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悲观情绪主要源于过去两年的业绩下滑,但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的认知偏差和预期差:
市场认知:认为用友的业绩改善是缓慢、线性的,且受宏观经济影响大。 深层现实:用友的业绩改善具备 “非线性跳变” 的特征。原因在于: 固定成本高:作为软件公司,人员成本是主要支出。一旦人员优化到位(目前已基本完成),收入的微小增长会带来利润的巨大弹性。Q2的减亏即是明证。 订阅模式拐点:云订阅转型初期会对收入和利润造成压力,但当订阅收入占比超过临界点后,会带来更可预测、更高质量的收入和现金流。公司目前正处于这一拐点。 结论:市场可能严重低估了其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在收入正增长背景下,利润大幅减亏甚至扭亏为盈的潜力和速度。
市场认知:将用友的AI产品视为独立的工具(如智能审单、数字员工),认为其市场空间有限,且面临通用大模型的竞争。 深层现实:用友的核心优势在于 “企业级平台化AI”。 数据+流程壁垒:用友BIP平台沉淀了企业最核心的财务、人力、供应链等结构化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这是通用大模型无法触及的领域。 更像ServiceNow:其AI战略路径对标的是ServiceNow,旨在打造一个能打通企业内部各系统、在安全可控环境下调度各类AI Agent的企业级智能平台。这种“平台+AI Agent”的生态价值,远大于单点工具。 商业化路径:其AI产品不仅能直接售卖,更能加速其核心BIP平台的销售(“AI+数据+平台”捆绑销售),并可能通过“人机协同”模式(如AI处理70%的规则性工作,人处理30%的例外)革新交付模式,大幅降低实施成本。 结论:市场可能低估了其AI战略对其核心主业(ERP)的护城河加深作用和商业模式升级潜力。
市场认知:用友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公司,出海前景不明。 深层现实:用友的 “全球化2.0”战略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收入高增长: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模式已验证:不仅在服务“中企出海”,更在东南亚、欧洲(如德国、匈牙利)等地成功替换海外本地企业的SAP、Oracle系统。例如,香港某头部财团替换了使用十多年的SAP系统,上线用友BIP。
巨大空间:作为中国高端企业管理软件出海的先行者,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格局远优于国内的蓝海市场。 结论:海外业务可能成为未来三年增速最快的板块,市场目前对其关注度和估值赋予都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