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酒”商标案终审,*ST岩石判赔超418万

用户头像
乐见酒湖
 · 四川  

2025年10月9日,*ST岩石(上海贵酒)发布公告,披露公司作为被告的商标权侵害诉讼案进展。公告显示,案件目前已终审判决,涉案金额为428.84万元。

这场持续近六年的商标博弈,始于*ST岩石跨界白酒赛道的品牌布局。

纠纷前传:上海贵酒的白酒跨界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建筑陶瓷业务。2017年8月,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岩石股份”。

2018年底,以200多万元收购贵州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首次试水白酒销售业务,但次年因“经营不达预期”将其出售,转而成立上海军酒有限公司从事散酒销售。

2019年12月,公司正式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转型进入白酒行业,其股票简称仍为“岩石股份”。

同期,由洋河股份全资控股的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已持有多件“贵”字核心商标,且“贵酒”作为其企业名称核心字号已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上海贵酒的名称变更与品牌宣传,直接埋下商标权冲突的隐患。


首轮诉讼爆发:侵权司法拉锯战

随着上海贵酒通过收购章贡酒业股权、获赠高酱酒业股权加速布局白酒业务,其在产品包装与宣传中对“贵酒”标识的使用引发贵州贵酒不满,首轮诉讼正式打响。

2019年底,贵州省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上海贵酒及相关公司告上法庭,核心诉求包括停止使用“贵”字标识及“贵酒”字号、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等。贵州贵酒主张,上海贵酒突出使用的“贵酒”标识与自身“贵”字商标构成近似,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2021年,南京中院一审认定贵州贵酿酒业构成商标侵权,判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100万元,上海贵酒相关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驳回了贵州贵酒关于停止使用“贵酒”字号、变更企业名称等核心诉求。

贵州贵酒对一审判决不服,以“事实认定不清、赔偿金额过低”为由上诉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5月,江苏高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将案件发回南京中院重审。

2023年6月,南京中院作出重审判决,维持“侵权成立”的核心认定,但将赔偿金额提升至150万元,仍驳回了贵州贵酒要求变更企业名称、停止使用“贵酒”字号的诉求。


二轮诉讼升级:亿元索赔

首轮诉讼尚未终结时,上海贵酒在“上海贵酒”标识的突出使用让纠纷进一步升级,贵州贵酒发起索赔金额更高的第二轮诉讼。

2024年2月,贵州贵酒再次起诉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高酱酒业等五家公司,索赔金额飙升至1亿元。此次诉讼的核心理由是,上海贵酒在瓶身、酒盒等显著位置突出使用“上海贵酒”标识,与贵州贵酒的“贵”字商标构成“相同使用”,而非首轮诉讼中的“近似使用”,侵权情节更严重。

2025年3月18日,南京中院对该亿元索赔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三被告构成侵权,判令其停止侵权行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赔偿3000万元。截至2025年10月,该判决仍处于上诉期。


终审判决:上海贵酒败诉

2025年10月9日,江苏高院针对首轮诉讼的上诉案件作出(2023)苏民终1069号终审判决,彻底厘清双方权利义务,上海贵酒迎来决定性败诉。

1、终审判决主要内容

撤销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苏01民初2135号民事判决;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第1223571号、第8550010号,第9784875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贵酒”;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5万元。

2、败诉对上海贵酒的影响

此次终审败诉对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上海贵酒形成双重打击。一方面,“贵酒”字号的停用将直接影响其品牌认知与市场布局,涉及“贵”字的品牌需紧急调整;另一方面,赔偿金额与退市风险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与经营不确定性。

近年来,上海贵酒经营陷入多重困境。据财报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仅2.85亿元,同比下降82.54%,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4月23日,上海贵酒股份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上半年,*ST岩石营收2824.96万,同比下降85.22%,,归母净利润为-6776.68万元。

另外,在2024年9月,上海贵酒实际控制人韩啸因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16740245股已全部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64.80%。

随着终审落槌,这场历时六年的“贵酒”之名争夺战终于画上句号。对于上海贵酒而言,失去“贵酒”字号是其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路上的再一沉重打击。

而对于贵州贵酒及其背后的洋河股份来说,法律的最终确权为其核心品牌资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场纠纷也为此后企业于市场中的品牌布局与竞争行为,划下了一道清晰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