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T型骨头
 · 江西  

转:药明生物2024年股东大会
巴菲驿


2025年06月06日 16:17山东
57人今天药明生物召开了2024年度的股东大会,前面机构代表的提问非常乏味,陈总的回答也比较常规,没什么好说的。
今年股东大会最最让我激动的,是代表我们个人投资者,也是我的好朋友花总的提问。可以说对药明生物的研究功力非常深厚,问的问题也是非常专业,直击重点。从这一点也看出那些自诩多么多么专业的机构,其实都是花架子。在这里建议广大投资者朋友尤其是新入门的投资者,多下功夫自己研究,提升自身的认知和水平,不要去买什么基金和各种投资理财产品。那些所谓的基金经理,大多数连自己买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我相信花总的提问,会让陈智胜陈总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之前几年的股东大会,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问到这种深度,也没有给陈总发挥的空间。会后陈总主动加了花总和另一位一起参会的好朋友秉哥的微信,也可以看出陈总今天实在是开心和激动。
为了表示对花总的提问和陈总回答的尊重,我直接把现场的提问和陈总的回答整理出来。我想这部分内容是我们投资药明生物,长期持有药明生物最最重要的内容。值得反反复复阅读,仔仔细细思考和研究。
花总:陈总你好,我是个人投资者,也是第一次参加我们药明生物的股东会议。我也是纯粹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几个朋友呢,持有药明不少的股份,大概一个小目标吧。然后呢,我提个意见啊,我觉得我们很多人来的时候要好好做一下磨合,再来提问题。因为我们对药明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看药明就是从他的漏斗开始看。817个项目,包含每一阶段的40%的一期二期三期到商业化,包含他的工程师红利,包含商业化的授权。
药明大概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想象一下,当药明有2000个项目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当药明的授权公司,达到20个授权的公司上市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当药明从去年的8个还是10个的新签R端项目变成20个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当我们的研发的成本是国外的1/4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当我们看到我们的长尾合同,从立项到商业化长尾合同,在这样的条件下,无论国外出什么政策,都是杀敌800自损10000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对待药明?
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的去研究啊,因为我感觉我们很多机构也来啊。在来之前呢,我觉得实际你没有写报告。有没有好好把药明研究透了,有没有把他的年报好好去捋一捋再来问问题。我能看到大家提的问题,可以看出来还没有好好去研究药明。最好是研究透了之后,再来提比较有效的问题。
我们心目中的药明,大概啊,我们这里有一帮人是药明的忠实的粉丝,我们都是价值投资者。我们认为如果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里面有两家到万亿市值的公司,药明生物应该是其中一家。我们是有判断的,当然这不能展开讲,因为我们对药明的研究非常的透彻。有很多很多地方要讲,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了。
我就想问三个问题,如果可以回答就回答,不可以回答那就稍微说一下就行。
第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商业化阶段的项目能够享受销售的分成?
第二个问题:在商业化项目中享受分成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第三个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跨国药企在自建或者扩建产能,比如礼来诺和诺德,请问一下陈总,这个对我们的CXO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就这三个问题。
陈智胜:我们现在有50多个项目的销售分成,有三四个项目其实已经上市了,在分成。只不过因为这三四个项目是中国的产品,分成比较低。我们近期最大的分成是吉利德的PD-1,应该已经上市了。后面就是默沙东的双抗,GSK的双抗,Aadi Bioscience(好像是这家,没听清)的ADC,映恩的ADC。这几个产品,销售分成很有可能占到10亿美元一年。也就是在下面5~8年,就可能到10亿美元一年。10亿美元什么意思?是超过我去年、今年的全年净利润。也就是说这个CRDMO的“R”对利润的贡献非常大。
这一块儿确实是你研究的非常透彻,我们这一块儿是最难跟投资人说的,最难量化的,也是我自己最有信心的。也就是说公司将来越往后业绩越好,保障就在这儿。
我们过去十年的成功就是靠D滚雪球,下面时间全部是M和R滚雪球。我们M从10亿到100亿人民币的收入,那我的这个销售提成能够从5亿到100亿。你看我的销售提成到100亿的时候是什么概念?销售提成100亿就是80亿的利润,交15%的税。所以我们的商业模式,过去十年就是靠D滚雪球,D是每个项目就500万美元,滚雪球滚到现在的业绩。
那我们将来主要是M和R的滚雪球。我不管是跟投资人还是内部说,越往后我看着越好。我现在看27年比26年好,26年比25年好。我反而是担心,我们反而现在要努力的就是这个季度,因为后面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这就是商业模式的优势,围绕刚才第一个问题,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分成最低的是3~5个点,最高的是10个点,甚至十几个点。我们最看好的一个项目,费用分成就能到100亿人民币甚至更高啊。
最后一点就是因为现在美国政策变化,很多公司在扩建。其实这个扩建,不影响产能。就很多投资人一看到比如我们在扩建,我们同行也在扩建,大家都很紧张。但是如果你现在看这个行业的产能的话,这个行业跨国公司,就是药厂自己就是甲方大概有600万L产能,乙方目前我们CMO只有100万L产能。但是你看三星还在不停的建,但其实这个100万L产能大概最多到200万L。
比如说我们CMO产能加倍,但是行业实际上也就是从700万到800万。跨国公司自己建100万L,也就从700万到900万。但是有一点大家忽视的是,跨国公司产能都是很老旧的,而且是利用率比较低的。就是比如说20年前在瑞士花了几十亿美元建了一个厂,老年痴呆用的。这个厂现在应该还在,也就是说他这个厂的10万L还是30万L产能在这儿放着,一放就是20年。所以跨国公司和CMO不同,CMO你不会说20万L产能放在这儿二十年不用,那你就破产就卖给别人了。
CMO的产能利用率会比跨国公司高很多,跨国公司600万L产能,有一两百万L可能是低利用率或者是三四十年前建的,没有效果了。所以整个行业产能还是平衡的,即使你看到礼来、强生、默沙东他们的投资,他们投资的规模不可能是他们实际需要的产能,也就是我们的行业还是需要CMO来给他提供更多的产能。就是因为CMO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共享经济,效率会更高。
看完花总的提问和陈总的回答,其实投资药明生物的奥妙就隐藏在其中。如果只看D,那药明生物就只是一家普通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和后面梯队的同行没什么区别。但是再去看R和M,天花板就打开了。这是药明生物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在我们大A,值得投资的CXO公司只有药明生物一家,如果再降低一点收益预期,药明康德也可以加上。
生物安全法案引起的恐慌把药明生物打到了4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我们很多有深刻认知有胆识的朋友在这个价格果断加了大笔买入。持有到R端和M端开花结果,持有到重磅药相继上市并且开始拿到源源不断的巨额销售分成。届时再也不可能以低估到如此令人发指的价格买到如此便宜的,打了0.4折的伟大企业。
所以接下来依旧耐心持有,等待越来越好的2026、2027年,等待业绩开始成指数级别爆炸的2028、2029、2030年。我们在公司危难时刻的支持,将来一定会收获应有的回报。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02359)$ $药明康德(SH603259)$