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钧达股份(002865.SZ,股价49.68元,市值145.36亿元)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63亿元,同比下降4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亏损2.64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66亿元,亏损额扩大。
作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光伏产品出海持续增长,钧达股份上半年也是如此,虽然其境内收入下滑较大,但境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的23.85%大幅增长至51.87%,营收规模从8.79亿元增加至1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今年5月,钧达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行业内首家“A+H”双平台上市企业,当时募资主要投向海外市场拓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钧达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第一季度产业链价格及企业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迎来修复,但第二季度产业链价格阶段性出现下滑,“内卷式竞争”依然存在。
今年上半年,钧达股份营收为36.63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光伏电池片的销售收入,该部分收入同比下滑了42.48%。钧达股份称,主要是销售单价及销量下降所致。
营收几近腰斩,钧达股份的盈利表现也不容乐观。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64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14亿元,占了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大头,钧达股份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65亿元。
钧达股份是光伏电池行业龙头之一,不过在半年报中,记者未找到上半年出货量数据。以2024年来看,其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同比增长50.58%。InfoLink数据显示,公司电池产品出货排名全球第三,其中N型电池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
据介绍,2022年底,钧达股份率先实现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并完成N型电池技术全面升级迭代。公司拥有滁州、淮安两大N型电池生产基地,合计电池产能规模超40GW。
钧达股份称,受过去几年全球光伏需求高增长、产业链各环节规模持续扩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链呈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局面。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去产能周期,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化出清,目前行业去产能周期已进入后程。
从行业看,目前TOPCon(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电池占据绝对主流,中原证券援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71.1%,异质结电池片市场占比约3.3%,XBC(各类背接触)电池片市场占比约5%。
中原证券研报还预计,今年下半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逐步趋稳,BC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呈现快速提升趋势。同时,预计去库存和去产能仍是光伏行业2025年下半年的主基调,保份额还是保利润成为企业的“囚徒困境”。市场进入出清深水区。
境外收入翻倍增长,毛利率提升穿越行业周期阵痛的同时,钧达股份的出海情况则可圈可点。
上半年,钧达股份最引人关注的资本动作之一是成功在港股上市。通过港股上市,钧达股份募集了12.9亿港元资金,主要投向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半年报显示,在境内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钧达股份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16.15%,同时境外业务的毛利率达到4.50%,同比增加2.83个百分点。也是因为境外业务的毛利率带动,钧达股份上半年光伏电池片毛利率达到1.75%,同比增加近1个百分点。
钧达股份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进行客户的持续开拓及认证,不断构建海外销售网络,强化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此外,钧达股份还称,除电池出口业务市场拓展以外,公司持续关注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通过技术合作、产能建设、投资合作等多元化模式研究探索,规划布局海外高效电池产能。上半年,公司与土耳其本土组件客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贸易环境多变给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国门带来新的挑战。证券时报报道,多位人士认为,当前阶段应关注“走出去”过程中的可持续性议题。在这一过程中,部署本地化的分销与服务体系、重视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共赢关系,以及积极承担当地的社会责任被视为主要突破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