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TH突破4200美金,囤币股也迎来一波快速反弹,但是很多朋友会发现不少囤币股的股价并没有回到前期高点,这是为什么?$BitMine Immersion(BMNR)$ $BTCS(BTCS)$ $SharpLink Gaming(SBET)$
本文将从三个核心问题出发,再次梳理囤币股的投资逻辑,供大家未来投资参考:
1、囤币股的溢价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扩张?
2、中长期来看,为什么溢价率中枢会持续下行?
3、囤币股为什么不适合长期持有?
一、囤币股的溢价率来源
囤币股的溢价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由两方面驱动:
1、运营溢价
囤币公司往往会通过质押、借贷、做市等方式,在持有 ETH 基础上获取额外收益。
2、合规需求
部分资金由于合规等原因,无法直接配置 ETH 现货或 ETF,如果看好ETH未来表现,只能通过买入囤币股间接持有 ETH。
因此,市场会给予囤币股相对于其持有 ETH 市值的一定的溢价率,可以称之为“初始溢价”
初始溢价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市场对 ETH 涨幅和涨速的预期,上涨预期越高,初始溢价率就越高。
二、溢价扩张的“飞轮效应”
一旦有了初始溢价率,囤币公司就能利用正反馈循环推动溢价率进一步扩大。
具体的逻辑为:
高溢价发行股票(等于高价卖股)→ 用募集资金低成本买入更多 ETH(低价买币)→ 每股 ETH 含量提高→ 市场在原有溢价基础上再给予更高溢价→ 融资稀释成本继续下降 → 再次高位融资买 ETH
这里的溢价率的扩张的幅度,关键取决于不同公司的融资能力,融资规模越大,融资结构越多元化,对于“每股ETH含量”的提升就越快,这也是不同囤币公司溢价率出现差异的核心原因。
整个飞轮效应可以总结为:
ETH 上涨预期 → 溢价率上升 → 高价增发买 ETH → 每股 ETH 含量提升 → 溢价率继续上升→高价增发买ETH
该飞轮机制将持续推动溢价率的扩张,直至出现以下情形:
1、ETH 价格回调、初始溢价率收缩、每股 ETH 含量增速放缓,从而导致溢价率进入收缩阶段
2、公布新的大规模融资方案,引发市场对短期稀释效应的强烈担忧,导致溢价率收缩
当溢价率压缩到低位,伴随着 ETH 价格企稳反弹,或短期稀释效应减弱并公布回购或债权融资方案时,新的飞轮机制或将重新启动,形成“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循环模式。
三、囤币股的溢价率中枢会持续下行
虽然囤币股溢价率会随着行情波动周期性扩张和收缩,但长期趋势是 中枢不断下移,原因在于:
1、ETH 涨速放缓
当 ETH 市值变大后,大幅上涨的概率下降,初始溢价率会随之压缩,影响后续的溢价率扩张
2、每股 ETH 含量增速放缓
即使ETH价格持续上涨,由于规模增加,每股ETH含量增速也会放缓,市场愿意给予的额外溢价率也会下降。
以BTC囤币股龙头MSTR为例:
2024 年 11 月,MSTR 在 BTC 涨到 9 万美元时,mNAV 接近 4x,股价 540 美元。
但当 BTC 突破 12 万美元时,mNAV降到 1.6x,股价跌到 400 美元。
四、囤币股的投资策略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囤币股的两个核心结论:
1、囤币股的溢价率会周期性波动
囤币股的溢价率会反复出现“扩张—收缩—再扩张”的现象,而驱动波动的核心因素有两个:
1)ETH 的涨幅与涨速 → 决定初始溢价的高度;2)公司的融资能力 → 决定溢价扩张的幅度
2、囤币股溢价率中速整体下行,不适合长期持有
由于溢价率的中枢会随着 ETH 涨速放缓和每股 ETH 含量增速下降而持续走低,如果长期死拿,你会发现 ETH 创新高,但囤币股股价未必创新高(总市值可能新高)。
所以,囤币股要当成周期股来投资,当市场情绪火热+ETH快速上涨时,要适度减仓锁定收益,情绪低落 + 溢价率低位 就要敢于逆势加仓,等待新一轮飞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