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英伟达新技术有望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化、国产机器人产业订单迎来密集突破
英伟达将于8月25日发布机器人“新大脑”,展示其在物理AI领域的布局。此前,公司已展示视觉推理模型在现实操作中的应用,例如机器人能够推断并完成“将面包放入烤面包机”的动作。黄仁勋认为,AI发展正经历从感知AI到生成式AI、再到代理式AI的演进,然后进入以机器人为核心的“物理AI”时代。在近日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表示,物理AI将撬动万亿美元级的市场。我们认为,这一趋势有望扩大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规模,并加速其在各行各业的布局。如今,人形机器人已在工业场景中初步落地,近期,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国移动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项目总金额达1.2405亿元。其中智元中标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算7800万元;宇树中标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及配套设备,金额4605万元,这是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单笔商业订单。紧随其后,优必选科技于7月18日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合同金额9051.15万元,刷新了行业单笔中标金额纪录。从行业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已超过83个,累计合同金额接近3.3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显示出市场需求的迅速释放。我们认为,这些订单显示,头部企业已具备批量化供货能力,行业客户也正从探索性试点转向实际应用采购。其中,优必选、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三家企业合计占据超过六成中标金额,宇树科技以7次中标数量位居首位,展现出了公司在轻量化与灵活应用场景方面的技术优势。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汽车制造、智能硬件、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共同赛道,而更多企业的参与也有望推动上下游配套环节的加速完善。
上海市发布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政策导向加速行业落地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上也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实用化部署构建了明确路径。近期,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三年目标: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建设约10个“AI+制造”示范工厂,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100个智能产品,推广100个应用场景,并培育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方案强调推动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典型工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并制定安全性与可靠性检验检测标准,推动产品“持证上岗”。此外,上海还提出建设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的“AI+制造”示范工厂,通过空间计算与多智能体协同提升动态感知与制造新模式,并推动软件定义工厂与按需制造等技术落地。我们认为,在明确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加速落地的黄金期。
建议关注:
1)奥比中光: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深度绑定微软英伟达。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国内服务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过70%。
2)柯力传感: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
证券研究报告
《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即将揭晓,重点关注产业链龙头奥比中光、柯力传感!》
对外发布时间
2025年8月24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吴 立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2
周新宇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