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争论促进发展,期待优秀企业

用户头像
电磁阀
 · 北京  

$安井食品(SH603345)$ $安井食品(02648)$ $预制菜(BK0777)$

最近罗永浩和西贝因为预制菜吵得火热,一个质疑“不是现做”,一个忙着解释,把预制菜又推上了热搜。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吃着有没有锅气”“值不值这个价”,但其实这件事背后,更该关注的是预制菜能给咱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带来多大帮助——这可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大事,至于口味和价格,交给市场慢慢调就行,不用太纠结。
可能有人觉得,预制菜不就是“加热一下就能吃”吗?跟食品安全有啥关系?其实咱们平时在外吃饭,最担心的就是后厨干不干净、食材新不新鲜。有些小餐馆后厨藏着掖着,食材从哪儿进的、洗没洗干净、放了多久,根本说不清;厨师炒完菜,锅刷没刷干净也全凭自觉,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但预制菜就不一样了,它的生产全是“明明白白”的。食材从地里收上来,要先过好几道检测,农残、重金属这些都得达标;进了工厂,全程在无菌车间里加工,切菜、调味、包装都靠机器,不用手碰,减少污染;就连加热到多少度、加什么添加剂、加多少,都有严格规定,每一步都记下来,万一出问题,能顺着记录查到源头。这种“从菜地到饭盒”的全流程把控,正是国家想推动的食品安全模式——毕竟只有标准统一了,咱们吃着才能真放心。
预制菜最大的意义在于为解决困扰我们多年和没有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所以预制菜需要更加着力在安全性的监管和约束,而口味和价格的问题就交给市场去调节好了。至于大家纠结的“口味没锅气”“比现做贵”,其实不用太担心。现在不少预制菜企业都在研究怎么还原家常菜的味道,有的甚至请了星级厨师调味,慢慢吃着就顺口了;价格方面,做得大的企业一次能生产几万份,成本自然降下来了,以后竞争多了,只会更便宜。喜欢现炒的就选餐馆,图方便放心的就选预制菜,各取所需就好。

对于预制菜企业的选择,安井食品是值得关注的。它是2024年速冻食品行业的老大,光预制菜这一项一年就卖了43亿多,市场份额比第二名到第四名加起来还多。现在安井食品在全国建了12个生产基地,一年能生产110多万吨产品,它还有300多项专利,参与制定了100多个行业标准,在这个行业里是很有实力的。这次争论引起了全社会和监管部门对预制菜行业的重视,能够促进大家更多的关注这个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行业,也促进监管的进一步到位和规范。一个行业在模棱两可的环境中是无法发展起来的,环境规范和社会的关注能推动发展并培育出优秀和值得投资的企业来。
其实罗永浩和西贝的争论,更像给大家提了个醒:看预制菜别只盯着“好不好吃”,更要看到它能帮咱们把食品安全做得更扎实。以后要是有更多的企业用心做品质,预制菜不仅能让咱们吃饭更方便,还能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至于口味和价格,交给市场慢慢优化,总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