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从事环境治理、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材料(2024年未产生收入)三大业务板块。环境治理板块涵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及污水处理等领域,同时,公司布局环保工程建设、垃圾清运及渗滤液处理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处理全产业链体系。装备制造板块专注于环保装备与新能源材料装备的研制。新能源材料板块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上游在印尼布局镍中间品冶炼项目,下游在国内建设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产品线涵盖电解镍、电池级硫酸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力销售、垃圾处置服务及设备销售与服务等。
2024 年度,公司环保项目运营收入达 33.70 亿元,报告期末公司投资控股的垃圾焚烧发电运营项目 55 个(含3 个试运行项目),上述项目合计投运规模约 3.73 万吨/日。报告期末公司投资控股的餐厨垃圾处理运营项目达 19 个。期末公司在建的控股垃圾焚烧项目 2 个、在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4 个。
2024 年度,公司装备、EPC 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 37.59 亿元,同比增长 28.88%。
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嘉曼公司年产 4 万金吨印尼高冰镍项目进展顺利,首条年产 1 万金吨富氧侧吹炉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伟明盛青公司温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新取得 81.2 亩用地,一期年产 2.5 万金吨电解镍项目投入试生产,新能源材料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
其他事项:公司下属伟明建设公司成功取得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提升了公司工程建设能力。公司成功竞得温州龙湾区状元地块,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 4 亿元建设总部大楼。“伟 24 转债”于 2024 年 4 月 22 日成功发行上市。
(一)经营模式
主要以特许经营模式从事城市生活垃圾、餐厨、污泥、市政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运营业务;同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和销售核心的垃圾焚烧、渗滤液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环保装备,以及红土镍矿火法和湿法冶炼等新材料装备。环保和新材料装备一方面供公司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另一方面开展设备对外销售及服务。公司在垃圾焚烧项目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丰富,投资和运营成本管控能力强,稳定运营能力、发电效率居行业领先,投运项目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公司业务毛利率较高,是公司专业化管理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1、运营模式
垃圾处理项目运营模式:公司主要采用 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两种特许经营模式。
装备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采用“自主研制+定制化+服务”的运营模式。
新材料项目运营模式: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构建了“国际化布局+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模式,通过国内外业务协同发展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
2、采购模式
垃圾处理业务采购模式:主要通过与工程承包商签订承包协议,由其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工程建设。同时,公司自主研发并提供垃圾焚烧处理及余热利用设备、烟气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高低压电气设备和污水处理系统等核心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在日常运营阶段,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原料采购渠道,采购石灰、活性炭等生产必需品,并实施电量自用与外部采购相结合的能源供应模式。
(二)2024年主营业务销售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17,109.53 万元,同比增长 19.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0,387.99 万元,同比增长 31.99%。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及风险
(一)所处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垃圾处理行业:行业正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面临全方位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系统化建设运营等新机遇与挑战。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中标数量、新增产能及投资金额等关键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电价补贴力度逐步减弱,叠加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的实施,未来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退坡趋势或将延续。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着力提升现有项目运营效率,在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布局,并通过多元化收益渠道增强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形成以政府特许经营为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政府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项目投资者或运营商,授予其在特许经营期限内独家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权利,并允许其收取相应费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40 年,期满后,政府将重新组织招标,若原经营者未能再次获得特许经营权,需按协议将项目移交给当地政府。餐厨垃圾处理行业亦采用类似模式。
焚烧处理能力仍有增长潜力,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未来,垃圾焚烧企业的效益增长点将从新项目开发逐步转向存量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和业务拓展。
装备制造行业:国内垃圾焚烧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部分设备已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规模化出口。
公司装备制造公司已在新材料装备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湿法领域主要有大型槽罐、搅拌器、浓密机、反应釜等设备,火法领域主要有侧吹炉炉体、收尘器和脱硫设备等。近年来,公司装备制造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新材料装备订单量显著提升。
新能源材料行业: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凭借其能量密度高、用户体验优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类型。作为生产高镍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料,上游高冰镍产业也因此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之一,业务覆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全产业链。
2、拥有行业领先的成套装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3、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并驾齐驱,协同发展能力强。
(三)面临的主要风险:
1、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及竞争的风险。行业处于成熟期,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增项目减少、国补退坡以及处理能力过剩等挑战。
2、应收款项回收风险。因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垃圾处置收入无法及时收回风险。(个人观点。公司处浙江、江苏,政府支付能力相对强)
三、研发情况:
研发人员:377名,占公司总人数8.98%,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2人,本科192人,专科及以下172人。学历结构高层次人才占比少。
年龄:30岁以下80人,30-40岁175人。
24年研发费用1.14亿元,占收入总额的1.59%,近五年平均占收入总额的1.7%,与行业公司相比研发投入相对较高。
四、员工情况
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 82人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 4116人
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 4198人(其中生产人员2390人,销售人员105人,技术人员1066人,财务和行政637人)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 32人。
五、实际控制人:
实际控制人为项光明(62岁)。项光明与王素勤(配偶)、朱善玉、朱善银(舅舅)、章锦福(妹妹的配偶),通过伟明集团、嘉伟实业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68.6%。
六、财务分析
优势:1.公司收入连续5年稳定增长,但2022年收入只增3.6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8%。ROE五年平均为21%,盈利能力强。
2.当前PE不到12倍,10年平均PE为23.1倍,极限情况PE为11.4倍,目前几乎已是最低水平。
风险:1.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恶化,应收款项回收风险。
2.镍价持续低迷。(现价1.65万美元/吨,需>1.8万美元/吨)
3.公司有息负债合计75.03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为27.3%,比上年增加10.1亿元,负债规模大。(但对比三峰环境、绿色动力、圣元环保,有息负债规模均很大)
(一)收入及利润稳定性
营业收入连续5年增长。但2022年收入只增3.6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8%。25年一季报收入微增。
(二)盈利及成长能力
1. 2024年公司净利率38.83%,近5年基本都维持在35%以上,公司利润率高。近5年平均毛利率为49.57%,净利率为37.74%。
ROE 2024年为20.21%,近5年平均为21%,盈利能力优秀。
2.销售费用增长率114.1%,主要系2023年下降51.3%,2023年基数太低,24年与22、21、20年基本相当。占收入比为0.3%,近5年平均为0.4%,与同类公司相比,低于三峰环境比率。
3. 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为1.6%,近5年平均为1.7%。高于行业内公司。
(三)资产负债情况
1.现金及等价物占资产比:2024年为8.25%,近5年平均为9.57%,近3年呈下降趋势。资金状况不佳。
公司2024年底货币资金22.5亿,交易性金融资产0.16亿元,合计22.66亿元现金类资产。
有息负债合计75.03亿元。实际净现金-52.37亿元。
2. 2024年应收账款比上年增长40.86%(>收入增速),占总资产比13.2%,近2年大幅增加,24年应收款项/收入比为50.6%(23年为42.7%、22年为22.6%),24年应收账款/净利润为130%。款项回收情况变差。
存货占资产比1.14%(存货同比增36.77%);固定资产等资产占资产比67.7%。
三项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约为82.04%左右,占比比例高。
3. 货币资金/有息负债比为0.34,近5年平均0.37,现金无法覆盖有息负债。
(四)现金流情况
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收入为88.4%,近5年平均为81.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87.28%,近5年平均为95.52%。公司经营质量不好。
(五)营运能力
2024年公司营业周期184天,比23年大幅增加(129天),近4年呈逐年增长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下降。
七、报表项目详细分析
1.应收账款:总额36.89亿元,1年以内29.75亿元,占80.6%。上年23.81亿元。
坏账计提情况:
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0.59亿元,计提0.3亿元,计提比例50.26%。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组合计提项目:组合一:应收补贴电费组合5.62亿元 单位:元
名称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计提比例(%)
1 年以内 298,215,077.14 5,218,763.93 1.75
1 至 2 年 205,392,221.28 6,921,717.85 3.37
2 至 3 年 58,532,705.12 2,961,754.87 5.06
3 至 4 年 524.74 49.06 9.35
合计 562,140,528.28 15,102,285.71 2.69
组合计提项目:组合二:其他应收账款组合 30.68亿元 单位:元
名称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计提比例(%)
1 年以内 2,675,548,299.93 133,777,415.00 5.00
1 至 2 年 296,605,430.70 29,660,543.07 10.00
2 至 3 年 52,190,579.18 10,438,115.83 20.00
3 至 4 年 33,601,939.10 16,800,969.57 50.00
4 至 5 年 7,340,085.11 5,872,068.09 80.00
5 年以上 2,397,553.16 2,397,553.16 100.00
合计 3,067,683,887.18 198,946,664.72 6.49
前5名应收账款占比35.43%。公司整体计提比例6.61%。一年以上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偏低。
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0.09亿元,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
3.其他流动资产7.68亿(上期7.5亿),是公司留抵增值税款。
4.长期应收款1.69亿元,其中特许经营权项目长期应收款1.59亿元,企业间有偿借款0.1亿元。
5.在建工程期末23.75亿元,增加15.27亿元,主要是印尼嘉曼高冰镍项目本年新增13.36亿元。
6.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42.1亿元(上期132.5亿元,本期增加主要是特许经营权增加14.3亿元),主要是项目特许经营权117.62亿元、在建PPP项目21.42亿元(2项合计139.04亿,占资产总额比达50.6%),土地使用权3.02亿元,计算机软件及专利权0.04亿元。
7.其他非流动资产1.27亿,上期为1.32亿,是预付工程款0.47亿、预付土地款0.74亿、预付排污权款0.06亿。
8.其他应付款2.43亿元(上年2.57亿元),其中第三方借款0.96亿元(上年0.7亿元),其他为应付保证金、押金,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个人往来等。
9.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07亿元,其中:长期借款3.57亿,长期借款及债券利息0.1亿元,合计3.67亿元(上年同期5.31亿元)。
10.长期应付款6.03亿元,其中企业间有偿借款5.94亿元(上年为0)。
11. 公司有息负债:短期借款1亿,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3.67亿元,长期借款47.14亿元,应付债券17.28亿元,长期应付款(企业间有偿借款)5.94亿元,合计75.03亿元。上年同期64.95亿元。
八、与同行业对比
国内从事垃圾处理发电行业公司有:三峰环境、绿色动力、圣元环保。
在毛利率、净利率、ROE、收入增长率、现金占资产比、研发费用占比、营业周期、资产负债率上,伟明环保领先;
在应收款项收取上,三峰环境领先;
在固定资产占比、收入现金流上,绿色动力领先;
综合分析,伟明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中十分优秀,第一选择。但需重点关注应收款项和收入减速风险。
九、其他
2024年1月30日,公司实际回购公司股份10,625,470 股,回购均价16.94元/股,前复权价格16.21元/股,使用资金总额1.8亿元。计划用于可转换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