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王兴曾预测,中国车企格局基本上是3+3+3+3格局,能进下一轮的大概有6家。国庆假期,正好今年1-9月各家销售数据都出来的,我们畅想一下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牌桌上还会有谁?
先说央企,尽管在国资委的 “单独考核” 政策引导下,三家央企正加速新能源转型,但只有长安变化大,三大央企最终很可能合并或者进行进一步整合,大概率在实质上只留下一个选手。
再说三家地方国企,有了小米和理想的北京实质上已经不需要几乎已经出局的北汽了,上汽属于大而不能倒,埃安让广汽有了续命的资本,除非最高层强力推动汽车央国企重组,上汽广汽似乎还可能都在牌桌,但盈利前景堪忧,实质上也只会留下一个玩家。
三家民企中,比亚迪毫无疑问是王者,吉利也不会成问题,长城或者奇瑞似乎都有留在牌桌的可能。
最后着重说下新势力,华为小米的出现和全行业内卷让这部分的终局最有看头。我们尝试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什么是生死线?
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车企若想稳定留存并保持竞争力,年销量 “生死线”(及格线)预计为 100 万辆,200 万辆以上则为具备定价权与下一代技术投资能力的 “安全线”。
以上预测基于2个逻辑:一是规模经济需求,汽车制造需靠 100 万辆总销量(搭配 1-2 款年销 40 万辆以上主力车型)摊薄研发与智能化投入,当前如秦PLUS、宋PLUS、Model Y年销量普遍在 40 万辆以上,低于此规模难在价格战中盈利;二是市场格局测算,以2030 年排名第7的企业至少需 5% 份额,约 100 万辆。
乘用车替代市场
考虑到中国乘用车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国内需求增长放缓,我们按照替代思路预测203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
2024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 50%。 如果从 50% 的基础,以每年 3% 的增速稳定增长,到 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68%. 但考虑到规模效应和成本下降的加速效应,我们暂时按70% - 85% 作为渗透率。
2024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2300+万辆的基础上,考虑2030年小幅增长到2500万辆。若其中15%-30%为燃油车,则燃油车市场约为375万到600+万,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则有1800-2100万,即800-1000万的替代市场。未来5年几乎会再造一个中国新能源市场。
使用以上2024年的燃油车销售数据,基于“到2030年,约有800万到1000万辆“燃油车”购买者会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假设,得到以下替代市场表。
当然,新能源在纯新增市场的占比会更大,但由于总新增规模我们预计只有100+万,哪怕有300万,也是边际市场,下沉市场,被比亚迪等价格领先企业鲸吞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这部分市场很难成为决定谁能留下来。
研究以上表格,8万以下的经济性市场几乎全是新能源的天下了。
8-15万的大众主流市场,是比亚迪、吉利的天下,Top2市场份额已近80%,零跑是唯一在这个市场狂飙的新品牌。今年1至9月,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395516辆。全年超过50万没有悬念。如果不出大的错误,在替代市场再拿下相同的份额,达到年销100万的及格线是有希望的。小鹏的MONA M03 2025 年 1-9 月累计交付约13万台,全年大致16万,未来这一车型和其后续车型有可能年销40万。
在15-25万的中高端市场,比亚迪汉 DM-i、特斯拉model3、问界 M5等明星车型较多,今年乐道也进入这个市场。小鹏除了MONA外的车型2025 年 1-9 月累计交付约19万台,全年可能接近30万,达到及格线也是有希望的,但难度不比零跑小。但好在比亚迪在这个市场的统治力远不及大众主流市场,因此哪怕只撬动10%,也能实现新增40万左右的销量。
25-40万的入门豪华市场,是一个替代市场比想象中小的市场,只有中高端市场的1/4到1/3. 蔚来新es8和理想i8的发布实质上表明两个品牌已经进入这一区间,和小米、华为系和特斯拉model Y正面硬碰硬。在总共200万的市场里,华为+特斯拉拿下一半多的市场份额是毫无悬念的,剩下的市场大概率容不下蔚来和理想两家车企。
40万以上的市场的未来属于华为和比亚迪。虽然看起来增量市场还有70-85万,但是不应低估在高端产品线上德系车的反扑实力。也许未来4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整体就只能是当前的约50万翻倍到100万。然而,对于其他厂商而言,这个价格段有可能能实现单车10万的毛利,100亿的研发投入下,10万销量就可以打平。因此,长期看来,这个细分市场,也许理想甚至蔚来还有机会。短期而言,都会被华为打得满地找牙。
其他重要因素
1. 出口市场:从当前看,出口才是纯纯新增的市场,是真正的星辰大海,想象空间不比国内小。日韩汽车启示我们,出口市场的价格段肯定主要在8-15万区间,因此对于零跑和小鹏相对有利,特别是零跑,乐观一点可以认为实现海外一半国内一半的销售是很有希望的。另外一方面,对于换电的蔚来,这是一个减分项。
2. 人口结构:当前新生儿高峰已进入小学,奶爸车的市场开始触顶。这也是理想承压的大背景。很难想象理想不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增程汽车卖到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其他市场去。好在2025年理想已经将出海提到了核心战略的高度。
3.汽车价格:什么才应该是成熟市场的主流汽车价格?
当前看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还是太贵了。如果认为欧美等成熟市场是未来发展方向,则8-15万才应该是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其占比应该大幅提高。因此15-25万的车型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这是非常有利于比亚迪零跑这样成本领先的企业的。小鹏和乐道若能一边精益研发,一边持续降低造车成本,时间也站在自己这边。
小结
展望2030年,造车新势力的未来已经有一些轮廓。看起来,零跑在8-15万的国内市场实现100万的国内终端销售最容易;小鹏要看能否在小鹏除了MONA外的车型取得获取至少10%细分市场的能力(当前预计只有5%左右);在华为和小米凌厉的攻势下,理想和蔚来的处境相对更加难受,细分市场更小,如果能渡过行业出清产能后的利润释放期,则未来可期,关键是要看时间是不是自己的朋友,而这个,则取决于上面讨论的出口市场/人口结构/汽车价格变化以及自身品牌发展和获取资源的能力了。显然,时间是零跑和小鹏的朋友。
最后,大胆想象一下2030年的汽车市场玩家,请各位看官轻拍:
央企1.5家(实质上只有1家) + 国企1.5家(实质上只有上汽或广汽) + 传统民企3家(比亚迪+吉利+长城或奇瑞)+ 新势力2-3家($零跑汽车(09863)$ 或$小鹏汽车(XPEV)$ 、$蔚来(NIO)$ 或理想)+小米和鸿蒙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