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选择的逻辑:新兴产业盯需求,传统产业看供给

用户头像
电磁阀
 · 北京  

$申菱环境(SZ301018)$ $宏创控股(SZ002379)$ $中国铝业(SH601600)$

在股票投资中,供需关系是决定企业盈利状况最根本的因素。理论上,最理想的投资机会是找到供给收缩而需求扩张的行业,但这种“两头甜”的情况实属罕见。现实中,我们更多面对的是供给或需求仅有一端有利的局面。因此,区分产业类型并把握主要矛盾至关重要——新兴产业重在需求侧,传统产业则要盯紧供给侧。认清这个逻辑,能帮我们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抓住主线机会。

新兴产业的核心在需求,供给次之。新兴产业往往处于技术爆发或应用拓荒阶段,供给格局尚未定型。此时,即便存在多家竞争者,只要需求真实且持续增长,企业盈利就有支撑空间。以芯片和AI产业为例,尽管参与者众多,但算力需求、智能应用场景的爆发性增长,驱动了相关公司的业绩预期和股价表现。需求是新兴行业的生命线,只要需求在扩张,即便供给暂时过剩,也会被快速成长的市场消化。因此,我们应更关注行业渗透率、用户增长、政策催化等需求端信号,而非过早担忧竞争格局。

近期火热的液冷板块正是典型案例。作为数据中心和算力升级的关键技术,液冷方案因AI服务器的高功耗迎来爆发性需求。虽然提供液冷解决方案的厂商不少(如英维克申菱环境等),但在“东数西算”政策与算力基建扩张的背景下,真实需求推动订单放量,出现了像淳中科技、英维克、申菱环境这样的牛股。这类标的即使短期调整,只要需求逻辑未变(如技术迭代、政策支持或下游景气延续),后续仍具潜力,这里我重点关注申菱环境,作为华为长期合作伙伴,在昇腾AI芯片液冷配套领域占据显著优势,后续申菱环境还会随着国产配套的能力受到市场重视。

传统产业的核心在供给,需求难有惊喜。传统行业普遍面临需求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的问题,如地产链、基础材料、消费纺织等。此时,投资机会更多来自供给端的收缩或约束。政策限制、资源壁垒、环保要求、技术淘汰等,都可能成为供给出清的推手。一旦供给收缩,即使需求平稳,龙头企业的定价权和盈利韧性也会显著提升。

铝业股的逻辑就是供给驱动的典型。国家设定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后,供给弹性消失。尽管地产需求疲软,但新能源车、光伏用铝的增量叠加产能刚性限制,使中国铝业宏创控股中国宏桥)等龙头掌握议价权,盈利稳定性远超预期。近期宏创控股开始资产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尤其值得关注。

近期国家提出的“反内卷”政策,本质也是通过限制低效供给(如限制锂电、光伏、焦炭等领域的低水平扩产),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供给收缩后,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毛利率修复,股价随之启动。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分清产业阶段,抓住供需的主要矛盾,才能穿透噪音,在结构分化中锁定真正的机会。若用传统行业的供给逻辑套新兴产业,可能错失成长红利;反之,用新兴行业的需求逻辑押注传统产业,易陷入估值陷阱。市场永远在变,但底层逻辑不变——新兴产业看需求弹性,传统产业看供给刚性。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