。
3. 长期(2030年后):探索氟基新材料在半导体、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形成“材料-设备-系统”的全产业链协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