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楚团长扯投资
 · 浙江  

9月3号的阅兵就在眼前了,大家都在关注,到时候会有哪些新的、牛逼的武器亮相。
一旦引起轰动,势必会在资本市场上掀起关注。
实际上中国当前的军事实力,最核心的还是在于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虽然没有在明面上很受关注,但实际上至关重要。因为其不仅是战略安全保障的关键一环,更是中国空间能力“从可用到好用”的象征。
卫星不是“看起来高端”的摆设,而是正在深度参与“打得赢”和“联得上”的作战网络。比如这次可能亮相的星地融合通信模块、分布式卫星集群控制,背后对应的都是低轨通信、测控组网等复杂体系能力。
这套体系一旦成熟,不仅意味着战时通信不中断,更直接关系到海空一体化打击、无人集群协同、远程精确打击等核心能力的部署。而这些能力,已经悄然进入产业兑现阶段。
从投资的角度看,军工产业本身周期性强,估值弹性高,但难在抓拐点。而卫星产业,则是军工与科技的“融合交集”——既受益于国防投入升级,又能切入民用通信、车联网、遥感农业、地质监测等更广阔的产业场景。
这两年你可能已经看到过:
华为手机直连卫星,Mate 60 Pro之后,多款国产旗舰机都开始搭载卫星通信功能;
吉利在青岛建造专用卫星工厂,2025年前要发射数百颗卫星,支撑智能驾驶高精度定位;
国家发改委连续将商业航天写入重点任务文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新质生产力”组成部分。
而从投资角度来看, 中证卫星产业指数,是目前市面上,覆盖了卫星制造、发射、地面通信、运营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指数,既有中航光电这种军工核心,也有中国卫通这类商用运营主体,还纳入了一批民营创新企业。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适中,兼顾弹性与稳定性。
对比相关指数,明显能看出卫星产业更犀利,今年以来表现更胜一筹,正因为其纯度高,更聚焦。跟踪这个指数的产品,目前只有卫星产业ETF(159218.SZ)一只。
根据银河证券预测,2024-2026年仍有望保持高位增长,2026年整体净利润有望接近289亿。这已经不是纯预期,而是进入了“兑现期”。
当然,卫星产业仍处于投入密集期,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在空间能力、产业链自主、下游应用放量等多重驱动下,它具备中长期逻辑的延展性。
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卫星产业ETF(159218.SZ)代表的细分赛道,短期在九一三大阅兵的背景下,板块有望持续获得催化,而长期则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极,产业的成长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