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适老服务,平安银行以实际行动落笔养老金融“大文章”

用户头像
平安银行
 · 北京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占比达22%。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也早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适老化改造”,解决老年人线下排队耗时、线上操作复杂、电话客服难寻等痛点,无疑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为此,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在总行层面系统化、规范化地构建了适老化服务标准体系,并在制度的引领下,从服务温度、便利触达及模式创新等三大维度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落笔养老金融“大文章”。

具体来说,首先是提升服务温度。在服务意识方面,平安银行运营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服务培训,多渠道关注老年客群服务需求。在网点打造方面,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平安银行总行发布突发事件预案,并联动多家分行对老年客户办理业务、突发疾病、遭遇诈骗等典型场景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总分协同+分支联动”,守护老年客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是加大服务便利。在优化老年人阅读体验方面,推出页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的“大字版口袋银行APP”。在简化老年人沟通流程方面,特别开设人工服务专线,通过科技助力,使60岁以上的客户拨打“95511”服务热线后,可一键接通人工客服。通过一系列因“老”制宜的服务升级,让老年人也能逐步融入数字化时代、享受数字化服务。

再次是创新服务内容。在深圳,平安银行受托发行的智慧养老颐年卡已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金名片”,这张集身份识别、政策福利、银行账户、市政交通于一体的卡片,已覆盖了深圳超90%的常住老人。为丰富老年人生活,在符合条件的网点,平安银行还设立颐年活动专区和颐年风采墙,并围绕健康、艺术、财富、反诈防非等主题,每年举办超500场颐年沙龙活动,获得了老年客户的广泛好评。

实际上,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便利、温暖、有尊严的服务环境,不仅是金融机构不可回避的责任,养老金融同样也是一个庞大且颇具潜力的新蓝海市场。

此前,在第七届上海进博会期间,中国老龄协会的一位人士援引官方调查数据表示,2023年中国老年人财富积累量已达78.4万亿元。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25-2030年,中国养老金融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事实上,无论是从较高的财富储备还是较高的储蓄率来说,老年人无疑都是银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客群。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持续深化适老化服务,在给予老年人方便的同时,无疑也有望持续提升老年人对平安银行的粘性,让平安银行在养老金融产业的大发展中占据主动,为平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平安银行(SZ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