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SZ002050)$ $盾安环境(SZ002011)$ $英维克(SZ002837)$
最近液冷技术大火,很多人特别关注华为、英维克这些系统集成商,但我想聊聊产业链里那些“默默造阀门”的公司——比如三花智控和盾安环境。在我看来,它们的价值不在于追风口,而在于几十年夯实的产业地基。无论液冷技术怎么变,冷却系统里总需要精密控制流量的阀门、膨胀阀和换热器,而这两家正是全球制冷零部件的“隐形冠军”。
三花智控的电子膨胀阀全球市占率超过50%,盾安环境的截止阀全球第一、四通阀全球第二。这种地位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技术专利、规模成本和客户认证三重护城河垒起来的。比如三花的车用电子膨胀阀,能在零下40℃启动,耐压强度是普通阀门的3倍,寿命超过200万次——这种性能指标,新玩家没十年技术积累根本追不上。而盾安凭借格力控股后的资源协同,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价格比三花低10%-15%,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反而吃下了更多中端市场份额。
有人说:“系统集成商以后可能自研零部件,绕过传统供应商。”但现实是,液冷系统的复杂性反而强化了分工逻辑。华为的超充桩、英维克的数据中心液冷方案,核心芯片可以自研,但精密阀门依然需要外购。因为冷板式液冷要求流量误差不超过±2%,浸没式液冷要兼容腐蚀性冷却液——这些技术三花和盾安早已在空调、汽车热管理领域验证了十几年。就连康盛股份这样的液冷新锐,其技术源头也是从汽车制冷配件迁移过来的。
更关键的是,它们早已不满足于只做“卖阀门的”。三花通过特斯拉的八通阀集成模块,证明了向系统方案转型的能力;盾安则借势格力渠道,把制冷阀件装进了储能液冷机组,拿下宁德时代、比亚迪的订单。这种升级不是凭空跨界,而是把零部件优势转化为系统设计的话语权——就像搭积木,自己手握最关键的几块,别人自然绕不开你。
短期看,政策与需求的双重催化正在释放红利:国内“以旧换新”拉动高能效空调阀件需求,海外热泵替代燃气锅炉催生增量市场;中长期看,储能热管理(2029年全球市场或达3770亿元)和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三花绑定特斯拉)可能成为新引擎。
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液冷的技术路线或许会迭代,但热力系统对“精密控制”的需求不会消失;系统集成商的格局可能变迁,但能活下来的,大概率还是那些把零部件做到极致、再向上捅破天的公司。
从市场走势看,英维克、申菱环境这样的新液冷股已经有很大涨幅了,我倒是觉得现在可以持有三花智控和盾安环境这样的有长久韧性的公司,可能会慢一些,没有英维克那样的一飞冲天,但稳步上涨的走势会让买入者更加能够捂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